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诗词的馨香

2019-09-01祁勤业

文理导航 2019年27期
关键词:古诗词有效性小学语文

祁勤业

【摘 要】古诗词拥有深刻的意蕴和丰富的情感,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表面化或教条化现象,导致古诗词中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意蕴荡然不存,甚至致使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美也消失殆尽,这些存在的问题导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呢?这是值得深思和积极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有效性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经典璀璨,不但能够塑造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文化素养。但在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到位,对古诗词的兴趣不够浓厚,对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偏差等,这主要是由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没有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核心思想,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偏低。因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积极探索。

一、对古诗词相类似资源加以整合

(一)对同一主题作品的古诗词进行整合齐现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发现一些古诗词虽然其作者和背景不尽相同,但这些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相似。基于此,教师就可以避免采用“逐环教学”“逐首教学”等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可以将这些古诗词整合在一起,也就是把这些主题相同的古诗词加以凝聚,采用“精读一首、带读一组”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本人在教学边塞诗《出塞》和《从军行》时,以“悲”和“壮”为主题把这两首诗词整合起来一起教学,并且使用“合—分—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合的教学模式方面:首先让学生诵读《出塞》《从军行》这两首诗词,让学生在这两首诗词中找出能够反映出边塞特点的词;分布教学模式方面:在前面查找出反映出边塞特点的词后,让学生从“人未还”中感受征人的“悲苦”,从“终不还”中去感受征人的“豪壮”等;在再次合这方面:在边塞沙场之上,为何征人们前面所表现出的“愁苦”和“悲涼”不见了?原来是征人们把自己内心的“愁苦”和“悲凉”埋藏起来,是把“壮”挥洒在战场,表现出了征人们的豪迈气概,这样就表现了这两首诗词的“悲壮”特点。

(二)把同一题材的诗词进行整合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还可以把同一题材的诗词进行整合教学,让学生进行对比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同一题材古诗词的理解。比如,在教学《望湖楼醉书》时,还可以把另外两首关于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雨后》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进行一起教学,并让学生在诵读《饮湖上初晴雨后》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思考:这两首诗勾勒出的画面是怎样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这样能使学生在对比性学习过程中,发现《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雨后》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三首诗中所描述的地点、时节都是相同的,但是这三首诗中对西湖的景色描述不同。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性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使其对新的知识进行编码,构建自己的理解,对古诗词的人文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对同一诗人的诗词进行拓展教学

由于同一诗人在创作诗词时,往往有相同的风格和诗人自身的经历背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同一诗人的作品进行拓展,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古诗词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以及对古诗词和写作风格的理解及把握。比如,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中,我对王维的诗词《送元二使安西》进行补充性教学,让学生了解王维的写作风格、写作手法等,并组织开展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了解诗人王维,即鼓励学生拓展学习更多关于王维的古诗词,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鼓励学生在诵读中涵咏诗情

古诗词中蕴含了醉人的芬芳和丰富的意境,唯有细细品读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在引导、鼓励学生在诵读中涵咏诗情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渐入佳境,在诵读中表现出层次感。比如,在《题临安邸》的教学过程中,我这样指导学生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时,借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出了“清明上河图”,带着深深的情感感叹道:“曾经多么繁荣的景象,但却被那些只会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们已经一一葬送,想到这一切,你着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酒囊饭袋们!”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质问:“西湖歌舞几时休?”在这次,学生的声音中充满了焦虑和担忧。紧接着,我又提示:“想到临死还牵挂国家统一的陆游,想到南望王师又一年的遗民们,你们憎恨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经过这次,学生再次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中充满了憎恨。通过我的引导,学生在这三次“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朗读中,呈现了层层深入的激情朗读,也能够充分理解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急切和无奈。

再如,在《题西林壁》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指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但是还存在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疑惑?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反复朗读这首古诗,当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后,教师再对《题西林壁》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庐山之中,难以识别庐山真正面目这一人生哲学,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三、多措并举,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由于古诗词蕴含丰富的意境和内涵,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意境和内涵,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艺术,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在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方面,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也普及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特点,弥补传统教学“死板”的缺陷。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通过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词中的美景。比如,在《渔歌子》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这首诗词中所呈现的意境很难想象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春景和渔夫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的景象。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行白话文直叙形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说使用白话文直接叙述诗文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教师可以采用白话文直叙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先以“小扣柴扉久不开”为突破点,向学生设置问题:为什么敲不开门呢?并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然后再让学生朗读“一枝红杏出墙来”,并让他们想象满园红杏花的景色,这样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能使学生对诗词中所描述的美景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更能对《游园不值》这首诗进行理解。

四、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仿创诗句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以自身生活为背景进行仿创诗句,也就是让学生以诗词的特点及景与情为触发点,并结合生活经验,激发自己的情感,进行模仿式地诗词创作。比如,在《赠汪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首送别诗,这样学生对亲情、友情的表达就跃然纸上。

结语

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古诗词情境中,让古诗词充分绽放其中的馨香,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及魅力产生深刻认知,调动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敏.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J].基础教育,2018(1):45-46

[2]汪华姿.探讨如何实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6(8):76

[3]黄冬梅.小学古诗词有效性教学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5):129

猜你喜欢

古诗词有效性小学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猜诗词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