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开富:长征精神的践行者

2019-09-02

中国经贸 2019年13期
关键词:长征路长征红军

人物简介

罗开富,现任中国经济前沿决策顾问中心副理事长、中国慈善总会新闻界志愿者慈善促进会执委、感恩长征路系列活动总顾问、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日报社原常务副总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继红军之后,我国唯一完全按长征原路、同样用时368个日夜走完两万五千里的记者,也是我国唯一连续两年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记者。被称为“20世纪百年中国最有成就的新闻人之一,20世纪中国六大名记至今仍健在的记者”,被评为新中国60年传媒影响人物。著有《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红军长征追踪》《见证征程》《感动征程》,其中《红军长征追踪》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哈里斯·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起,被清华大学新闻系定为学生的三本必读书。

如果把罗开富的经历浓缩成一本书,《经济》记者会想到这样一个名字:践行者。

翻开书的扉页,我们会发现,他是继工农红军之后,第一个按原路徒步走完长征路的记者,他用一年零三天的坚持完美诠释了当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谛。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始于1984年10月15日江西于都县一个阴雨绵绵的傍晚,这也是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

初心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召开,与此同时,《中国财贸报》全国记者也集聚北京,时任国务院财贸领导小组负责人王磊宣布,为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中国财贸报》更名为《经济日报》,并于1983年元旦正式出版。会上,记者们纷纷建言献策,刚刚调任《中国财贸报》云南记者站站长的罗开富提了两个建议,其中之一就是重走长征路。

罗开富并非一时兴起,这个想法他酝酿了很久。

1961年9月,罗开富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之后一直在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参与地铁修筑,这期间他到过许多长征遗迹,见过很多烈士墓,也听过不少长征故事,并萌生了要把这些记录下来的想法。1966年11月,他被调到铁道兵报社,参与北京第一条地铁的设计和修建报道,一同参与建设的老红军又向他讲述了很多动人心弦的长征故事,在震撼、感动之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之前的想法。

1984年在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罗开富正式向经济日报社提交书面申请,请缨重走长征路并进行沿途报道,时任总编辑安岗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新之举,当即同意并对罗开富提出了“六个必须”的要求:一是全程每一米路都必须是徒步,决不弄虚作假;二是必须按长征的同一时间行进;三是必须走原路,即使山下或山上有了公路,也要走红军走过的山间小路;四是必须每天写一篇文章;五是1935年10月19日中央主力红军走到吴起镇,罗开富也必须在50年后的同一天到达;六是在中央主力红军因战事休整的路段里,必须设法徒步采访红二、红四方面军的路线并做出报道。

1984年10月16日傍晚,42岁的罗开富与两名向导各背负10多公斤的行李和资料,从江西瑞金于都县出发,开始了他的徒步长征路。

启程

“今天花12个小时,终于翻越了夹金山,也终于体会到了雪山的厉害。”1985年6月21日,罗开富在日记的开头如此写道。

夹金山是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5240米,经罗开富测量当年红军翻越的垭口海拔高达4114米。考虑到罗开富的身体原因,爬雪山之前,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要求罗开富必须在四川宝兴县医院接受全面检查,结果显示是上年12月在贵州黎平县翻越苗岭高洋雪山时,摔断的左腿小腓骨已经痊愈,肝病也在恢复中,但是老胃病正在发作。

这并没有阻碍罗开富的爬山计划。由于下午两点之前必须翻越雪山,6月21日凌晨5点多,罗开富一行就开始冒雨前行,随着海拔和路程的增加,缺氧使他们呼吸越来越困难,当走到九岗十三坡时,罗开富突然头昏目眩,跌坐下去,此时他想到聂荣臻元帅告诫过他,爬雪山时千万不能停留,许多红军都是因为一坐下,就再没有站起来。然而想归想,身体却力不从心,迷迷糊糊中有人将他扶了起来,歇息片刻之后他才看清是解放军军官杜宝江。“要不是他在我缺氧跌坐昏迷时,及时把我拉了起来,我的新闻稿和日记在前一天就终止了。”采访中,羅开富感慨道。

不仅爬雪山,过草地亦可谓惊心动魄,九死一生。

1985年8月10日,罗开富一行11人带着电台、发报机、发电机、天线钢支架、柴油、帐篷、米面油盐、做干柴火用的干牛粪等用品走进了草地。8月17日,11人连同9头牦牛和马匹全都陷入了日干乔大沼泽地,情况十分危急,陪同罗开富的红原县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阿塔尔甚至都准备写遗书了。好在后来向导丹泊趁牦牛呛水大发牛劲向潭外爬时,抓住牛尾巴被扯了出来,经过一个多小时营救,大家也陆续脱了险。

但是他们所带的盐、面条、干牛粪、衣服和被子全都泡湿了,无奈他们只能把木板劈了煮水烤火,用仅剩的几根腊肉骨头熬泡过水的面块吃,实在没得吃了就到麦曲河戳鱼生吞,“本来就饿得心慌,加上鱼腥一冲,一会儿就反胃了”。直到8月22日,班佑寨的两名藏族妇女送来两大筐干牛粪和一小包盐巴,还有一些酥油、糌粑等,才解了燃眉之急。

虽然走出了沼泽地,但是罗开富仍觉得很遗憾,“遗骨在那里漂了50年,我们没有把他们背出来”。于是在即将离开草地时,罗开富一行集体向南面向沼泽地含泪大喊:红军先辈们、烈士们,50年过去了,你们的战友派我们来看望你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忠骨,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脊梁、永远的精神、永远的信念,一个没有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会永远记得你们。

坚持

在罗开富看来,与受苦受伤相比,被误解更让他委屈无奈。

1984年12月6日,出发近两个月的罗开富到达广西资源县老山界,这座30里高、几乎都是90度垂直石梯的险山,是红军从江西出发以来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当天在向导的带领下,罗开富几人从早晨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爬,终于到达午饭歇脚地——雷公岩护林站,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护林站大门紧锁,没有人,由于计算着午饭能在这里解决,他们早上出发时并没有带干粮。没办法,几个人只能忍饿继续前行,寄希望于老山界顶苗儿山上的电视差转台。

然而走了十几里之后,大家都饿得两眼昏花,爬不动了,想吃树皮草根,却发现隆冬时节早已冻得邦邦硬,根本挖不动。“罗记者的稿纸借我们吃点行吗?”一位饿极了的小向导问道,这句话启发了罗开富,他从书包里掏出了自己的备用药品——10包罗汉果止咳冲剂、生姜晶、胃舒平、感冒药和黄连素,分给大家吃了下去。

“吃药”之后,一行人终于有了力气,一口气爬到了差转台门口。然而差转台的工作人员却不让他们进门,好不容易验明了证件进去后,又因是保密单位被要求不能乱走,“不乱走动可以,要点吃的再说”,对方说不行,“到食堂买点生米回来嚼嚼”,对方也不给。无奈之下,罗开富只能先喝个水饱开始写稿件。

几个小时之后,差转台的台长来了,说要请他们吃饭,而后罗开富才明白,之前差转台曾接到过资源县的通知,但是接电话的领导当天下山公干忘记汇报了,又因山上经常有骗子来骗吃骗喝,前几天还抓到一个打着“高干子弟”名号的骗子。余悸未了,又来了一位中央大报记者,还说要重走长征路,大家自然不会相信。直到接电话的领导想起此事打电话给差转台,才消除了这场误会。

“没有电话通知,记者证齐全,也不应该把我们饿成这个样子呀。”一位向导愤愤不平地说。工作人员却告诉罗开富,一般重要领导来检查,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前期开会,统一口径,汇报情况;二要搞卫生;三要提前一两天下山到桂林买菜。而罗开富此行并不符合“条件”,再加上沿途艰辛他已瘦得皮包骨头,头发很长,脸晒得很黑又起皮,与常人眼中的记者相差很大,很难不让人生疑。

罗开富告诉《经济》记者,途中这样的误会发生过很多回,甚至至今还有人怀疑他是否真的徒步走完了长征路,然而2800多位的向导和医生签名不会说谎,它们见证了罗开富的血汗和倔强,后来他将这些签名留言整理成册,取名《见证征程》。

见证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了唯一一个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挖掘者就是罗开富。

1984年11月7日中午,罗开富来到湖南宜章县沙洲村。刚一进村,他就注意到有一位裹小脚的老人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他,似乎想跟他说些什么,在查阅完当地的党史资料后,罗开富找到了她。

老人名叫徐解秀,当年已经84岁了,她告诉罗开富,50年前的一个夜晚,3位红军女战士曾在她家留宿,4个人盖着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红军自带的被子。第二天下午3点多要离开时,红军女战士将自己的被子剪掉一半留给了她,她不忍心要,互相推让时红军大部队已经开拔。她和丈夫不放心,将她们送到山边,又因天色渐晚,她小脚走路困难,就让丈夫送3位女战士翻山与大部队汇合,谁知4人这一走,便都没了音讯。

“她们不来看我,他(指丈夫)为什么也不回家呢?你们说,一条被子能把半条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我丈夫送她们上山时,她们还在一步三回头地对我说:大嫂,天快黑了,你先回家吧,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现在我已经有盖的了,只盼她们能来看看我就好了。”徐大娘一边擦泪一边对罗开富说。

当晚,罗开富情绪依然难以平复,含泪写下《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一文,文章在《经济日报》刊发后,引起了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等15名历经长征仍健在的女红军的高度重视,并在《经济日报》发表讲话:“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可对那些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请罗开富同志捎句话:我们也想念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

1991年,受邓颖超等老红军委托,罗开富再一次来到沙洲村,给徐解秀大娘送一床新被子,暖暖老人的心。然而他到村里就被告知徐大娘已去世,她在临终前告诉自己的孙子:“我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你们要告诉后人,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罗开富对《经济》记者感慨道。

传承

1985年10月19日,历时368天,罗开富最终如期到达终点——陕北吴起镇。这期间,他经受过大腿骨折、疥疮、眼疾、肝肿大、胆囊炎、腰肌劳损等病痛的折磨,瘦得像稻草人,却仍然不让自己“在站着的时候停步”,每天徒步70多里路,坚持走完25000里全程;每天平均睡眠不足4个小时,不管条件多么恶劣、身体多么羸弱,他始终坚持一天一篇报道,风雨无阻。与此同时,他还第一次丈量了红军翻越过的长板、仓德、打鼓等雪口垭口的海拔高度,成为第一个翻越全部雪山、横穿草地中心沼泽地的记者。

然而对于罗开富来说,长征路是走不完的,也是走不够的。2001年,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59岁的罗开富从北京出发,历时两个月,写下革命圣地行19篇,其中13篇是在长征路上写的。2009年,67岁的罗开富在拿到退休证的第4天,就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从福建长汀县中复村出发,历时3个月到达吴起镇。从第一次徒步重走长征路到2017年,罗开富已经10多次重返長征路采访调研,其中3次是全程。

“相比于战争年代的烽烟四起、危急重重,今天的我们少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但改革深水区的难关、转型调整期的阵痛,仍需我们呕心沥血;相比革命时代的艰苦卓绝、血雨腥风,今天的我们少了封锁突围困境、贫穷匮乏难题,但利益格局纠结复杂、多元声音鼓噪喧嚣,仍需我们不辞艰辛。我们面对的仍然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更需要伟大精神的支撑,以理想划定坐标以信仰振奋心灵,以意志创造奇迹。”在罗开富看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长征精神永不过时,我们仍然应该用长征精神照耀奋进之路。

(来源:经济杂志)

猜你喜欢

长征路长征红军
长征路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长征路上学党史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看电视剧《伟大的转折》
十送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