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发展榛子种植的前景及意义
2019-09-03孙喜玲尹晓旭
孙喜玲,尹晓旭
(1 吉林省东辽县林业工作总站 136600;2 东辽县国有林总场)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榛子含有丰富的油脂,其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于身体羸弱易饥饿的人群,有着较好的补养作用[1]。榛子的维生素B 含量高达36%,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防治血管硬化,并且可以润泽肌肤[2]。榛子果实中包含抗癌化学成分紫杉酚,它是红豆杉醇中的活跃成分,能够医治卵巢癌和乳腺癌以及其余一些癌症,延长病人寿命[1]。
平欧大榛子是1980年我国著名干果经济林专家梁维坚等5 位教授利用中国平榛和欧洲榛经过30 多年的努力,远缘杂交育成的具有优良遗传基因的榛子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周期长达50~100年,树势强壮,适应性强,单果重2.4~3.6g,是野生榛子的2~4 倍,栽后2~3年开始结果,随着树龄的增长产量成倍上升,667m2产量可达450~500kg,5年生树每株可结果5kg左右。其营养丰富,味道独特鲜美,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绿色健康食品。
2 我国榛子种植的市场前景分析
据联合国数据库统计,我国2012~2017年6年的榛子进口金额和进口重量见表1,榛子出口金额和出口重量见表2。其中贸易代码080221 代表新鲜或干燥的带壳榛子,080222 代表新鲜或干燥的去壳榛子。
表1 2012~2017年榛子进口金额及进口重量
表2 2012~2017年榛子出口金额及出口重量
将进口数据做成折线图,这里取贸易代码为080221 的带壳榛子进行分析,如图1 所示;取贸易代码为080222 的去壳榛子进行分析,如图2 所示。
从图1、图2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国榛子的需求量从整体来说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最近几年增长迅速,可见榛子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相比较出口数据表明,我国榛子出口额并不高,更多的需要从国外进口,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图2 去壳榛子进口数量及金额折线图
3 东辽县榛子种植的可行性分析
3.1 地理优势 东辽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辽源市境内,东经124°50′00″~125°35′13″,北纬42°36′50"~43°13′36",地处长白山老爷岭余脉与西部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于低山丘陵地带,是自然资源的宝地。境内群山环绕,岗谷平洼交错分布,山川沟丘地势起伏,土壤肥沃,资源丰富,适宜榛子种植。
3.2 发展现状 进入“十三五”以来,东辽县林业产业发展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面向市场,立足自身实际,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认真践行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重点落实省政府“九个百”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榛子种植为主的经济林果支柱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东辽县平欧大榛子的栽培面积已经达到433.33hm2。东辽县计划5年时间内发展平欧大榛子栽培面积达到1333.33hm2,按照10000 元/667m2的利润计算,可为农民增加2 亿元的收入。
3.3 政策扶持 东辽县政府2011年就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五养三种一加强”的总体工作要求,强力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一是积极申请发展榛子种植产业项目,争取资金扶持。2014年,东辽县为平岗镇平安村大果榛子基地争取省级林业产业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大大改善了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该基地的生产管理水平。更激发带动了平岗镇的大榛子产业发展,现在平岗镇大榛子栽植面积已经达到100 余hm2,为全县最多。二是优化林种结构,利用采伐迹地发展建设大榛子产业基地。渭津林场2015年在后凉村利用采伐迹地,发展大榛子园19.33hm2,投资超过100 万元,现在有部分榛子树开始结果。三是鼓励农民利用林地清收,优先发展大榛子种植。目前全县农民利用林地清收发展大榛子栽植面积已经达到200hm2以上。四是项目精准扶贫,通过政府免费提供苗木,免费提供栽植技术,建立大榛子产业园,实现精准扶贫。
3.4 劳动力资源丰富 东辽县幅员面积2186.1km2,辖9 镇4 乡234 个行政村,总人口35.5 万,其中农业人口28.5 万人。因此,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对劳动力的需求。近年内,东辽县已经多次组织大榛子栽培技术培训,从辽宁林科院、吉林省榛子协会等单位聘请专家教授向林农现场传授大榛子技术,累计参加培训人员2000 多人次。
3.5 其他资源情况 目前东辽县已有公司开始发展榛子种植,并已初步取得一些成果,可以借鉴已有经验,更好地发展该种植技术,提高经济水平。
4 结语
东辽县进行榛子种植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同时,该项目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可改变林区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提高农民和林业职工的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