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分辨MRI成像研究

2019-09-02赵东旭梁柏靓孙鹏

中外医疗 2019年16期
关键词:研究

赵东旭 梁柏靓 孙鹏

[摘要]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分辨MRI成像。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例数5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5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1—12月,分为观察组(25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对照组(25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别实施高分辨MRI成像诊断和超声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研究详细记录。结果 观察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χ2=7.02;P<0.05);误诊率4.00%以及漏诊率4.00%低于对照组患者;敏感性92.00%和特异性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χ2=5.56、8.00;P<0.05)。结论 通过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高分辨MRI成像诊断后,能早期对患者病情进行判定,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准确发现患者动脉狭窄情况,值得研究。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MRI成像;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6(a)-019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25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and control group (25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by drawing lo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igh resolution MRI imaging diagnosi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ultrasound diagnosis. Dia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in detail.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χ2=7.02; P<0.05).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was 4.00% and the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 was 4.00%,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Sensitivity was 92.00% and specificity was 96.00%,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χ2=5.56, 8.00; P<0.05). Conclusion After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with high resolution MRI, the patient's condition can be judged at an early stage, with a high detection rate a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arterial stenosis. It is worth studying.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High resolution MRI imaging; Research

卒中近年來发病率不断增加,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具有多种,其中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较为常见[1]。而随着临床高分辨率磁共振不断发展,MRI信噪比和分辨率显著提高,现如今已经成为神经影像热点内容[2]。因此,该院对2018年1—12月收治的50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分辨MRI成像研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例数5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50例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25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对照组(25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研究,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无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③临床各项资料完善,且符合该次研究需求。④具有较高配合度。

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疾病,比如恶性肿瘤疾病、造血系统异常以及血液系统疾病。②伴有意识障碍以及精神障碍。③配合度较差,中途退出研究者。

观察组25例:年龄在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40.12±1.15)岁,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性别:12例为女性、13例为男性。

对照组25例:年龄在31~5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41.15±1.26)岁,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性别:14例为女性、11例为男性。

2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25例均使用超声诊断。

使用该院提供的悦琦CHIOV超声诊断仪器,分别通过颞窗、眼窗和枕窗对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频谱进行检测,将超声诊断仪器的详细诊断结果进行记录。

观察组25例均使用高分辨MRI成像诊断。

使用该院提供的西门子3.0 T高分辨磁共振扫描仪实施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采用8通道头颅专用线圈,头颅中心和线圈中心应保持一种,实施多加权序列成像扫描,将患者的扫描结果详细记录[3-4]。

1.3  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出率。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取SPSS 25.0统计学软件,本次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出率、误诊率和漏诊率、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检出率

观察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出率92.00%(阳性患者23例、所占比为92.00%、阴性患者2例、所占比为8.00%)高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阳性患者15例、所占比为60.00%、阴性患者10例、所占比为40.00%)(χ2=7.02,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误诊率、漏诊率

观察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误诊率4.00%以及漏诊率4.00%低于对照组。见表2。

2.3  对比敏感性和特异性

观察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敏感性92.00%和特异性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8.00,P<0.05)。见表3。

3  讨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为导致短暂性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根据研究资料显示,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增加,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易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影响[5-6]。因此,该院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分辨MRI成像研究进行分析,探讨和分析高分辨MRI成像的应用价值。

研究显示,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般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等诊断方式,但是由于患者颅内动脉伴有斑块,在发展过程易发生累积,通过应用高分辨MRI成像诊断,取得显著的应用价值[7-8]。高分辨MRI成像检查由于近年来获得广泛应用,其具备检出率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误诊率和漏诊率低等特点,其能够将人体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管壁结构充分显示出来。而对于正常人群来说,其管壁十分薄弱,且呈细线状或不显示,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管壁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即便未明确斑块斑块,其管壁相比正常人群也较为清晰。该项诊断方式能对人体颅内变化进行间接或者直接观察,能清晰显示患者血管壁,确定患者斑块的成分和性质,能对人体斑块易损性进行判定,同时还能对患者颅内动脉受损程度进行判定。高分辨MRI主要是通过应用影像学技术将患者血管内血流信号抑制成为低信号,能对其特征和结构充分显示,能对人体颅内动脉横断面血管结构清楚显示,但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病机制和病因较为复杂,通过实施磁共振诊断,其对人体软组织具有较高分辨率,能对人体颅内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直观反映,能对斑块稳定性进行判定,从而指导患者临床治疗[9-10]。现如今,高分辨率MRI成像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首选诊断方式,受到多数患者青睐,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出率92.00%(阳性患者23例、所占比为92.00%、阴性患者2例、所占比为8.00%)高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P<0.05)。观察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误诊率5.00%以及漏诊率4.00%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敏感性92.00%和特异性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在黄绍花[11]学者研究的“顱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分辨MRI成像检查及应用”一文中,其将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实施高分辨率MRI成像检查(观察组)、另一组实施MRI检查(对照组),从两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检出64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高分辨率MRI成像检出61例,所占比为95.31%,而对照组则检出50例,所占比78.1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与该文中观察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出率92.00%高于对照组检出率60.00%这一结果十分相似,提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实施高分辨MRI成像诊断,具有较高检出率,同时能够预防误诊和漏诊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高分辨MRI成像诊断后,能早期对患者病情进行判定,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准确发现患者动脉狭窄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  Lee Seung-Jae,Lee Dong-Geun,Lim Dal-Soo, et al.Impact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on the Prognosi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Cardioembolic Source[J].European neurology,2015,73(5/6):271-277.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