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李瑛将军

2019-09-02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诗集战场美的

诗坛大家、诗歌《一月的哀思》的作者、原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李瑛将军于2019年3月28日逝世,享年92岁。忆起1980年8月27日我访见他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年他54岁,出版了20本诗集,出第一本诗集时他只有25岁。

这个铁路职工的儿子,中学毕业后因找不到工作,投考了公立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半工半读。在高等学府他有机会读到古今中外大量的书籍,特别是文学书籍,为此后的创作做了充分准备。他积极参加党的外围组织,投身到学生运动中,初步接触了马列主义的读物以及苏联的革命文学作品和解放区的报刊。他对我说:“大学生活是我写作的启蒙时期,也是我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大学生活的丰富营养点燃了他创作的火花。回忆起大学生活他十分动情,谈起了冯至、沈从文、朱光潜、游国恩、唐兰。在他大学还差半年毕业的时候,北京和平解放了。别人都忙着准备论文,他却毅然放弃了毕业文凭,投身到南下的解放军部队中,做了一名新华社的随军记者。那时他结婚不久,爱人是大学的同学,也同他一起来到了燃烧着的战场。他人了党,一直随军打到广东、广西。一年半的部队生活使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野战诗集》。

1950年冬,他被调到解放军总部工作不久,又到朝鲜战场上工作和采访。之后,在战争进行中和停战之后,他又两次入朝。1952年他整理出版了第二本诗集《战场上的节日》。

他的脉搏始终同人民军队在一起跳动。他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进行访问,曾两次到海防部队当兵,到野战部队锻炼。他是诗人,也是战士,他同部队的指战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到过舟山群岛、海南岛、西沙群岛、黑龙江林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戈壁滩,他熟悉中国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

在他出版了10本诗集后,1963年他的诗选《红柳集》问世,受到了诗坛的重视和读者的注目。1973年出版、描写山区哨卡的《红花满山》受到战士们的欢迎,被译为多种外文。1977年他写出悼念周总理的《一月的哀思》,催人泪下、回肠荡胸,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1977年出版的诗集《难忘的一九七六》成为总政向全军推荐的30本书之一。1979年他深入到云南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回来后写出了诗集《在燃烧的战场》,获总政颁发的“自卫还击,保卫边疆英雄赞”征文一等奖……在他写完20本诗集的时候,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选集。

走出校门后的30年间,他先是搞新闻工作,后是做行政工作,以后又从事编辑工作,写作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他写道:“当我们的战士在战场上频洒鲜血的时候,我的诗便和掩体上的野草一起生长;当我们人民的汗滴在工地上的那些石块、那些木料、那些钢板上的时候,我的诗便在那结晶、闪光……”

他认为:“诗人所从事的工作,是创造人的精神美的一种崇高的劳动。让我们在所生活和活跃的社会中,积极地发现那些美好的事物,并把它以生动美的形象表现出来吧——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需要诗,就是需要美。”

1980年8月27日我在北京黄寺解放军总政大院访问他,他热情接待,微笑着谈论着他的過往岁月,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浅诵低吟,时而激情澎湃,诗意盎然,回环往复,余音绕梁。窗外细雨霏霏,朦胧一片。

李瑛将军的诗我很早就喜欢读,上世纪70年代我就购藏了他的《红柳集》和《进军集》。那天特持二书请他题款签名。

临别时他为我题词“忠于人民,忠于生活,忠于诗”——这不仅是他赠我的共勉之辞,也是他诗人生涯的写照。

图为邹士方、李瑛、查浚(左起),摄于1980年8月27日。

猜你喜欢

诗集战场美的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打破平衡
截句选
美的校 美的人
三大战场风云变幻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记忆的奥秘
君儿的诗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