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传统宗祠戏场的空间营造研究
——以鄂东南地区为例

2019-09-02第一作者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9年7期
关键词:阳新县宗祠戏台

彭 然(第一作者) 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莫玲伟(第二作者)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唐 楷(通信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 引言

戏场建筑是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载体,其历史底蕴悠长,也是世界剧场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我国的戏曲艺术发展达到顶峰,因此戏场建筑得到极大发展,其一般不独立存在,往往依托于宗祠、寺庙、会馆等公共性建筑,而宗祠则是其所存在的最重要载体之一[1]。宗祠的主要功能在于家族成员对祖先进行祭祀,除此之外也承担着家族管理、课会教育、收藏族谱等功能[2],在宗祠中所设置的戏场则主要用于节庆之日的演戏酬神以告慰位于享堂之中的祖先,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孝道”的重视。

本文以湖北省东南部地区的传统宗祠戏场为例,基于观众和表演者的不同需求以探究其观演空间的营造手法,并试图揭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建筑功能性营造的精心考量,同时也为当前我国民族观演建筑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选择鄂东南的宗祠戏场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鄂东南地处山区,环境较为封闭,且历史上受到“江西填湖广”大规模移民运动的影响,从而使得该地区现存有大量移民所建的宗祠[3],其宗祠的现存数量和保存的完整性在全国范围内均位于前列,可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足够的实际案例。

2 鄂东南地区宗祠及其戏场的空间布局

鄂东南地区的宗祠在空间布局上常为“进深三进两明堂(天井)”的形式,平面一般呈“日”字[4],空间序列依次为祠前广场、大门、前天井、正厅、后天井、享堂等6个部分,其基本空间布局是三合院或四合院,三合院平面为“凹”字,由正厅和东西厢房组成,其正厅一般为三开间双坡硬山顶,并采用抬梁与穿斗结合的结构形式;四合院则由正厅、东西厢房和倒座房围合组成,中间再加一天井,大门处于倒座的当心间,且门前无院落。戏台多依附于宗祠的大门而建,一般位于宗祠正门的背面,与正厅或享堂相对,并在其中间形成了一个庭院式的观演空间,除了便于进行祭祀活动,也可以在此祈求祖先恩泽族人。此外部分规模稍大的宗祠还会在庭院中设置看楼,家族的女眷和身份较为尊贵的客人可以坐于其中观戏。相比于庭院,看楼可以遮风避雨,在酷暑的季节还能用来遮荫,这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更为舒适且私密的场所。

3 基于观众需求的观演空间营造分析

鄂东南地区的宗祠戏场在基于观众需求的观演空间营造上主要是通过引导空间、入口空间和观戏空间进行展开,在建筑之外便已经开始带领观众逐步进入戏曲演出的氛围之中,而不仅仅是将观众对于演出的心理感受局限于面积有限的庭院之内,因此其精妙的营造手法对于当前也有着诸多可借鉴之处。

3.1 引导空间

引导空间一般是指某个空间内具有某种有利条件(如地形、景观等),从而促使生物趋向于在此空间内生存和活动,鄂东南地区整个宗祠戏场的引导空间主要有泮池以及祠前广场等。

泮池(图1)为宗祠正前方的池塘,一般呈半圆形,具有防范火灾、调节微气候以及维持风水等意义。如阳新县山下村李氏宗祠前的泮池面积约为90 m2,三面均为石砌栏杆,东面则为邻水平台。该泮池周边的氛围安静,环境极佳,其作为当地宗祠在室外的标志性构筑物对于演出活动中的观众而言起到了较好的引导性作用,告知了观众整个观演区域至此而开始,吸引着观众乐意向其靠近。此外,泮池的存在也拓宽了宗祠戏场的影响范围,在演出活动中宗祠戏场的影响空间可以因此而显得更为广阔。

鄂东南传统村落的祠堂前一般留有足够的广场空间(图2),面积在50 m2至300 m2不等,通常为规则四边形,以半开敞式为主。村落中的祠前广场一般不做过多绿化和装饰,往往只是采用石块或条砖铺平地面。面积宏大的广场突显了宗祠在村落布局得核心性,也强化了宗祠建筑的神圣与隆重感,同时也可以作为戏曲演出的缓冲性空间,并在演出开始前和演出结束后容纳需要集散的人群。

图1 阳新县山下村李氏宗祠前的泮池

图2 阳新县白沙镇梁氏宗祠前的广场

表1 鄂东南地区部分宗祠戏场的戏台尺度统计(m)

3.2 入口空间

鄂东南地区宗祠戏场的入口空间是指建筑主出入口所处的空间范围,由前沿空间和后续空间构成,包含主入口广场、主入口灰空间、主入口门厅以及主入口门厅等后续空间,其主要功能包括空间标志、空间划分、人流疏导和小型服务。

空间标志是指在宗祠的入口处通过建筑自身的高低起伏、大小变化、比例收放以及突显于视野中的外观装饰等共同形成标志性的展示空间,从而引导人群乐意于步入建筑之中,例如宗祠入口处的仪门和轩廊等。其中仪门的装饰一般较为华丽,多为各路仙人、苍松翠柏或飞禽走兽的彩绘和浮雕,此外也多反映有鄂东南地区的生活场景,如阳新县白沙镇梁氏宗祠的仪门和八字墙上便雕刻有划船捕鱼和采摘莲藕的图案。轩廊则是为了解决我国古建筑室内过于高大的问题而进行的建筑内部切割,鄂东南的乡村宗祠十分重视对于轩廊的装饰以营造出更为华丽的观演气氛。

空间划分是指利用建筑入口的布局设计以有效且合理的划分空间,如不同空间的相对位置、大小、比例、尺度、外形等,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出入口。此外宗祠的入口空间也起着人群疏导的作用,并且为观众提供小型的服务,比如位于入口处的迎来送往以及其他各类礼节性活动等。

3.3 观戏空间

鄂东南地区宗祠戏场中观众主要位于宗祠的享堂、庭院或两侧廊庑之中观戏。其中享堂是最为核心的观演场所,家族中的身份尊贵者往往坐于其中观戏,为了获得良好的听音效果,享堂的前檐常采用曲线优美的“鹤胫轩”顶以强化拢音效果,从而增加听音的响度和清晰度。庭院则是宗祠中所能够容纳观众最多的观演场所,同时也承载着宗祠的排水、通风和采光功能。庑廊在宗祠中主要起联系前后空间作用(图3),也可作为重要的观演场所。庑廊由“看棚”演变而来,“庑”是指厅堂四周的走廊或廊屋,其中廊屋一般布置在庭院的两侧。庑廊二层一般提供给贵宾或者家族女眷,其视线与戏台平行,毫无遮挡,相比于庭院而言是观演效果十分良好的场所,其作为观戏的楼台而出现说明当地人已经开始有了对观众区进行功能分区的意识。鄂东南地区的宗祠戏场中部分廊庑与戏台完全连为了一体,如阳新县浮屠镇的柯氏宗祠等,这导致了廊庑的高度有所降低,对其观演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却增强了廊庑中的观众与演出者之间的亲近感以及互动性。

图3 阳新县太子镇李氏宗祠的享堂、廊庑与戏台

图4 阳新县太子镇徐氏宗祠的戏台

4 基于表演者需求的观演空间营造分析

宗祠戏场的表演空间主要为戏台(图4),依照其功能可划分为前台、后台和上下场门,前后台通常以一道隔扇隔开,上下场门位于两侧,上场门对应为“出将”,下场门对应为“入相”。戏台常见为矩形或“凸”字形,其中“凸”字形戏台在鄂东南的宗祠戏场中较为常见,这种形式有利于拉近观众与表演者之间的距离,更加适合于观众和表演者进行互动。当前戏台的功能也随时代而发生变化,如包括阳新县浮屠镇柯氏宗祠在内的多处新建宗祠均已经将戏台作为了族务会议的主席台使用,而较少举办戏曲演出活动。

由表1可知鄂东南地区宗祠戏场中的戏台在尺度上普遍不大,这与我国传统戏曲演出重于写意而轻于写实的特点相吻合。我国的戏曲演出中于方寸之台上走一圈便可代表演员移动到了另一个场景,而两军对峙之时三五人就表示百万雄兵。我国戏曲演出常常需要观众参与进来,并激发观众自己的想象以欣赏戏曲演出,这也是我国戏曲演出的魅力所在。

5 结语

综全文所述,鄂东南地区的宗祠戏场十分注重对于观演空间的营造,其中基于观众需求的观演空间以引导空间、入口空间和观戏空间为线索,逐步带领观众进入戏曲演出的氛围之中,最终形成良好的观演氛围。而基于表演者需求的观演空间则以戏台为核心,其尺度普遍不大,以符合我国传统演出重于写意而轻于写实的特点,并且注重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以上我国传统建筑中的观演空间营造手法在当前我国民族观演建筑的设计工作中是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

猜你喜欢

阳新县宗祠戏台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戏台送到家门口
狸猫戏台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湖南桂阳县魏氏宗祠舞台题记考述
试管倒插法诊断家畜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遗产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