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喜剧效果
2019-08-31刘乐孙大平刘伟唯
刘乐 孙大平 刘伟唯
摘 要:方言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以其独特的风格为影片营造了强烈的喜剧性格调。方言能够带来陌生化的喜剧效果,代表着对权威约束的宣泄。除此之外,喜剧对方言地再表现、再创作也为在另一个层面上扩大了方言地喜剧效果。
关键词:方言 影视作品 喜剧效果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8-0-01
方言是在某些特定地理区域中产生的语言变体。与作为官方语言的普通话相比,方言是一种更接地气,真正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自1956年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被正式普及以来,方言的使用范围和频率也随之减小。然而,进入新时代以来,方言在影视剧,尤其是喜剧中异军突起,不断地带给观众以听觉上的惊喜,让人们感受到了方言的喜剧魅力。方言在的影视作品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新的形式,变换其使用方法,保持了自身对于观众审美需求的新鲜感。
一、方言带来陌生化的喜剧效果
方言,不同于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来看,方言都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别。在语音上,方言所具有独特的语调和韵律,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怪诞化效果。这类方言的发音都有着其特殊的发音语调,或上扬,或婉转,从而产生喜感。像天津相声,便是以天津话这一具有独特语调韵律的方言为媒介,从而进行表演。在内容上,方言具有普通话中所不具备的特殊词汇,如俚语俗语还有小部分谚语等。而这些话语对于习惯了普通话影视作品的观众来说无疑使新奇的、陌生的。比如中国北方的土话“给力”,意思是“带劲”,在网络上出现之后因其新奇而又简短有力的特点,成为了2010年的年度热词。另外,各个地区具有所谓本身具有地域标志性的独创性的特点也可起到一定的喜剧效果。比如北京话的儿化音、四川话的叠字、东北话的特色词汇等都使得方言蒙上了具有喜剧色彩的外衣。由于方言的差异、陌生,相应地,方言在影视作品的应用使观众摆脱了习以为常的普通话影视作品模式,呈现出“陌生化”的戏剧效果,激发起了受众的情感体验。从审美心理来讲,观众受到吸引而进行观影活动本身就伴随着猎奇心理,当这一心理通过方言的表达方式得到满足时,观众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从而体现出方言影视作品的喜剧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方言的陌生化如果要在影视作品中呈现出喜剧效果是有一个限度的。方言的陌生化程度和它能够产生的喜剧效果总体呈现出“倒U型”关系,当方言的陌生化程度过高时,不仅会影响其产生的喜剧效果,而且会因为语言过于生涩或文化背景的差异而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二、落差心理与宣泄心理引起的喜剧效果
自从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国广博电视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市面上的影视作品都将普通话当成了唯一选项。在长期接受普通话影视作品的背景之下,观众形成了“影视剧应使用普通话”的心理期待。当观众带着这样的心理期待进行观影活动时,接受到的却是与普通话发音大相径庭的方言时,心理期待便会落空。根据康德喜剧性理论“乖讹说”,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他认为,可笑的东西常常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在宁浩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中,徐峥饰演的角色外星人与人进行交流,观众的期待本来就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这时外星人突然用山东方言说了一句“弄啥嘞”,打乱了观众原本的心理建设,从而产生了哄然大笑的喜剧效果。
这种心理落差还暗含了方言对普通话这一限制规定的破坏的心理宣泄。根据弗洛伊德的“宣泄说”,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打破束缚的愿望和心理,并能够从中得到乐趣。笑是对严肃的反抗,当紧张的约束突然被释放,人自然而然会感到轻松与愉悦。
三、影视作品对方言喜剧效果的再创作
方言作为影视作品中喜剧效果的承载体,方言本身语在音语调和词汇内容方面与普通话的差异已经能够起到喜剧因素的作用。除此之外,影视作品中也不乏对方言进行再创作以求达到更好的喜剧效果。
方言影视作品利用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借助滑稽手段来营造喜剧效果最常见的有夸张、重复两方面。
1.夸张
在影视作品中将方言的特点放大可以很好地起到喜剧效果。而通过模仿,可以有效地将方言喜剧效果放大,伴其发生的便是滑稽效果以及视听感官的惊奇感,进而使观众在听到这种方言时会不自觉地想笑。
具体来说, 在我国的影视表演中,演员分别受过专业化训练,通常采用的语言是普通话。随着表演经验的积累,部分方言区演员在此过程中则表现为方言的退化。以《武林外传》中佟湘玉所说的陕西话为例,在一定意义上讲,这里的方言已经不是纯正的陕西话,而是一种带有模仿性质的语言。当然,这种模仿还体现在一些演员本不会说方言,但是为了表演需求去学习了方言。比如《熊猫大侠》中,两个狱卒的粤语和闽南话,则是通过滑稽模仿来起到逗笑观众的效果。
2.重复
和机械地复制粘贴不同,在戏剧作品中,重复更多指的是某一事件或者某段话语在某些具有共性的境遇中反复出现。《学聋哑》、《树没叶》、《文玩》等相声名段中均采取重复手法不断重现某一场景片段,而在整段相声的最后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抛梗来强化重复部分所起到的喜剧效果。更具代表性的还有电视剧《武林外传》中,闫妮饰演的佟湘玉,在每一次遇到进退两难的窘境的时候,都会用浓郁的陕西方言说道:“额错咧,饿真滴错咧,饿就不该嫁到这个地方来, 额不嫁到这儿来,饿滴夫君就不会死,额也不会沦落到这么一个伤心的地方…… ”这为整部剧增添了不少笑料。
四、方言与影视人物性格的相互作用
方言的选择与使用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出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有话好好说》中,姜文将原本台词为“安红, 我想你!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用陕西方言说出来,通过方言的运用,将原本的台词语言加以变形,顿时使真是有趣的草根人物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方言语义系统表现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不同的方言可以反映出各个地域各有差异的文化和人情风貌 ,体现出荧幕形象的内在性格,【2】从而达到喜剧表演真实有幽默的目的。而出了利用语言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来衬托人物形象之外,方言对人物的塑造还体现在用语与人物性格的反差上。电视剧《武林外传》中,侠女郭芙蓉说着一口嗲嗲的闽南话,与侠肝义胆的外在形象形成了反差,带来了一定的喜剧效果。同时也就暗示出了郭芙蓉千金小姐的身份和她天真懵懂却又直率简单的性格。这种方言与外在形象的反差非但不让人觉得突兀,反而更能全方位地塑造出一个鲜活真实的影视剧人物。
小结
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喜剧效果可以说是其中最具有独特性的一种。此外,将本身就具有喜剧因素的方言元素加入到影视作品中,并通过夸张、重复等表演形式,不断地扩大和加剧喜剧效果的呈现,表现出其与影视作品的相互融合,相互成就的艺术走向。但是我们在关注方言喜剧作品的同时,不能仅停留在语言现象这一表层层面。方言在我们的视域中更值得被关注的是区域性方言的生存现状。在推广普通话的风潮之下,越来越多的方言被普通话同化,如河南方言被同化为豫普;还有部分方言生存空间逐渐减小,面临着灭绝危机。在这种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研究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和喜剧效果的意义在思考影视传播媒介对于拓宽方言生存空间的作用。而在普通话影视作品市场趋于饱和的当今,方言影视作品的出现和发展开拓了新的影视剧市场,也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色彩。
参考文献
[1]周卫红.影视领域中方言作品构成喜剧性效果的心理解析[J].电影文学,2007(02):13-16.
[2]张英.论影视剧中陕西方言的喜剧效果[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02):42-44.
[3]李立宏,孙德元.喜剧电影表演之运用方言的价值[J].当代电影,2012(05):115-118.
作者简介:刘乐,女,汉(1997.12—),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历:本科在读,职称:学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孙大平,女,汉(1998.09.05),河南省焦作市,学历:本科在读,职称:学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指导教师:刘伟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