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自助餐”式作业设计的实施
2019-09-01赖英
赖英
【摘 要】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摒弃传统美术课堂的作业设计方式。笔者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探索中发现,实施“自助餐”式作业设计在为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帮助课堂环节顺利实施、检测课堂目标实现情况、课后开展多元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生个体化差异;“自助餐”式作业设计;实施意义
学生作业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了学生的课堂习得情况,可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也是检验本堂课是否为优质课的重要指标。因此,课堂作业设计得当与否至关重要。在多年的美术教育教研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仍缺乏对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关注,未摆脱传统作业设计的桎梏。
一、传统美术课堂作业设计概况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习惯使用“普适”的教学方法,给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参差不齐,质量更是不尽人意。这种忽略学生个体差异、“一刀切”的作业设计带来的“吃不饱”、“不消化”现象,导致吸收能力较好的学生很难在作业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也带给消化能力较弱的学生挫败感,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失去对美术学习的期待,甚至丧失兴趣。
鉴于上述情况,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及时调整课堂作业设计之举措迫在眉睫。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兼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化作业层次,即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合理的作业菜单,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喜好与能力,自主选择作业这样的“自助餐”式分层作业设计,将极大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笔者在《画出物体立体感 空间感》一课的教学实践中,采用“自助餐”式作业设计后发现,这种作业设计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具有实践意义。
二、“自助餐”式作业设计在美术课堂中的实践
1.“自助餐”式作业,为每个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
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可知,学生的积极性是可以调动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为他们提供稍带难度的内容。“自助餐”式作业设计就是根据课本的重点、难点、易错点以及基本的规律、技巧,基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作业。
《画出物体立体感 空间感》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为激发学生的潜能,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笔者在课前设计了如下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任选一种作业要求,完成一幅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的画面。
(1)画树或路灯,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可以添加适当背景(如人物、汽车);
(2)用线描方式画几何形体;
(3)运用透视原理自由创作。
上述作业设计旨在突破教学重点、逐层深入,三个选项接近学生的最近發展区,有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美术潜能,实现学生能力发展的目的;同时,可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让他们的思维获得释放,提升兴趣。
2.“自助餐”式作业,串起课堂教学环节
上述“自助餐”式作业设计,也是笔者本次课教学思路的反映。
首先,以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他们很难理解物体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概念。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上课伊始,出示了两幅图:一幅平面房子,一幅具有透视感的房子。对比两幅作品后,学生都认为具有透视感的房子给人“舒服”的感觉。
其次,渗透透视学理论知识,让学生习得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引导他们通过透视理论实践,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视觉效果,准确表达作品,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为了让小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透视基本原理,让更多学生达成第(1)项作业目标,笔者将复杂的“透视的秘密”归结为“近大远小”原理,而寻找“透视的秘密”即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1.运用教具,共寻“近大远小”现象
作业(1)中要求“画树或路灯,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那么,具体何为“近大远小”?笔者通过卡纸演示,在卡纸上切出一个正方形(四条边留一条边不要割断),并让学生观察平面卡纸上的正方形,发现四条边长相等;接着,笔者按住没有割断的一条边,并把正方形往后拉,让学生再次观察。通过实物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同一个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不同,产生的大小空间感也不同。
2.借助校园图片,发现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观察物在水平线方向向远处延伸,只产生一个消失点时,就是“平行透视”现象;观察物在水平线方向向远处延伸,产生两个消失点时,就是“成角透视”现象。笔者通过让学生根据消失点的多少判断物体属于何种透视现象。
学习透视现象时,笔者将课前在校园环境中发现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之景的摄影作品在课堂上分享,比如操场的直跑道、教学楼的走廊、教室的桌子、校门口的直围墙等,巩固学生对透视现象的判断。
3.观察绘画作品,触摸平面线描
作业(2)要求“用线描方式画几何形体”。较之客观性与现场感强的摄影作品,欣赏完摄影作品后,笔者展示了荷兰画家梵·高的《自画像房间》、霍贝玛《村间小道》两幅油画作品,让学生发现成角透视、平行透视在画面中的运用,提升艺术欣赏品味;为帮助学生在完成基本作业的基础上实现自主表现,笔者出示同龄段学生的佳作。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从体验实景转换到画面中来,从技法娴熟、表现力强的大师作品回归身边的佳作,从视觉上触摸平面线描,切实感受了简单线条的非凡艺术魅力。
4.“自助餐”式作业,课堂教学目标的测试剂
到这一环节,笔者出示上述作业菜单及斜线法、垂线法、投影法示意图。学生明确自己所选的作业之后,教师对这三种作业作构图点拨,帮助他们发散思维,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授课模式。各项作业点拨如下:
作业(1)提示学生从平行透视现象上表现画面:先画出消失点,然后,在消失点四周画出四条近长远短的辅助线,最后在辅助线附近添加景物;作业(2)笔者结合教材教学,现场给学生板画,运用“斜线法”“垂线法”“投影法”等表现几何形体的立体感;作业(3)强调画面内容上下左右,既要预留一些空间又不宜太小,占整体画面三分之二的版面为佳。
最终,在规定时间内,选择作业(1)的学生大部分能按时按量完成;选择作业(2)的学生,有近半完成,有的刚打完底稿还未上色;选择作业(3)的学生完成作业的寥寥无几,有的还在构图设计,有的停留仍在构思之中。从学生作业的课堂反馈来看,在特定时间里,本课已达成基础目标,而发展目标的实现则需借助学生课后的努力。
5.“自助餐”式作业,课后多元教学的有效方式
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创作,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作业质量,课后作业的延伸与拓展必不可少。由此,笔者专门为课堂“自助餐”式作业多增添了3道课后“佳肴”:(1)学生课后继续完成未完成的课堂作业;(2)寻找几个身边有透视现象的场景,与家人一起分享;(3)有條件的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上网查阅资料,看看除了常见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现象之外,还有无其他透视现象,并将资料带回课堂与同学分享。
课后作业“配餐”是课堂的延展,是多元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的践行。
小结
结合上述实践我们发现,一份着眼学生不同智力水平的合理得当、贴近学生心灵的小学美术“自助餐”式作业设计,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美”育的重要环节;不同作业选项的设计源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此,“自助餐”式作业在激发学生潜能、扩展发挥空间,助力学生提升美术创作自信、创作更优秀的作品以及实现自我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总之,美术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教育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文涛﹒设计“自助餐式”作业初探[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1(11)
[2]王秩法,戴飞洪﹒小学数学“自助餐”式作业的设计与应用[J]﹒教学研究与管理,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