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6平方米公寓里的寒酸与富有

2019-09-02雷宇

畅谈 2019年15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老师学生

雷宇

王海燕26平方米的公寓里没有沙发,也没有电视。最打眼的是一张只有1.2米宽的木板床,粉红色的床单已经褪色,被褥是王海燕2000年进大学时学校统一发的,棉絮早己厚薄不一,有的地方凸出一个包,有的地方凹下一个洞。这里几乎就是一个39岁大学女教师全部的家当。

一件衣服穿10年,一瓶护手霜就能过冬,唯一的“奢侈品”是丈夫送的一支口红。她甚至将自己的过膝长发剪掉,变成了“鸡窝头”,只为帮生病住院的贫困学生凑医药费……

工作16年来,这位同学们眼中“宁愿委屈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学生”的“暖心妈妈”蜗居于26平方米的陋室,却资助了数以百计的贫困学生。她休息时间几乎都跟学生一起度过,免费辅导了上万人次。

2019年,王海燕获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首届“三全育人标兵。

半个多月前,为奖励其善举,学校分给她一套110平方米的住房。多年来住大房子的梦想以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方式成为现实一一她曾幻想过很多次,带着更多贫困学生来属于自己的大房子改善伙食,做一桌拿手好菜,师生围坐一起,边吃饭边聊天,其乐融融。

也从贫困中走来

王海燕曾是个上不起学的穷学生,老家在山东沂蒙的贫困山村,父亲在村小当老师,母亲在家务农,努力为3个孩子积攒学费。

高中时,王海燕的鞋子磨破了也舍不得换,细心的化学老师看在眼里,将买给自己妹妹的新旅游鞋送给她,温暖了一颗少女的心。

乐于助人的种子悄然埋下,这个女孩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老师的善举传递下去。

高考成绩公布,王海燕被当地一所师范学校录取,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身为长女的她忍痛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背起行囊踏上去往北京的打工路。

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她干过幼师、做过家教,还当过保姆。在帮一个孩子补习功课期间,家长看她实诚能干,支付工资时经常多给她几百元,还邀请她到新开的分公司做主管。一年时间,她攒下6000元钱,对于过惯了苦日子的她来说这是一笔巨款,“够上大学了”。

2000年夏天,王海燕再次走进高考考场,顺利考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园林园艺专业。由于成绩优秀,毕业时,王海燕留校工作当实验员,之后还自考读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本科。

由于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她很快和来做实验的同学们打成一片,师生之间无话不谈。

“老师,我没钱买回家的车票了,您能帮帮我吗?”临近寒假,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学生李青青(化名)向王海燕求助。

她一打听,才发现来做实验的班级里家庭困难的学生不在少数,“车票都买不起,怎么回去过年呢?”

彼时,王海燕每月工资530元,扣除房租、物业费、水电费后,刚刚能维持生活,束手无策的王海燕急得团团转。

一筹莫展之际,学校的废品收购站给了她靈感。一个饮料瓶6分、一斤废纸1角……王海燕一下子乐开了花。从此每逢傍晚,校园里总会出现一个提着大塑料袋、在各个垃圾桶翻拣饮料瓶的身影。

听闻此事的师生们也纷纷助力王海燕的这项“事业”:学生们拿来旧书本,老师们带来废纸箱,甚至有老师从家里带来空油瓶。

学期末,王海燕用攒的2000多个塑料瓶、几百斤旧书和纸换来200多元钱,自己又垫付60多元,帮助6名贫困学生买了回家的车票。

废品一捡就是好几年。2008年,王海燕晋升实验员,工资涨了,对学生们也越来越“大方”一一她常常带着贫困生在学校食堂加餐,吃糖醋排骨、炖牛肉;学生生病,她一定会送去药品和营养品;为了让贫困生心理上好接受,她总是会变着理由给他们发“奖励红包”。

昔日王海燕带过的学生、而今的校团委副书记骆群曙笑言,“就算学生要星星,她可能都会去摘。”

从不算计的付出

16年来,资助过学生多少钱,王海燕从没计算过。

但有一笔钱是旁人算得出来的一一从当班主任开始,王海燕把每月近500元的津贴单列了一个账户,说这是专门帮助和奖励有需要的同学的基金。6年来,这份爱心基金己支出3万多元。

2013年,学生胡婷(化名)的父亲肝硬化晚期住进武汉郊区的一家医院,王海燕前去看望,看到胡婷正在狭窄的病房里用电饭锅为父亲煮饭,因为医院的营养餐太贵了。胡婷拉着王海燕的手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

眼泪在王海燕的眼眶里不停打转,她掏出身上仅有的300多元交给胡婷:“爸爸的病会好的,你只有上学,将来有个好工作,才能给爸爸更好的生活。”

一周后,在王海燕的鼓励和帮助下,胡婷重新回到课堂。如今,己毕业5年的她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幸福的家庭。

王海燕从小就看到父亲帮助学生。有一个学生,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条件差,家人想让他读中专,早点出来工作。“这个孩子是个上大学的料。”父亲赶到学生家,向家长承诺,读高中期间每年80多元的学费由自己承担。后来,这个学生不但读完了本科,还考上了研究生。

王海燕从小就觉得,“帮助学生成才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快乐”。从2003年入职至今,王海燕经常无偿为学生补课。工作日每晚补两个小时,周末是半天,临近期末考试,她将补课时间延长为一整天。

2009年以来,学校开始增招少数民族学生,王海燕所在的学院每年有上百人。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成为她重点关注的对象。

而今已是西藏公务员的小美(化名)有太多忘不了的事。有一天夜里,自己腹痛难忍,凌晨3时拨通了熟识的王海燕老师的电话。王海燕没有犹豫,立刻起身穿衣,抓起手机通知保卫处先送小美去校医院。深夜无人,一片漆黑,年轻的王海燕边骑自行车边用手机照路,气喘吁吁地赶到校医院,帮家境贫寒的小美转院并垫付了医药费。

“傻”却“富有”

校园里,也曾有人说王海燕有点傻,“对学生掏心掏肺,对自己一毛不拔”。

但这个昔日上不起大学的大学女教师笑言自己很“富有”:受助的学生们开学返校时带来的家乡特产,逢年过节毕业学生的电话短信,以及很多考研、考公务员、创业成长起来的孩子们。

她也曾听说过很贵的名牌包,但依然常年挎着印有校名的帆布袋,骑着十几年前买的二手自行车。

她最奢侈的一次消费,是2008年评中级职称要考计算机时,找父亲借了5000元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一直用到现在。

连续12个学期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连续4年获评“十佳班主任”……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也拖垮了王海燕的身体。

今年明,一直以为自己上火的王海燕被诊断为虚劳,甚至有医生提醒她注意防范猝死的风险,王海燕喝了几天汤药,便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妹妹王金风在QQ空间看到姐姐的诊断报告,在电话里泣不成声,“我姐就是个操心的命”,工作以来从来不和家人讲自己的事情,却担起家里顶梁柱的角色一一承担妈妈住院的所有医药费;张罗弟弟家的苹果销路;嘱咐上夜班的妹妹保重身体……

同样在王海燕的QQ空间内,每一条生活动态下面都会有数十条学生的问候与叮嘱:“老师,您辛苦了,千万注意休息”“老师,记得按时吃药”。

“王老师助人为乐的事迹激励了我,我也想要成为一个像她一样的人。”2016年毕业后便留校担任辅导员的骆群曙说。在王海燕的影响下,他一直负责山区孩子的支教工作,如今已经是校团委副书记的他,为了资助山区的孩子,一人打几份工。

2019年4月,在校方、教职工、校友的捐赠下,学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专门设立起“海燕助(奖)学金”,首期专项资金21万余元。

学校负责人透露,在这所有两万多名师生的学校里,有数十项奖(助)学金,但以教职工名字命名还是第一次。

奖学金发放仪式上,受助的藏族大学生拉吉为王海燕献上了洁白的哈达,“海燕老师是我们藏族学生心中的‘格桑梅朵(藏语意为格桑花,代表着美好时光和幸福),将来我有能力时,一定会向您学习,将这份爱传递下去。”(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老师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学生写话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