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探究
2019-09-01翟璇璇
翟璇璇
摘要:目前世界各国对发展新能源均给予了密切关注,其中太阳能由于具备清洁无污染、分布广、易获取的特征而备受青睐。近年来,我国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极为重视,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扶持太阳能光伏企业,为其提供了发展空间。在相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与日俱增。基于此,本文对太阳能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一、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概述
光伏产业涉及范围较大,主要涵盖单晶硅及多晶硅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以及光伏设备生产与销售等。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在二十世纪末才获得了关注,但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步伐。2010年以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趋于成熟,由最初的原材料、生产技术进口逐步转变为自主研发,逐渐形成了一条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如今我国多晶硅生产量已经位居世界首位,且不断朝着光伏产业上、下游纵向开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变得愈来愈大[1]。总体上来看,在国家政策影响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步伐愈来愈快,未来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太阳能光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些太阳能光伏企业在政策扶持下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但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变得愈来愈突出,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2]:(1)风险预警系统有待完善。一些光伏企业虽然会事先采取一定措施来预防财务风险,但缺乏一个完整的风险预警系统,导致风险管控效能不足。(2)融资风险。虽然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进入了成熟发展期,但依然存在着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问题。一些金融机构对光伏制造业的贷款授信整体呈现压缩状态。光伏企业单纯性地依靠金融机构获取融资支持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即便光伏企业从金融机构处获得了融资,依然要承担较高的贷款利率。目前来看,光伏企业依然存在着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这不仅会带来财务风险,还会进一步约束光伏企业的发展。(3)成本风险。对于光伏企业而言,成本因素会对其运营发展状态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光伏行业发展步伐愈来愈快,光伏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产业不断升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这使得部分光伏企业成本水平快速上升。再加上补贴资金还存在一定缺口,光伏企业所面临的成本风险变得愈加突出。
三、太阳能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策略
(一)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目前来看,太阳能光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务风险隐患。光伏企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就必须构建起一个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要加快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还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充分收集内部数据以及市场相关信息,为风控方案制定提供可靠参考,将以往的经验型预防手段转变为技术型预防手段[3]。可预先为财务预警系统设定一系列参考指标及警戒值,当实际指标数据超出警戒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信息,并反馈至财务工作人员,由其对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判断风险状况,并实施一系列调整措施,避免风险扩大,让企业能够维持稳定的发展状态。
(二)把握政策,降低风险
光伏企业要善于抓住国家政策机遇,通过一系列政策获得优惠,并在政策导向下控制相关财务风险。太阳能光伏企业要对国家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掌握政策方向及关键点。例如,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8]823号)。《通知》当中明确指出:(1)2018年暂不安排普通光伏电站的指标,根据新通知,地方已经下发的指标将会作废。(2)2018年分布式光伏指标控制在10GW,5月31日之前并网的项目均列入指标认可范围;之后投运的项目没有国家补贴,须依靠地方补贴和消纳能力安排解决。(3)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I类、II类、III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5元、0.6元、0.7元(含税)。从该政策当中可以明确看出近期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步伐过快,补贴缺口较大,所以国家需要控制规模。当然国家也鼓励地方结合自身消纳条件可安排建设。国家希望光伏發电均能够被消纳,让光伏发电维持较规范的发展步伐,不要盲目进行扩建,通过实现市场化,让相关项目能够尽早摆脱补贴。光伏企业要紧跟政策步伐,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调整。同时光伏企业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需求,制定应对策略,与政策接轨,实现产品市场化,提升竞争力。另外,光伏企业要定期召开宏观政策研究会议,结合太阳能组件产品、光伏系统、光伏电站开发等进行相关研讨,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以及产品服务,打造出能够获得市场认可的先进产品,通过良好的产品来赢得市场份额,并降低产品生产、服务成本,以此来控制财务风险。
(三)加强税务风险控制
首先,光伏企业可与专业税务机构合作,可选择性地将部分税务事项适当地外包于专业税务事务所,依靠专业机构矫正不当税收行为。其次,光伏企业要善于利用优惠政策降低税负,例如光伏企业可加大技术投入力度,享受企业所得税中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并充分利用增值税抵扣。另外,光伏企业要建立有效的内外部税务风险信息沟通渠道,通过与客户合作,合理转嫁部分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博.基于新型能源企业的财务管理关注要点的研究——以风电、光伏发电企业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17 (08): 58-60.
[2]崔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 (09): 48-49.
[3]吕松.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 (17):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