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特征研究
2019-09-02高煜
高煜
[摘要]通过分析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构成模块一图形、文字、编排的设计实例,探讨音乐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关系,研究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特征方法,探索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这种特殊语境下的设计表现的魅力。
[关键词]五感;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艺术;视觉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7-0190-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8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前言
众所周知,人类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个器官进行日常信息的接收活动。人们为了生存,视觉和听觉双方的刺激都是不可缺少的。用一种具有拟人意义的说法解读,就是我们用耳朵去听声音,能让我们感受到有什么东西好像出现在我们眼前,会让我们的大脑产生很多不可名状的画面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共感觉”。
音乐艺术和视觉艺术分属于非造型艺术和造型艺术,虽然艺术形态不同,但实质上却存在着同构的关系。通过分析大量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基于五感的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在表现特征上具有相同的设计思考与设计特征。
音乐类的视觉传达设计,指通过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将视觉艺术元素和商业信息合理结合,以契合音乐内涵和风格的设计手段诠释音乐的艺术精神,来达到广泛地传播音乐艺术的目的。本论文从具体的设计师案例出发,并结合作者作品《后摇印象》进行分析,从组成视觉传达设计表现构成的图形、色彩、编排三方面入手,分析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的共同表现特征,探索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这种特殊语境下的设计表现的魅力。
二、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表现中的图形、文字、编排设计音乐类的视觉传达设计包含很多种类,比如唱片封套设计、音乐海报设计、演唱会视觉形象设计等等。这里主要通过分析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同设计师的作品,具体从图形设计、文字设计、编排设计三方面入手,探讨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表现的共同特征。
(一)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表现中的图形设计——尼古拉斯·卓思乐
我们知道,爵士乐海报的发展,与瑞士设计师尼古拉斯·卓思乐是分不开的。纵观卓思乐制作的音乐海报,他在海报的图形设计上构思巧妙且富有生动的音乐性,大概可以将它们分成三类:分别是乐器、文字和演奏者。
卓思乐将不同种类的乐器与建筑物、动物、抽象记号等进行组合,使得画面表现变得更有趣生动。卓思乐也经常利用文字与图形结合的设计方法,一方面将说明演奏者或者演奏场所的信息文字运用图形的正负形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巧妙地将演奏者在表演时候的音乐感觉巧妙地融入了图形之中。在他的众多爵士乐海报设计中,他利用了多种图形表现手法,比如同构、变异构形等待,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现爵士乐的旋律,很好地渲染了爵士乐的氛围。
(二)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表现中的字体设计——中岛英树
纵观日本设计师中岛英树的作品,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做过许多与音乐相关的设计。他利用传统材料手法与电脑技术相结合,将没有光泽的金属或者塑料、玻璃碎片、液体状的物体融入到文字设计的字形中去。说到中岛英树的文字设计,排字艺术这个关键词可以说是中岛英树风格的概括。排字艺术,英文翻译是”Typo-graphics”,意思是使用文字将图形排版的音色奏响。这里所说的中岛英树探索的“排字艺术”,有几个对于它的解读方法,分别是:作为文字的文字设计、文字为什么具有可读性、追求文字的可能性以及广义地理解文字的意义。所以说中岛英树创新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排字艺术的摩登感。
换一种说法就是,中岛英树把一些我们曾经遇见的疑问或者难题作为设计的主要思想,使得文字本身的交流性适当崩坏,便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字设计的方法。
(三)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表现中的编排设计——大卫·卡森
美国设计师大卫·卡森主编的杂志《RAYGUN》,是一本前卫音乐杂志。不仅能让我们从每一页杂志的纸面上感受到激烈的革命行为,还能强烈地嗅到属于时代的空气感。大卫·卡森设计杂志的时候,会将自己真实感受到的设计的力量传递给读者,将读者引入到他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卡森也将杂志整体作为一个事件进行捕捉,将音乐和社会的需求混杂在一起,赋予了人们意外的冲击性感受。他利用照片和插图,以及字体设计,向杂志的页面倾注情感,制作出了真實的自由的作品,在杂志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以及传递的精神。
客观来讲,卡森的设计不见得在任何场合都十分可取。然而,以现代的眼光再去重新审视他的设计,表面看来似乎杂乱无章,实际上它们却是协调统一、灵动而充满节奏感的。正是这些“无秩序”的编排处理方式,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三、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表现特征实践一作品《后摇印象》
在进行音乐类的视觉传达设计表现特征研究时,作者制作了相应的作品。这里通过分析作者的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后摇印象》的图形、色彩、编排设计手法,运用实践的过程来进一步探讨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特征。
后摇滚音乐是一种小众的音乐类型,属于摇滚乐中的一个分支。内容上大多都是对于情绪的表现,形式上糅合了很多音乐形式的特征。作者的作品想通过对于40个后摇滚乐队的音乐视觉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小众音乐类型的魅力。这是一个内容颇具实验性的作品,但是,设计方式上遵循了传统平面设计的方法。
(一)《后摇印象》图形设计表现
在制作图像的时候,作者在图像中糅合了之前乐队的印象特征图形,并且加入了自己对于音乐的感觉。后摇乐队音乐形式上的特征,融和了诸如古典音乐、摇滚乐、电子音乐等诸多音乐类型的特征。在作者看来,关于这里的音乐图形视觉化,视觉化后的图像与音乐本身并非需要完全一致。这里视觉化的图像仅仅起到的一个间接的引导作用。像谜题一样,好像有什么东西潜伏在画像之中。作者觉得表现这样的世界观非常的有趣。
(二)《后摇印象》字体设计表现
选择世界具有代表性的40个乐队,表现其音乐印象,进行乐队名称的8语和英语字体表现,给观众提供专辑情报、专辑标题、发行时间和官方网站。在整个书籍设计中,需要设计与乐队印象相符合的英语和日语文字。也是此作品对于作者来说最大的挑战。日语和英语都不是作者的母语,在这种场合下,设计文字作者来说是一件很难把握的事情。所以,作者思考之后得出结论,在进行字体设计的时候使用一种极端的方法,将字体当作画像来进行设计。一定程度上忽略本身文字的字形架构,进行具有音乐性的字体变形。
(三《后摇印象》编排设计表现
最终在表现形式的选择上,书籍设计的表现方式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方式。书籍不仅有厚度,表现内容上也会丰富,类似在说明像后摇滚这样小众的音乐类型的时候,运用书籍自身的厚度可以更加多地体现出后摇滚音乐的特点。在作者完成设计制作的时候,确确实实地实现了这个目的,形成了一本有厚度的书籍。一句话概括就是,将概念转化成实际的物体,就像一个装置作品一样,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四、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特征
(一)尊重音乐艺术本身的价值
在进行以五感为基础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时候,无论设计目标多么的具有个性,我们都应该尊重艺术本身,反应设计目标的艺术价值往往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音乐的视觉传达设计变成了传播手段的一种,观众不仅提升了对音乐的趣味,也打开了对于音乐鉴赏的道路,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艺术审美情趣。(二)融合五感的“共感觉”和视觉传达设计
对于视觉表现和受众的关系,比起唤起人们的一个感官,如果能唤起人们五感之中的复数的感官,更加能够提升广告的效果,从而达到视觉传达的目的。刺激情感产生的“共感觉”可以促进视觉交流设计的产生,在音乐类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则的是运用图像、文字、编排的方法构建视觉的音乐性,从而产生视觉交流。
(三)从具象到抽象:运动中的视觉实践
在塞尚尝试创造一种新的错视艺术手法之后,就视觉领域而言,抛弃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所遵循的焦点透视原则,在一个虚构的空间中赋予了三维客体以真实的幻觉。从固定的视点到“运动中的视觉”,视觉艺术的这种发展突出的是处于关系之中的视觉。这种方法强调,我们看待事物应该放在一种不断变化的、基于互相关系的运动领域进行。后来,运动中的视觉这种视觉实践方法,也催生了抽象艺术的诞生。运动中的视觉,也意味着规划我们视觉想象的能力。
音乐以音响为材料、视觉艺术以直观的色彩和图形信息为材料,它们给人的审美感受是独立而完全不同的。音乐和视觉艺术有相通的艺术创作规律,可以表现类似的情绪体验和思想观念。具象的视觉构成形式表达浅显的叙事内容,而抽象的视觉构成形式表达深层的思想情感。音乐的视觉传达艺术直通人们的思想情感和音乐的音响结构,最终表现出抽象的视觉构成形式。音乐类的视觉传达设计表现也就是一种运动中的视觉实践。
(四)重视时代带来的灵感
作者时常考虑自己的作品与时代的关系,无可厚非它们的关系紧密且重要。如果我们去考察以前的大家设计师所制作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是与当时时代的大势相结合,从而表现自我价值的设计非常多。时代也许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时代的不同,可以更好地去认识社会出现的各种各样不同的好的现象以及不良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也许会在当今这个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设计立场。
(五)传达设计的交流作用促使新文化的产生
作为平面设计的重要使命所产生交流的有无,受到文化的影响很大,从而产生的设计方法也会促使产生新的文化。用作者的作品《后摇印象》来举例说明。作者受到后摇滚音乐文化的影响,并通过这种音乐对于自身的影响,分析文化特征,并运用在音乐视觉化和文字表现设计之中。在这里,根据这样的媒体的迁移和转化,也可以说是创造了另一种新的文化。
(六)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人类是在自我成长的环境和习惯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在那里无论如何蕴藏着别人无法构建的感觉世界。在進行事物表现的时候,并非理论化的,尝试更多的属于自我精神性的表现,重视主观性感觉,或者常识间接性表现。这是一种由于不直接表现事物而产生的美意识。
在制作《后摇印象》作品的时候,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去在画面和文字中再现音乐性。所运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破坏性的视觉特征来进行图像制作。破坏性的视觉表现是作者喜欢的表现方法,委婉的解释,就像后现代主义一样,是一种没有任何规范的视觉表现。在作者的视觉表现喜好之中,包含长年对于视觉设计的学习经验和积累过程,可能还涵盖了很多自身性格的特征以及一些设计师对于作者的影响。所以,形成了混入自己风格的独特的世界观。这也就是不同的人会制作出不同的作品的原因。像这样的没有现代规范的设计表现虽然在本质上与设计所推崇的基础目标不尽相同,但是这也是相对地利用了暧昧的思考方法,在设计结果上意外地实现了设计的目的。
五、总结
当今时代“悟性”成了我们理解美的关键。关于“美”的定义,与个,人的视野,艺术素养,事物的观察方式,以及成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在进行关于五感的视觉交流设计时,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给观众在视觉上营造一种畅快的刺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刺激观众情感产生的“共感觉”。通过分析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构成模块一图形、文字、编排的设计实例,我们发现了音乐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多重关系。另外,基于五感基础上的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也是对于新文化产生的一种再创造。在进行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在尊重音乐艺术本身价值的同时,利用通感知识,重视时代性、主观能动性,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利用已知的表现特征进程思索,更有利于表现出音乐类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美]アラン.リクト,ジム·オル一ク.サウンドア一ト——音楽の向こう側,耳と目の間[M].荏開津広,西原尚逢.末京:フィルムア一ト社,2010.
[2]门琳.音乐艺术的视觉传达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3][瑞士] Niklaus Troxler. Jazzplakate,Jazz Posters,Affiches de Jazz M . Oreos Verlag,1996.
[4][日]中岛英树.中島英樹文字とデザイン:Typo-graphicsM.末京:誠文堂新光社,2008.
[5][日]中岛英树.中島英樹の仕事と周辺: Nakajimadesign1995 - 2001 M .末京:六耀社,2001.
[6][日]藤本やすし.雑誌をデザインする人と現場とセンスの秘密M .京:ピエ·ブックス,2006.
[7][匈]拉茲洛·莫霍利-納吉.返幼中的祝党新包豪斯的基砒M .周博,朱橙,弓芸鋒.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2) :105 - 106.
[8][日]高桥善丸.曖昧なコミュニケ一ション:高橋善丸の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M] .末京:ハンブルク美術工芸博物館,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