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睁大眼睛勤动脑
——总写不好观察作文怎么破?

2019-09-02刘克锡

意林(图解作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沈括玻璃板瓶子

刘克锡

三国时期,武陵郡的樊伷,诱导少数民族作乱,州都督请求以万人兵力去讨伐。潘濬告诉孙权:“甭听他们的,五千人就足够了。”孙权怀疑五千人太少,潘濬说:“樊伷善于夸夸其谈,但实际上并没什么真本事。我知道有一次,他设宴招待政府官员,结果等到中午,都没把饭送上来,十几人只好一哄而散。这看人哪,就像观察一个侏儒,只要看他身体的一部分,就能推测他身体的全部。”果然,孙权派五千人马,稳稳摆平了叛乱。

潘濬通过一顿饭,就发现了樊伷身上的短板,并因此制胜,这就是观察与思考的典型案例!

我们在习作中,也要学会边观察边思考。这样,认识事物会更透彻,写出的文章也会更深刻。

一、细致观察,写作要用“显微镜”

要想写好习作,你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达到细致入微。只有这样,才能透彻地了解事物,把事物写得真实具体、细致生动。让我们先欣赏作家赵树理的《套不住的手》中的片段吧:

陈秉正老人也说了个“有柴”,不慌不忙放下火镰子,连看也不看,用两只手在身边左右的土里抓了一阵,不知道是些什么树皮皮、禾根根,抓了两大把;王新春老人擦着洋火点着,陈老人就又抓了两把盖在上面。那个学生看了说:“这个办法倒不错!”说着自己就也去抓。陈老人说:“慢慢慢!你可不要抓!”可是这一拦拦得慢了点,那个学生的中指已经被什么东西刺破了,马上缩回手去。王新春说:“你这孩子!你是什么手,他是什么手?他的手跟铁耙一样,什么棘针蒺藜都刺不破它!”那个学生一边揉着自己的中指,一边看着陈老人的手,只见那两只手确实和一般人的手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赵树理《套不住的手》

现在你该明白了吧,陈秉正的手坚硬有力,是他长期劳动、艰苦磨炼的结果,是他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的具体体现。由于作者观察细致,真正了解了手坚硬的原因,所以才写得如此生动感人。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触摸,还要用脑思考,用心体验……要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感知事物。如老师引导同学们观察西瓜——

一上课,老师就捧上一个大西瓜,笑容满面地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现在你们看到了什么?”

“西瓜是圆的。”

“西瓜是绿色的,有花纹。”同学们争相回答。

老师又问:“谁愿意上来摸一摸?”

语音刚落,我马上举手,而且举得高高的。老师点了我。我小心翼翼地过去摸,这才感觉粗糙中有光滑,瓜皮比较硬。

老师拍了拍西瓜说:“你们听到了什么?”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像敲鼓的声音,西瓜一定熟了!”

老师笑了笑,抄起一把刀。刀落瓜开,红红的瓤,黑黑的籽。他又叫我们闻一闻。

“呀,真香!”我坐在前排,闻得真切,我说,“我好想吃。”

老师把西瓜分成一小块一小块,一一发给我们。我尝了一口,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湖北省沙洋县五里中心小学三(3)班文宇轩《有趣的观察课》

小作者通过“看、听、摸、闻、尝”五条途径进行观察,对西瓜有了全面的了解,所以把西瓜写得特别诱人。只要你像这样运用多种感官从不同方面感知事物,你的习作就不愁写不好。

当然,你还可以借助仪器设备(如照相机、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对事物进行观察,还可从不同角度(如远近高低、前后左右等)去观察,这样才能更清楚、更透彻地认识事物。

二、边看边想,做“作文福尔摩斯”

我们观察事物,往往会遇到一些不明白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这事物为什么会是这样?它还可能变成啥样?对人有利还是有害?怎样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怎样克服它的劣势……这时,我们就应该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努力探求,找到答案。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样做的吧!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比山下来得晚呀!凭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

写作也是一样,当你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以后,你对事物的认识就会进一步提高,习作也就写得更加深刻。如罗芳琪同学写排练节目:

节目的最后造型,小颖是“宝塔形”最尖端的演员。由于太高,我发觉她总是站不稳。咦,这不是跟运动员走平衡木、杂技演员走钢丝一样的情景吗?——运用杠杆原理找平衡啊!于是我建议:最后造型时,小颖张开双臂,微微上举,既保持身体的平衡,又增添造型的美感。大家采纳我的建议,果然取得成功!

——湖北省沙洋县五里中心小学五(3)班罗芳琪《排练》

小作者一边观察(发觉小颖站不稳),一边思考(和运动员、杂技演员一样,张开双臂找平衡),最后解决了问题(取得成功)。文章真实生动,反映了小作者善于观察、肯于思考,以及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后不得不为她点赞!

三、观察思考,争当小小发明家

观察,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事物,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研究它,利用它,让它为人类造福。请看法国著名化学家彭奈迪脱斯的观察发明——

彭奈迪脱斯与“安全玻璃”

彭奈迪脱斯是法国著名的化学家,一次偶然的机会触发了他的灵感,使他研究制成了“安全玻璃”。

那是1907年的事。一天,彭奈迪脱斯正在实验室里整理仪器,不小心将一只玻璃瓶

子打翻在地。这下可完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瓶子并没有裂成碎片,只是出现了一些裂痕。他随手又拿出一只洗净的瓶子,轻轻地向地上摔去。这次,玻璃瓶子却被摔得粉碎。两只瓶子的情况为何如此不同呢?彭奈迪脱斯一时难以找到答案。

时隔数天,报上登载了一起车祸。横飞的玻璃碎片击伤了乘客,使彭奈迪脱斯深感痛心。他不由得联想起那只破而不碎的瓶子,决心搞个水落石出。他重新找到那只瓶子,仔细观察,原来那是一只盛过某种药水的瓶子,药水蒸发后在瓶的内表面结下了一层坚韧透明的薄膜,看来,正是这层薄膜对瓶子起着保护作用。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找到了一种附着力强、透明度好的合适涂料。后来,他又用涂料将两层玻璃黏合在一起,发现其防止破碎的性能更好。这样,“安全玻璃”终于诞生了。

——闻钟《中外发明家的故事》

彭奈迪脱斯通过观察思考,找到了瓶子不破的原因,并由此发明了“安全玻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善于观察,而且要勤于动脑。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有新的发现,你的习作才能写出新意。如一位同学写《失误中的发现》:

我把茶桶移到较低的茶几上,提起开水壶倒茶。开水倒完,正当我转身时,突然听到身后“啪”的一声响——垫在茶几上的玻璃板爆裂了!这是怎么回事?不经意间,我的手触摸到了茶桶底边的玻璃板——好热啊!我顿时悟出:可能是沸水通过茶桶把热传到了玻璃板,玻璃板受热不均,膨胀程度不一,就爆裂了吧!妈妈回来,我向妈妈检讨了我的过失,并谈了我对玻璃板破裂原因的分析。妈妈听了连连点头,直夸我肯动脑筋。我继而联想到,如果平时喝茶时先倒少许开水烫一烫杯子,玻璃受热均匀,不就可以防止杯子爆裂吗?

小作者留心观察(玻璃板爆裂),并勤于思考(这是怎么回事),最后找到了“热胀冷缩导致玻璃板破裂”的原因,并用这一“发现”指导生活(每次倒茶前先用开水烫杯子,防止爆裂),这就是一种创新——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们读这样的文章,会不由得为小作者的创新能力而欣喜!

学会边观察边思考,一切问题迎刃而解,生活会充满乐趣!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一路走来,通过观察了解,解决问题,发现创新,懂得了观察思考的意义,找到了观察思考的途径,学到了观察思考的方法,增强了观察思考的意识,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观察思考更会为你的成长助一臂之力!现在,你可以检验一下自己,观察一只小甲虫或一种花卉,除记下观察到的现象以外,再把观察中发现的问题、研究结果,以及产生的联想等写下来。你能行吗?

猜你喜欢

沈括玻璃板瓶子
瓶子赛跑
沈括
沈括真的害过苏东坡吗?
瓶子赛跑
沈括的登山包
沈括与《梦溪笔谈》
空杯提重物
瓶子赛跑
计算转换法测定动摩擦因数
别把你的瓶子随手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