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五年制大专班德育活动的开展

2019-09-01李复忠

文理导航 2019年27期
关键词:德育活动网络信息网络环境

李复忠

【摘  要】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校德育活动走向多元化提供了可能。本文就五年制大专班学生的特点、网络进行德育活动的优势,以及师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動等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德育活动;五年制大专班;网络信息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存储和传播得到了极大提升,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逐渐多元化,网络已成为德育活动新的手段和工具,形成了能够对学生产生吸引和深远影响的全新的德育模式。新形势下的德育活动完全改变了教师强行灌输为主、学生全盘接受的被动传统模式,使学生成为德育工作的主体,使德育活动由传统的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封闭状态,成为一个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道德实践开放空间的活动。五年制大专班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活动,能使教育与人和谐发展融为一体,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多元化德育活动的理念,又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生动、自由的发展。

一、五年制大专班学生的特点

五年制大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生源来自初三的应届毕业生,分为高中和大专阶段进行教学,执行3+2的教育模式。这些学生的特点是正处在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生理上的发展逐渐成熟,尽管在法律上还未成年,但他们在心理上已经产生了成人感,他们认为自己也是成年人,在思想和行为上可以享有与成年人一样的社会地位,他们认定自己的思考方式,哪怕是不正确的,也具有自己的行事能力、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他们遇到外来的人和事物时,希望用自己的思维思考选择什么方法,独立解决出现的问题,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压力、矛盾和困惑时,又害怕失败,担心受挫折,所以渴望得到成年人的支持、理解和保护,甚至帮助。因此,在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不能把自己的认识强行加在他们身上,强迫他们接受自己不能理解的理论和事物,而是要用充分的理论依据结合实际引导他们,务必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网络进行德育活动的优势

网络是社会、科技、文明发展进步的产物,它以特有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在思想观念、教育方式、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促进了学校教育、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及行为方式的社会化。使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活动相比较于传统方式来说,具有以下优势:

1.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得到体现

在传统教育方式中,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传授者,占有主体地位,基本上是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接受者,全盘接受教师的灌输,甚至不能提出不同的意见,处于被动地位。在网络环境下改变了这种局面,使学生可以作为活动主体参与进来,或自主进行学习;教师作为主导者,既可以作为主体与学生一起学习,也可以作为活动的监督者,在旁边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2.内容选取的多样性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按照学校的要求、社会的角度、教育者的立场制定德育的内容、方法和步骤,采用传道授业的教学方式。计算机信息技术、多媒体处理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的兴起,使信息形式多样化,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有用、有趣的素材,对德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打破了时间地域限制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德育活动工作,需要电脑(手机)、投影仪、音响这三种设备。网络为所有人提供了平等享用德育教育资源的机会,它使学校德育教育突破了地域的界限,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相对于传统方式,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统一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习。

三、五年制大专班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工作的要点

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资源的无地域性,为学生自主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便利,学生的自主意识高度得到了提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网络在为德育工作提供机遇和条件的同时,如果缺乏对网络的有效管理和正确使用,那么会对德育工作造成强有力的冲击,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某些网络平台缺乏监管约束,不能完全及时审核信息,导致网络信息内容复杂、可信与虚假并存、科学与谬论同在,要求学生有正确的头脑意识,自觉遵守网络次序,善于使用网络平台资源。五年制大专班学生已具备自主构建、自主分析和自主免疫的能力,思考方式接近成年人,思想逐渐成熟,懂得明辨是非,在行为上能够对自己负责,在茫茫网络大海里辨别、挑选有用的信息。在五年制大专班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和教师应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上的资源,做好以下六点:

1.学生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校和教师应该按照道德的教育要求,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合适的德育对策,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认知结构由主动要求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评判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2.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并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学校和教师可将德育活动开展的组织权利交给学生,规定活动主题,具体内容和过程由学生自己制定。通过开展德育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又建立了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道德修养的提高。

3.发挥教师的教育指导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网络中存在不良甚至恶意的信息,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在学生中开展网络使用技术、安全信息识别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安全上网的意识,提高学生正确分辨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能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对资源进行处理、组合,并能为活动所用。

4.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实现德育网络化

学校应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实现德育网络化,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活动,增强德育效果。比如,创办电子刊物、推荐优秀文章、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等。

5.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健全网络监控机制

学校应高度重视对校园网络的监控和管理。防火墙技术设置访问规則,最大限度过滤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信息,为学生提供正确、全面、完整的信息服务,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6.使用网络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使用好网络这个良好载体

学校应组织学生参与校外的活动交流,了解社会积极的一面,认识网络技术在德育中的诸多优势,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创作一些专题性的电子作品,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又可以增加网络德育主体的参与力度。

四、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德育活动中的责任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采用学生作为开展者的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负有指导和监督管理的责任。教师是活动的主导者,应先制定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按照主题要求开展活动,不能偏离原本的方向和目的。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是否正确。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特别是作为主持者,要求学生接触积极、健康、向上、有益的信息,要求学生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感,恪守网络道德底线,自觉遵守网络安全意识,抵制不良网络文化入侵,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被虚拟的网络世界所诱惑;其次,教师教会学生选择是教育的主要责任,会选择是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教会学生有效地选择所需,使学生通过网络环境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真正掌握网络的用途和价值,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网络的正面效果得以提升。信息资源多元化的出现对信息载体、接受渠道同样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网络面向所有人开放,每个人在网络中是自由的,也是虚拟的,网络的监管机制还未能做到全覆盖,网络信息各式多样、虚实变化,这就要求学生拥有明辨是非、分清真假的能力,达到德育活动的目标。

相较于传统的线下德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新德育模式,能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但仍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在德育活动中的引导和监督管理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网络德育活动不加约束,不仅达不到目的,还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与健康上网的法制理念相去甚远。

【参考文献】

[1]毛玲.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

[2]赵云霞,郭美琴.论如何对学生进行网络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8

(本文为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学会“2018---2020年度职业院校德育课题研究”(课题批准号:DGW1820BX007),《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创新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德育活动网络信息网络环境
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网络信息下高中生投资理财观念培养
透视网络信息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隐性攻击分析方法研究
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爱国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