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研究
2019-09-02陈小琴邓孝奎赵丽刘春元谭邓平
陈小琴 邓孝奎 赵丽 刘春元 谭邓平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 方便抽取该院于2013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89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盲探穿刺组(44例)、超声引导穿刺组(45例)。两组分别采用盲探穿刺、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对比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等指標。 结果 超声引导穿刺组穿刺时间(12.29±3.86)min,短于盲探穿刺组(20.46±3.93)min(t=9.17,P<0.05)。超声引导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33%(χ2=14.69)、患者对穿刺方法的满意度91.11%(χ2=15.84),高于盲探穿刺组54.55%、50.00%(P<0.05)。超声引导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2.22%,低于盲探穿刺组18.18%(χ2=7.56,P<0.05)。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穿刺迅速、安全,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 超声引导穿刺;颈内静脉置管;盲探穿刺
[中图分类号] R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6(b)-011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a total of 89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from September 2013 to February 2015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blind probe group (44 cases) and an ultrasound guided puncture group (45 cases).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blind puncture and ultrasound guided puncture. Compare the puncture time, one puncture success rate, satisfaction and other indicators. Results The puncture time of the ultrasound guided puncture group was 12.29±3.86 min, which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blind puncture group (20.46±3.93) min (t=9.17, P<0.05). The success rate of one puncture in the ultrasound-guided puncture group was 93.33% (χ2=14.69), 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puncture method was 91.11% (χ2=15.84),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lind puncture group 54.55%, 50.00%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ultrasound-guided puncture group was 2.22%,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blind puncture group 18.18% (χ2=7.56, 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 guided puncture is used for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The puncture is rapid and saf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
[Key words] Ultrasound guided puncture;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 Blind puncture
随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中的普及应用,人们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要求也逐渐升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常见并发症以血气胸、血肿、动脉损伤等为主,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均可干扰患者的预后[1]。为了评估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价值,该研究将该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抽取该院收治的89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反复穿刺3次以上者。
随机分成盲探穿刺组(44例)、超声引导穿刺组(45例)。盲探穿刺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3.2±2.3)岁。超声引导穿刺组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3.3±2.4)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盲探穿刺组:取仰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常规消毒铺巾,以1%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依据体表解剖解剖位置进行定位,即于患者颈动脉搏动最强点1 cm处偏外侧,以探针(5 mL注射器)取30°~45°行试探性穿刺。盲探穿刺时,穿刺3 cm如见回血,立即退回探针,改用穿刺针沿原进针路线穿刺。回抽可见回血时,置入静脉导管。常规封管、固定导管。
超声引导穿刺组:穿刺前,首先在超声下确认患者颈内静脉位置、走形、血流情况,有无解剖变异,识别血管周围结构,并评估患者颈内静脉与动脉的位置关系。常规消毒穿刺部位,铺无菌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包裹无菌透明护套的超声探头再次探查,超声显像明确颈内静脉所在后,将颈内静脉的显像调整到中心束位置,用穿刺针在甲状软骨水平进针,进针方向为紧贴探头中央,取角度30°~45°,努力使穿刺针处于中心束平面内。穿刺成功的标准为:声像图清晰显示穿刺针进入颈内静脉,注射器回抽暗红色血顺畅。穿刺成功后,以Seldinger法留置导管,并用超声确定导管位置适宜及有无血气胸,肝素封管,固定导管,操作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穿刺时间。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对穿刺方法的满意度。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为统计工具。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时间
盲探穿刺组穿刺时间长于超声引导穿刺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对穿刺方法的满意度
盲探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对穿刺方法的满意度均低于超声引导穿刺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盲探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超声引导穿刺组(P<0.05)。见表3。
3 讨论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临床治疗重症休克、血液透析以及心力衰竭患者的过程中,颈内静脉置管穿刺方法即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实施颈内静脉置管方法,能够为急救危重症患者提供科学的保证,有助于促进急救成功率的提升,加速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在以往颈内静脉置管的过程中,通常建立在对体表进行解剖的基础上,通常结合医者的个人经验进行穿刺,导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为低下,容易导致患者的痛苦程度增加,且反复执行穿刺操作,也容易导致血肿现象的发生,对患者的气管形成了严重压迫,极容易诱发患者的窒息现象,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若反复穿刺还会加剧气胸的发生概率,并导致患者因此死亡。
现如今,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已经成为急救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患者疾病诊疗效率的提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置管过程中,通常以盲探穿刺法为主,建立在对体表进行解剖的基础上,将临床医师的工作经验作为参考依据,实施穿刺操作,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不仅容易降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延长穿刺时间,还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增加,加重患者痛苦。相比之下,超声引导穿刺则具有明显优势。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多被应用于血液透析、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等患者中[2]。这种穿刺置管方法可形成稳定的血液通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便捷。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来看,常规穿刺多采用盲探穿刺法,即将患者的体表解剖位置作为定位依據,由操作者根据自身既往临床经验徒手盲穿[3]。这种穿刺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其穿刺过程耗时较长,且多需重复穿刺方可成功置管。事实上,反复穿刺不仅会加剧患者的痛苦体验,还容易诱发血气胸、血肿等并发症[4]。
超声引导穿刺法的操作流程为:于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盲探穿刺法相比,超声引导穿刺的优势在于:这种穿刺方法可为操作者呈现清晰的影像,以便操作者精确定位颈内静脉的部位,确保穿刺针于较短时间内进入静脉血管,同时减少对动脉及周围组织形成的损伤[5]。
为了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价值,该研究将89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分成盲探穿刺组、超声引导穿刺组,结果显示:超声引导穿刺组穿刺时间(12.29±3.86)min,显著短于盲探穿刺组(20.46±3.93)min(P<0.05)。二者的穿刺时间差异与超声引导穿刺在精确定位颈内静脉血管方面的优势有关。超声引导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33%、患者对穿刺方法的满意度91.11%,均高于盲探穿刺组(P<0.05)。其形成原因可能为:超声引导穿刺法可清晰呈现患者的颈内血流状况,进而确保操作者能够一次穿刺成功。上述结果与庾俊雄等[6]的研究基本一致:该研究分别给予实验组、对照组超声引导穿刺、盲探穿刺,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5.0%,高于对照组25.0%(P<0.05)。而由于超声引导穿刺组患者多可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因此,患者对这种穿刺方法的满意度水平较高。超声引导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2.22%,低于盲探穿刺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的形成原因可能为:相对于盲探穿刺法而言,超声引导穿刺可为操作者提供清晰的影像学参照,能够避免反复穿刺及盲探动作对周围血管、组织造成的损伤,因此,超声引导穿刺组患者发生血气胸、血肿及动脉血管损伤的风险较小。上述结果也在庾俊雄等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接受超声引导穿刺的实验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P<0.05)。
笔者结合临床经验提示相关人士,在颈内静脉置管穿刺的过程中,应严格依据以下流程进行操作:在颈内静脉置管穿刺开始前,医务人员应实现对患者静脉血流状况、静脉走向的了解,对静脉周围血管结构进行精准识别,摸清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关系,确保无解剖变异情况发生[7],确定穿刺部位,对穿刺部位执行消毒操作,利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采用超声探头对静脉惊醒探查,结合颈内静脉的超声结果,用穿刺针在甲状软骨水平进针,取角度30°~45°。在观察到穿刺针进入颈内静脉且注射器回抽血液呈现暗红色,则标志着该次穿刺成功,然后在超声的引导下,明确导管位置,采用肝素帽对导管进行封闭,做好导管的固定工作[8]。
综上所述,为了充分提升治疗的有效性,避免产生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可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推行超声引导穿刺。
[参考文献]
[1] 刘伟,孙晓旭.不同超声引导方式在ICU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临床比较[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8,22(4):423-425.
[2] 张辉,李婷,周小丹.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20):67-68.
[3] 王世平,杨军政,孟祥会,等.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8,40(10):1543-1545.
[4] 吴小君,王琼香.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诊应用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1):60-62.
[5] 吴文,聂昆,夏婧,等.不同超声引导平面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5):449-452.
[6] 庾俊雄,葛鹏飞.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麻醉临床教学的研究[J].华夏医学,2018,31(4):147-148.
[7] 范春兰,袁辉,田吉新.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9):1391-1394.
[8] 徐建媛.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9):92-93.
(收稿日期: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