中国政治话语海外传播总体状况分析
2019-09-03秦洪武孔蕾
秦洪武 孔蕾
(曲阜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山东曲阜 273165)
1.0 引言
中国政治话语核心概念是代表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和思想文化的核心话语,它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起着规范和指导作用。不仅如此,作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外现形式,中国话语自然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在此过程中,中国政治话语核心概念的外语对等表达是参与全球对话的基础性工作,这一工作集中表现为“中国关键词”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以多语种、多媒体方式向国际社会解读、阐释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思想文化等核心话语的窗口和平台,是构建融通中外的政治话语体系的有益举措和创新性实践①。
“中国关键词”项目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发起,中国翻译协会和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本次研究只关注中国政治话语的英语表达形式,共17类,约239个表达形式(http://keywords.china.org.cn/node_7229988.htm,截止时间为2018年11月10日)。类别及包含的词条数如下(表1)。
表1 中国关键词类别及词条数
可以看出,涉及对外关系(“一带一路”“国际形势和外交战略”)、国家政治(“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建设”“民族宗教”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词条多,意味着当代中国重视平衡国内外事务;而且,抗日战争和中美关系作为独立的类别单列,是中国目前对外关系中关注的两个热点领域。中国为自身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出台的措施和方案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是中国方案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构成当代中国对话全球的核心话语。鉴于中国关键词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对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推展和实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聚焦于这些关键词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状况,探讨各种状况的形成原因并探索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的途径。
本文首先定义中国关键词的来源和分类,然后提出研究问题;第三节谈海外传播研究使用的数据和研究方法;第四节介绍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第五节展示关键词海外传播分布状况的描述结果;第六节以2018年媒体报道为例解读描述的数据,以例证说明中国关键词在海外接受的状况。
2.0 研究问题
中国在对外宣传工作上积极做为,为此所做的种种努力已使代表中国政治话语的“中国关键词”在全球英语媒体上以较大的覆盖面推出、传播,与之相关的国际共识正在形成,中国话语因之已具备相当的影响力。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对于建构国家或民族形象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谢莉、王银泉,2018;辛斌等,2018),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关键词在海外受关注的程度或接受效应还没有得到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更缺少对这种传播状况成因的分析。
鉴于此,本研究主要描述中国关键词在海外英语媒体受关注的基本状况,观察和分析中国关键词受关注和接受的区域差异及历时变化,并聚焦2018年的传播状况,对该年度中国关键词海外传播状况进行分析。
3.0 关于海外传播及数据
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Nowcorpus,为境外英语报刊的网络版以及新闻评论区。“境外”是指中国大陆以外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国家和地区。该库收集20个英语国家/地区260余家网络报刊、评论区以及转发相关报道的社交媒体,目前的数据规模为70亿词,数据采集的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
用于本次研究的数据来自对该语料库的直接检索,具体方法为:使用正则表达式将中国政治核心话语作为关键词进行批量检索,提取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和区域分布特征。如:
([^<]*){0,1}
[^<]*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reform and opening-up|made in china 2025|…) [^<]*
([^>]*
){0,1}
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需要对具体关键词进行相关语料的提取,依据语料库中语料使用的标记,检索时保留关键词(如“made in china 2025”)所在的话语片段(即自然段),以及该片段之前和之后各一个片段:
([^<]*){0,1}
[^<]*(made in china 2025)[^<]*
([^>]*
){0,1}
这样检索的目的是尽可能提供较大的语境信息,同时又要检索到与该主题词直接相关的信息。
4.0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遣词自心,反过来,言辞反映言者遣词的意图,包括态度、情绪和好恶。这是特定语言社团中语言使用的常识。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提出根据话语溯源言者意图和素养,所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所谓“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污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周易·系辞下》),都是据言阅人的经验积淀。今天我们对话语的分析也是从言语入手,描述言者对陈述对象的构建,推测言者言语行为的意图。本文分析中国政治核心话语的海外传播,分析对象依旧是话语,具体说是在异质的社会文化认知环境中被媒体叙述的中国和中国政治话语。
4.1 政治话语研究的理论依据
话语是社会实践,社会权力关系通过话语体现出来并通过话语得以强化,说话者态度、倾向和信念浸淫其中(Fairclough,1989;Martin & Rose,2003;van Dijk,2008)。若说话者是一个群体,则一个群体的话语是一个群体观念、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基本体现。
关于话语、说话者、话语构建的一般理论已广为人知,不需多谈。需要指出,从描述角度看,解读既往话语有诸多困难,甚至言人人殊。造成这种解读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无法完全重构话语本来的语境。
从传播角度看,中国话语的传播和接受涉及受纳方在经济实力、话语权力、制度认同、文化维模和需求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秦洪武、孔蕾,2018;孔蕾、秦洪武,2018),这些因素往往互相交织,故多层次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仅从单个角度观察个体事件,取便发挥,传播的真实状况就容易被遮蔽。因此,在解释中国关键词海外传播效果时需要扩展观察范围,丰富观察层面,力求捕捉到传统方式无法触及或难易触碰的内容。
4.2 研究方法:数据挖掘和分析
长期以来,在话语分析(包括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下进行的文本分析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采用典型例证,研究成果丰硕。但由于主要靠人工阅读,阅读范围有限,话语描述的范围也有限;而且,人类记忆能力也无法即时处理大量的文本数据,大量文本数据需要采用量化方法通过由计算机辅助处理。
鉴于描述、观察话语是传播效应评估的主要方式,当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数据挖掘能够帮助实现大规模文本的“阅读”。数据挖掘可以通过词、短语、词汇分类、短语分类甚至情感分析等方式解析文本并得出话语描述结果(秦洪武、孔蕾,2016)。
此外,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分析方法,通过文本数据挖掘方法发现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并基于话语分析和文化传播理论提出相关假设,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探寻传播现象背后的原因。
5.0 中国政治话语海外报道热点:区域和年度差异
5.1 热点
截止到2018年10月,中国政治话语(中国关键词)在境外英语报刊中的报道频次为27694次。这个总频次本身不能说明问题,还需要从年度分布、关键词被报道频次、热点关键词类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报道中国的关键词中,报道的类别频次如下(表2)。
表2 中国关键词类别、词条数及报道词条数
从统计数据看,海外媒体关注中国较多的是对外的经济和外交政策(“一带一路”“国际形势外交战略”),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梦”)以及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个方面本来也是中国当代社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领域与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领域基本重合,因此,可以说近年来外媒报道基本覆盖了当代中国政治话语的主要内容。
同时,也要注意到,按类别统计的数据可能掩盖其他类别中的关键词条。为观察是否有关键词条,我们将报道的关键词细目进行统计,分类统计的结果如下:
表3 2010-2018中国关键词海外报道热点分布
在这前三十个关键词里,除了“经济特区”“中国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几条关系中国事务的表达外,外媒关注较多的是中国的对外经济和国际关系政策,也就是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智慧和方案。这反映出外媒报道重点明显带有选择性。如果传播和接受是需求驱动的,就会发现,这种经济偏向反映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海外的接受目前还是经济需求驱动的。如果这一推论成立,就意味着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历史和人文特性还没有真正进入海外读者的视野。由于过度侧重对外政策和对外经济支持计划,这些报道很难在内容上让读者获得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相对完整的架构。
5.2年度和区域差异
图1的年度分布状况显示,从2010到2018年,中国关键词在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媒体报道次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2015-2017年呈现快速增长现象。这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战略同时发生,能部分说明这一战略已经起到了显著效果。
图1中国关键词海外报道年度分布
从国别/区域分布看(图2)亚洲和周边国家(巴基斯坦、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对中国理念和中国倡议回应更积极。英美澳拥有的报刊数量众多,但引用中国关键词的频次明显少。
图2中国关键词海外报道国家/地区分布
这显示出,西方媒体原汁原味转述中国的意愿和自觉远没有亚洲和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强,他们要么不看重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理念,要么刻意回避。其中的原因有社会的,文化的,也有意识形态的,还有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主义以及以中国为主要对象的东方主义在全球化和日益多极化的世界中看待中国的复杂心态。限于篇幅,我们暂不一一说明。
5.3 年度报道热点
上文的统计清楚地说明,境外英语媒体的报道热点是国际形势和外交、一带一路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近年来对中国梦的关注度在上升。另外,中美外交也是报道的热点。总的说来,媒体对纯属中国内部的事务关注度小。需要指出,目前的分类分析能够说明大致的分布,但不能说明媒体关注的真正热点,为此,我们需要对英语媒体近年来对中国关键词关注的年度变化情况做出分析。统计见表4。
表4 中国关键词境外报道热点的年度变化和分布
从表4看,高频报道的关键词比较集中,近三年来外媒关注的主要在国际事务和发展经济方面,如“亚太经合组织”“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改革开放”和“中国梦”。值得注意的是,“中巴经济走廊”连续五年成为关注的热点,“中国制造2025”连续三年为报道热点,这一状况说明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努力正受到广泛的关注,而且,中国在提升其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方面的决心和意志也是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哪国媒体在关注?态度如何?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我们将另文介绍。
6.0 2018年中国政治话语关键词传播状况
2018年对中国和世界而言都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众所周知,中美贸易摩擦剧烈,中国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受到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质疑;而且,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难免还有些问题有待解决,但部分英语媒体试图放大这些问题和不足,借此诋毁中国寻求发展和振兴的各项努力。尽管如此,中国还是以高度的自信推动各项改革,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稳步推进。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依旧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本研究特别统计了2018年度中国关键词的海外传播状况,详细信息见表5。
表5 2018年海外英语媒体频次大于10的中国关键词
续表
统计显示,2018年,在给定的329②个中国关键词中,海外媒体报道的共有67个。其中智慧方案的有29个,外交方面5个,国内事务7个,国际合作26个。显然,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具体表述,以及国际合作举措是海外媒体关注的重点。表5中占据前十位的高频报道关键词均属于这两类。我们发现,国外媒体感兴趣的首先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方案,如: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Colombo Port City、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ilk Road Economic Belt、China-Africa Cooperation、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Silk Road Fund。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代表中国智慧的关键词也以较高的频次出现在海外英语媒体报道中,有Made in China 2025、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Inclusive growth、The United Front、Reform and Opening Up。其中,有的涉及中国长期以来基本国策和政治理念,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这说明海外媒体报道已经开始关注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外交事务中最重要的理念;也有中国近年来提出的新理念和新倡议,如“中国制造2025”“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合发展”。这些都代表我国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深入思考后的新理念,也基本反映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
当然,高频报道的关键词只涉及频次,并不涉及报道的主体(国家和地区),也不能反映关注点的国别差异,为此,我们需要考察报道频次在国家和地区上的分布,如表6。
表6 海外媒体对中国关键词报道的频次(按国家/地区)
从表6中看出,2018年,报道中国关键词最多的是巴基斯坦、印度和新加坡的媒体,在亚太区还有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非洲只有尼日利亚较多一些。在发达国家的英语媒体中美国和加拿大较多一些。绝对频次说明,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响应度要远远高于报刊和媒体占绝对优势的英美加澳。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热点问题的关注状况。我们筛选了2018年海外媒体报道中国关键词中频次较高,也就是平均每月4次以上的,我们称之为高频报道的关键词,共17个,按照国家/区域划分的分布情况如下:
表7 2018年海外媒体高频报道的中国关键词
表7显示,在报道中国关键词时,报道热点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特征。比如,第6项“中非合作论坛”关注最多的国家是是尼日利亚(105次)、肯尼亚(42次)、南非(31次)、坦桑尼亚和加纳(15次)。非洲国家普遍关注“中非合作论坛”,这与非洲自身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也与2018年中国合作论坛的召开关联,但“中非合作论坛”在其它国家的关注则相对较少。
“中巴经济走廊”则是巴基斯坦(1777次)、印度(277次)和孟加拉(17次)媒体所关注的头号中国关键词。这与瓜达尔港交付使用,中巴经济走廊正式发挥效益有关。一般认为,巴基斯坦将在经济上从中大受裨益,这自然引起同一区域其他国家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马六甲海峡受益方注意(新加坡 80次)。
第三个2018年度最高关注关键词是“中国制造2025”。表7显示,“中国制造2025”是2018年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英语媒体报道最多的中国关键词。西方媒体(英美澳加新)密切关注“中国制造2025”事出有因,主要与美国有关。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制造2025”的频次远远超过报道其他关键词频次,显示2018美国媒体极为关注中国的这一制造业振兴计划。事实上,这也成了美国将中国视为全球对手,批评中国通过不正当手段参与全球竞争、破坏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话柄。西方媒体跟从美国媒体,这在意料之中;亚洲的媒体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香港地区媒体也选择跟进美国媒体报道,显然也在借中国和西方在认知“中国制造2025”上的差异表达自己的一些担忧。如新加坡报道“中国制造2025”时突出中国制造业振兴计划的雄心勃勃,中国可以突飞猛进地发展,因为有政府政策对企业的支持(favourable government policies),还刻意引用代表美国观点的话语突出中国技术进步、制造能力提升途径的不正当性,如“不择手段获取外国技术”(Foreign technology acquisition through various means remains a prime focus under’ Made in China 2025),凸显美国和西方对“中国制造2025”的担忧,认为中国的这一计划“has provoked alarm in the West and is core to Washington’s complaint”,突出美国阻抗举措,如美国政府要将受益于该计划的中国产品(包括科技产品)列为打击的目标(The U.S. tariffs are expected to target products benefiting from Beijing’s “Made in China 2025”)。
此外,中国关键词的多译文问题值得关注。根据张健、张杏玲(2017)、胡开宝、陈超婧(2018),自“一带一路”在2013年提出后,有多种译法,如表7中第3、11、12和16都是该关键词的英语表述。自2015年9月20日提出新的译法,即“Belt and Road”之后,这一新译法“在英美印主流英文媒体报道中应用的频数呈现先增加后大幅降低的趋势”(胡开宝、陈超婧,2018)。但是,表8的统计显示,至少在2018年新译法被使用的频次明显低于原来的“One belt one road”,更远远低于三个原来译法的总和。连对中国政策了解更多的新加坡也没有更多采用新的表述方式。另外,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没有更频繁使用新的译法。这提示我们,这不太可能是意识形态问题,也不像是刻意凸显中国的战略意图,更可能是对中国的新译法不熟悉,这需要我们去了解,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7.0 结语
本文分析发现,中国政治话语海外传播呈现片面性:中国经济发展和合作共赢的倡议广受关注,说明海外媒体关注中国政治带有明显的经济需求驱动特征。中国政治话语海外传播还呈现不充分性:在报道表达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关键词时,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上并没有得到恰如其分的阐释和说明,选择性回避和扭曲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此外,传播带有区域不均衡性,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总体看来,亚非国家对中国的关注重点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积极性话语多,正面态度明显;西方对中国的关注则比较片面,选择性强,且消极话语使用偏多。这也说明,在西方中心主义和东方主义作用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提出必然会受到中心主义的鄙视、怀疑、反对或抑制。就“中国制造2025”来说,中国为国际社会所做的贡献被刻意忽略,或被贴上居心叵测的标签。这种反话语杀伤力巨大,放任不管会使我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
注释:
① 更多信息见http://www.china.org.cn/chinese/china_key_words/2014-11/13/content_34036371.htm。
② 检索时,发现关键词Connectivity(互联互通)虽然频次最高(1715),但由于多数情况下都与中国的倡议无关,故不列入考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