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师大考大学
2019-09-02阎戌辰文
阎戌辰文
又到一年高考季,让我想起自己当年在考场上奋战的情形。
1965年,我高中毕业。7月初开始填报高考志愿,那时候是先报志愿再参加高考,不像现在先参加高考再填报志愿(现在这种做法更科学)。同学们拿着大学招生简章在一起畅聊各自的想法,有时老师也会提出一些建议供我们参考。
我们那一届允许填报一类院校10所,二类院校5所,一共15所大专院校可供选择。从初一到高三,我一直在北京师大二附中读书,上高中我是被保送的,所以我信心满满,一类院校只报了3所,即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贸系;二类院校仅报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7月10日我们开始高考,十年砺剑今试锋芒。特别巧的是,我的考场就设在二附中对面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区内。二附中是我的母校,那么北京师范大学应尊称为我的祖母级学校了。我能在北师大考大学,真是一种幸运。我当年的高中毕业证上,除了盖有师大二附中校长高云的印章外,在它的上方还盖有学术界泰斗、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的大印。
我是在激动、紧张、压力(我们家族中祖祖辈辈我是第一个参加高考的)和高温“四重奏”下进入考场的。10日上午考作文,题目是《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时值越南人民同仇敌忾同美国侵略者进行殊死战斗,在文章中我发出支援越南人民将美国侵略者赶出家园的强烈心声。10日下午是史、地連卷考试;11日上午考英语和数学加试,下午是政治和语文古代汉语考试。
高考那几天正逢北京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当时考场内不要说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只能通过用凉水不断泼地的土办法进行降温。即便如此,考生们还是个个汗流浃背。大家认真答题,没有一个人作弊或交头接耳。
考试期间家里尽可能地为我改善伙食,但我哪儿吃得下呀,就连最爱的饺子也只吃了五六个。我家住北太平庄,离考场很近,为我节省了不少时间和体力。
当时,国家号召我们“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我们那届考生,全国只招20万人,其中本科12万、专科8万。一个月后,我以第三志愿进入北京外贸学院,弱冠之年成为首都的一名大学生。
贸院毕业后,几经周折,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自己当年的专业对外贸易。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紧缺的外汇,我为自己是贸大人自豪,更为自己能在祖国外贸战线上为国家做出贡献而感到无比骄傲。
祝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