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斗之歌:百姓渔村餐饮集团总经理马新民谈企业成长之路

2019-09-01张海荣雨巷

中国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工渔村工地

张海荣 雨巷

奋起会有失败,可失败后更大的风起,则会带来成功,关键是持其志无暴其气。

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

拼搏到无能为力,奋斗到感动自己,赢一个无悔人生!

———献给奋斗的自己!

众所周知,厨师行业普遍文化程度较低,通过奋斗获得成功,改变自己乃至家族的命运,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如何付诸行动,让成功更快的来到自己身边呢?记者专访了山西百姓渔村酒店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马新民先生。他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和成功之路,或许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记者:虽然落了俗套,但是采访还是要从您的童年问起。当时的成长环境怎样,小时候有过什么样的梦想?

马总:我是山西临汾隰县人。小时候的环境很差。小学念完后,我看到村里好多好比我大一点的男孩子都出去打工了,他们大多凭着自己的一身苦力,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能或多或少的为家里贴补一些。基于男孩子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也好,冒险精神也好,我也萌生了不再读书出去闯荡的想法。

你刚才问到我小时候的梦想,小孩子的梦想其实很简单,那时候的我就是羡慕城里人,想着能走出农村,挣到钱改善家里的状况。而当时,走出农村无非两个方法:一是读书,考上大学,在城里找到稳定工作;二呢,就是出去打工,学点技术,只要有一技之长,不愁挣不到钱!

我想的很好,但是真到了城里,用句现在的时髦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我一个十四、五岁的小男孩,个子也不很高,又啥也不会,除了苦力,能做什么?最终,我去了一个工地开始了搬砖、和泥的小工生活。

小工一天5块钱的工资,吃在工地,住在工地,除了阴天下雨不能施工,每天都和机器一样,睡觉,工作,工作,睡觉。在重复了几个月之后,一个契机,让我工地小工的身份有了变化!

记者:没想到您还做过工地小工!其实,别说现在的孩子很难想象十四、五岁的孩子当工地小工了,即便是放在八十年代,也觉得工地是比较辛苦和危险的。

马总:少年不识愁滋味。现在回想那段日子,除了身体上的劳累,工友们,甚至工地师傅们对我还是不错的。干了几个月小工之后,村里一个哥们结婚,我就回家参加哥们的婚礼,也正因为这个婚礼,我和餐饮这个行业有了正式接触!

一起参加婚礼的有个早我几年进城的大哥,当时他是一家饭店的厨师,听我说起在工地当小工的事情之后,拍拍我的肩膀:兄弟,跟着我混吧!虽然没有很高的收入,但只要你肯吃苦,你会学习,坚持下去,起码学个一技之长,赖以生存。

因为这句话,我从此进入了餐饮业。其实说进入行业,还不确切,那时的我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孩子,进入太原这个大城市,每天干的是打杂的活儿,洗碗,洗不完的碗!擦桌子,重复面对桌子上不断出现的油腻、污渍!扫地,清洁,累死累活一天,晚上没地方睡觉,只能将饭店的桌子凑合拼在一起,裹着单薄的被子,屋外的寒风不断的透过门缝、窗缝吹进来,我觉得那年的寒冬格外的冷。

即便是辛苦,日子还是如梭的度过。很快的,一个月到了。我眼巴巴的站到老板跟前,期待能拿到每月100元的工资。老板支支吾吾,说生意不好过几天再给之类的推诿话。那时的我,真的很狼狈,大冬天还穿着春夏的单衣,下雪天穿着雨鞋,晚上和同伴们挤在一起还是冷的不行,本想发了工资后能改善下生活条件,可是老板这一拖,让我真是憋屈到了极点。更可气的是,幾天后发生了一件事。

那天早上吃早饭,我无意中在端起稀饭碗时拿起一双一次性筷子,老板生气的骂了一句:喝个稀饭,臭小子还用什么筷子,毛病真多!恶劣的表情加上大声的斥责,一瞬间,万千的委屈涌上心头。因为用一双几分钱的筷子就要被这么辱骂,一句“我不干了!”几乎冲口而出,可是当时的环境真的不允许啊!我要奋斗,我要成功,我要成为比老板还要强的人!那一瞬间,千百个念头激烈交战。但现在回想,之所以后来在餐饮这条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也能够咬牙坚持,那一次的激励真成了我坚持的动力和理由。

记者: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啊。换个地方再开始也不难吧?何为受那气?

马总:我们苦孩子的处境,没有过那样经历的人其实很难理解。今天你有理由离开这里,明天你就有借口在另一个地方做逃兵。我不想那样做!

那天,我咬紧了压根,心里纵然万般委屈,还是忍了下来。正巧,父亲从隰县赶来太原看我,当他听说这事,从不落泪的父亲眼眶红润了,非拉着我回家不可。我也贪恋虽不富裕但充满温暖的家,可是,我知道,一旦跟着父亲回家,就意味着年轻的我在命运面前承认了失败,在困境面前做了逃兵。个性里的倔强和坚持不允许我这样做。

正好适逢桃园三巷一个大饭店招聘,我把自己收拾的利利落落,最终应聘成为一名大酒楼的洗碗工。走进新的单位,我立志要有所收获,睡的比别人晚一点,起的比别人早一点,问的比别人勤一点,干的比别人多一点,这一点一点的付出,再加上自己的吃苦精神,很快被当时的大师傅相中成为他的助手。渐渐的,我有了掌厨的机会,拿起炒锅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有了回报。

几年下来,我一面学习和钻研厨艺,另一面,对于厨房的各个环节我也做到了如指掌,我不再是那个初涉餐饮行业的毛头小伙。

2001年,我们村的丁哥,也就是现在百姓渔村的丁建宏董事长,也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老大,他承包了一个酒店,我们几个隰县厨师集结在了一起,凭着一群年轻人对餐饮业的热爱,为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打拼。

记者:自此就走上了光明大道么?

马总:光明大道肯定是没有疑问的,只是,没有那么顺利。

至今想起创业时的辛酸,还会让我感慨不已。那时,师傅丁建宏,也就是百姓渔村现在的董事长,带着我们三个徒弟开了第一家店。那时我们都没有钱,师傅包厨本来赚钱已经很稳定,但是为了让我们这些一路跟随着的徒弟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产业,带着我们三个徒弟投资开店。为了能节省每一分钱,店面改造装修的很多事情都是师傅和我们一起做。记得我们营业一年后,凭借着菜品和我们的服务,赢得了附近居民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客人让我们接待不过来,于是,我们兼并了旁边的源江酒楼。那时为了不耽误生意,我们白天营业,晚上自己改造施工,每天只睡三五个小时。那段日子,晚上睡觉时,楼顶上常常都会有老鼠在开会,有时老鼠爬到我们身上、脸上。本来师傅最怕老鼠,可是,累极了的师傅,那时啥也顾不上了,常常用手把老鼠从脸上、身上抓住扔开,继续睡。饭店门前的化粪池堵了,也是师傅带着我们自己清理,要知道,师傅平时极其爱干净,但是,为了省钱,为了让我们的事业能多一点经济上的保障,我们啥都可以自己干。生意不错,客人也很认可,但是高瞻远瞩师傅却说,要想让我们的经营更规范,饭店的生命力更加长久,还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于是师傅高薪聘请了专业的省内的、广东的、深圳的高级管理人员来管理,给着人家高薪,师傅却和我们一样,每月只拿2000元,要知道,开店之前,师傅可早就每月可以收入一两万了。但是,这样辛苦的经历,也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目标一旦清晰,我们前行的脚步就迈得越发稳健与从容,不久百姓渔村在我们老大丁建宏先生的带领下,第二家店、第三家店、第四家店开门迎客,自此,我们的餐饮道路越来越宽广。

猜你喜欢

小工渔村工地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渔家
波比的小工地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City of Dreams
热闹的工地
工地上的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