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
2019-09-01谭婉鸣
谭婉鸣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程度也大大提升。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开展,对小学美术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鉴赏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如何改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能力,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俗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的事物,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欣赏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重难点之一。提升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感悟生活之美,为他们学好美术课程、健康快乐地生活都发挥着奠基性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达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形成,小学处于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正处于吸收各项知识、形成一定能力的培养的关键期,必须要抓好这一时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着手,有效进行小学美术教育。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重难点内容不明
在我国,应试教育长期处于教育领域的主要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极为深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数学这些必考科目成为小学教学的主体,美术作为边缘类课程,在很多时候成为了必考科目的牺牲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美术课程的重要性才逐步显现出来,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系统性、理论性的知识学习,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影响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成效。由于美术课程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也往往容易重难点不明确,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困惑,很难将教学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学习动力。特别是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很难将其量化,或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这也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单一滞后
小学美术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来源。审美能力是个人色彩极强的认知活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单纯依靠教师的理论灌输教學达不到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走出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美术基础知识,逐步掌握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笔者所进行的小学美术课堂的实际观察来看,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课程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讲授美术基础知识,学生还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很难亲身参与到美术欣赏、美术创作的实践中,理论难以化为指导实践的动力,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三)对于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对课堂教学具有直接影响。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没有认识到审美能力对学生整体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绘画技巧的传授方面,通过加强学生的联系,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当然,绘画技巧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将美术教育的内容完全等同于绘画技巧的培养就太过于片面了,也不利于学生观察力、审美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美术教育融入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作为艺术教学的一门学科,其源泉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特别是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审美能力是一种具有极强主观性的情感活动,外界的影响只能是从外施加一定影响,最终,还是由主体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过程,这就决定了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尊重主体的特点,激发学生内在的审美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负责人,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自己要热爱生活,自身具备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将生活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自己的生活,从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物中激发审美情趣,以饱满的热情感受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同时,教师还可以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美术。例如,在讲解风筝的制作的课堂中,可以讲解完风筝原理后,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并将自己制作的风筝放飞上天,真实感受风筝放飞所需具备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民间手工艺人所做的精美风筝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民间手工艺者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提高美术教学趣味性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学习知识。情境教学法因借助于一定的情境开展教学,能够将平面化的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化、立体化,在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年纪较小,注意力很难保持,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持续的刺激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设置一定的情境、丰富美术教学课堂的体验感尤为重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教学情境归根结底也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贴合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情境的选择上,也要求教师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情境。学生在有趣、熟悉的情境中轻松地学习,学习的热情度较高,也能自觉地将学习的目标内化为自身的发展需要。例如,在感受四季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将一条河流在四季的不同变化展现出来,包括初春时节的冰雪融化、夏季丰沛的水流量、秋季水中树木的倒影、冬季河流的结冰情况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欣赏这些图片视频的过程中感悟四季的变化,同时,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出自己感受到的四季的变迁,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提升艺术创作的能力。
(三)注重课后练习点评,增强师生的联系交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并不局限于上课的几十分钟之内,课堂教学是一项连续性的过程,包括课前的预习阶段、授课阶段及课后练习阶段。课后练习是对课堂学习的重要回顾,课后练习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呈现,也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反馈。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后练习,及时对学生的课后练习进行点评,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特别是互联网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当下,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布置课后练习,并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与学生交流答疑,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扩展到课堂之外,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美术课程是一门主观性极强的人文艺术类课程,与其它课程不同,美术作品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没有好坏之分,因此,对于课后练习的点评,也没有确定的批改标准。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课后练习进行点评,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予以评价,以鼓励为主,善于发掘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积极独立地创作,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展示出来,发挥榜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丽敏.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
[2]吉向真.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