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景山文E居民享受多样文化服务的“好伙伴”居民享受多彩文化服务的“好伙伴”

2019-09-02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22期
关键词:石景山石景山区快板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与百姓之间,有一道由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架起的“线上之桥”。通过该平台的“石景山文化E站”网站和“石景山文E”APP,市民朋友可以一站式浏览石景山区文化资源,报名参与文化活动,提交文化需求,反馈意见建议等。

石景山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是石景山区创建的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7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以来,该平台注册用户量已达17.4万,上线活动数量超过1400场,浏览量已达369万人次,成为石景山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官方对外窗口和辖区居民朋友享受多彩文化服务的“好伙伴”。

千场活动上平台老幼皆宜显姿彩

“数九寒天冷风飕,年年春打六九头。正月十五是个龙灯会,有一对狮子滚绣球……”小朋友口齿伶俐,言语清脆,身边的爷爷是脸透红光,身板笔直。两副快板在二人手上翻飞,点声响亮整齐,不时赢得家人的几声喝彩。5月11日又逢周末,家住石景山区玉泉西里的一对“爷孙”组合正在家切磋快板技艺。这爷孙俩姓张,学习快板虽不到半年,却俨然已有几分专业水准。张老先生谈起“学艺”过程滔滔不绝:“今年3月份,我从手机上看见我们社区文化室开设了公益快板培训,就带着孙女去上课,我们爷儿俩都很感兴趣。而且老师很专业,教得好自然就学得快。”

他所说的“手机上”,原来指的是“石景山文E"APP。“我们家已经养成习惯了,没事就打开看看,近期有什么活动,一目了然,非常方便。”他一边说,一边展示着手机上的“石景山文E”界面。如今,即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能在智能手机上浏览演出信息、预约文化活动,早已是平常事。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小小的APP,大大改变了这家人的生活。老两口自退休在家、孙女入学后,每天遛狗、打牌,周而复始,最大的感受就是“闲得无聊”,如今却成了街道社区各种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孙女小皓除了周末跟爷爷一起参加快板培训,还和爸爸妈妈报名参加手工制作、烘焙体验、传承非遗等亲子活动,就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除了文艺培训外,孩子对参加亲子活动的体验也是赞不绝口,“以前爸爸妈妈回家就举着手机,爸爸打游戏,妈妈看电视剧,现在他们陪我的时间比以前长多了。他们还会去看我在学校的演出呢。”

线上战略扭转“局面”变化显著效果喜人

公共文化设施知晓率、参与率、利用率不高曾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共性问题。数字化的普及和应用,为解决这一现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带来了机遇。近年來,通过搭建“石景山文E”等数字平台,石景山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上线”,让市民朋友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以前参加活动,就是看宣传栏里海报或等居委会的通知,对活动的了解仅限于简单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形式,说实话错过了不少好的活动。现在咱们区有了‘石景山文E,我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对活动信息了如指掌,更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在线报名或电话预约。”清晰、方便、快捷的体验让家住古城街道燕堤西街的宋女士为这个APP热情“点赞”。

“石景山文E”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活动指南,还架设了活动评价反馈的信息通道。古城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以前举办活动不了解参加人数,不知道用户反馈是怎样的,宣传范围也有限。活动上平台后,参加活动群体数量、用户的偏好、反馈评价、宣传途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更精准的数据参考,我们的服务与市民朋友的需求对接更加紧密,为公共文化服务拓展供给内容、创新供给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目前,“石景山文E”,月度至少增加活动80余场,在全区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场馆举办激情飞扬的街舞培训、充满温暖与爱意的亲子阅读、动手动脑的各类手工体验,更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家庭中医问诊等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适于各年龄段的精彩活动。不仅如此,环境优雅、干净整洁的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文化窒也成为学生们自习的好去处。“平台很好,丰富了石景山人的文化生活”“好于预期,十分喜欢”“多举办平台积分兑换活动”“希望多增加周末的瑜伽课”,在“石景山文E”意见反馈界面,可以看到市民朋友种种积极的反馈。

石景山公共文化

猜你喜欢

石景山石景山区快板
浅谈快板的创新与发展
“三方四圈”工作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与冰雪共舞为冬奥添彩
为快板艺术正名
珠海隧道透水事故已致13人遇难
快板艺术形式及其发展路径
北京市石景山区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档案资源为区委举办宣传活动提供生动素材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