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感源自何处

2019-08-31张清帆

现代装饰 2019年3期
关键词:庭院景物园林

张清帆

年前在上海看了三个园林,嘉定秋霞圃,青浦曲水園,南翔古漪园,虽然都名列上海著名的五园,但或许后期改造的原因,曲水园和古漪园更像公园,不仅增加了健身设施,还因为颇大的园子里,景致多偏向中心一个主景区,一眼望穿,缺少意外、偶然。当然这些都不影响摄影师拍出 张美丽的园林风景照片,但这对于真正的好园林来说是不公平的,就像建筑空间位置经营的精妙,也很难在平媒照片上传达出来一样。这三个园林,让我再次产生疑问,好的园林和般的园林,区别之正是在于细节感受极丰富、总体却协调的“整体感”。在秋霞圃中游览,遇到丰富的、各自成主题的景物,而确乎又体验到种微妙的整体感。

秋霞圃创建于明代,为明代龚弘园宅,后来一度卖给微州盐商汪氏,又归还给龚家。清初龚家没落,汪氏后裔将龚家宅园与汪氏宅园合辟为汪氏园,即秋霞圃。现在的秋霞圃,像很多苏州园林一样,是时间推移改建与累积的结果,分为四部分,西部桃花潭景区(原龚氏园),北部的清镜塘景区(原金氏园),东部的凝霞阁景区(原沈氏园)及邑庙景区。从城隍庙进入,北行,在北部清静塘沿水路前行,建筑物少,水岸蜿蜒,从折桥望向一墙之隔的桃花潭与凝霞阁景区,墙那边景物漏出 角半边,很令人期待。再从清静塘景区似滩涂的叠石水岸行至西部桃花潭区,最终进入东部凝霞阁区。景色也从疏阔的郊野水塘石桥小舟,变为玲珑精巧的山林亭轩,最终回到遗存书院建筑中。再回望瞥见此前北园与西园露出的点点景物,回味来时路。让我惊喜的是,很多年游园没有“迷路”的感觉,在秋霞圃却有。“迷路”有点像庄子所言的坐忘、得兔忘蹄、得鱼忘筌,在个小园子里,忘记来龙去脉,仿佛眼前景物永不重复,路线从不回转,岂不是一个园林追求的最高境界吗?和迷路相对的,秋霞圃中有许多空间构思,都在提示着种“整体感”。想来是因为这些原因:

其一,因为水的形态,转变了三次园林轴线的方向。轴线转向在园林里的精彩例子,譬如寄畅园的锦汇漪水池横轴的微妙转向,譬如艺圃的浴鸥小园的轴线转向以及内含庭院“琴庐”的转折,轴线的微妙转折,也扩大了空间感。桃花潭侧的舟而不游轩与丛桂轩,恰是桃花潭纵深方向的延续,桃花潭对岸的凝霞阁庭院,再次转换了空间的方向感,因与桃花潭垂直,铺地与叠山的精致,狭长、规整的几何形状,和外部桃花潭、清静塘景区都形成对比。

其二,园中三个景区各自景物主旨差别较大,清静塘区似郊野溪流与水岸,桃花潭区似山林,凝霞阁区似城市庭院。在游园过程里,这些景物互相重叠着印刻在游园人的印象里,一直在变化和对比之中。

其三,几个景区之间彼此边界的设计,用小缓>中藏起了直白交接,令人无从猜测水源来去、院墙止处。景物之间的区隔与联通也促成这样的印象。拙政园也是由三园组合联结而成,但是横向线性的交接。秋霞圃的三园,却是三角形的联结。现在回想,园中最出彩的,也是三园交汇之处。1.从清静塘区到桃花潭区的入口,滩涂般的驳岸置石气势恢宏;2.清静塘区的折桥对岸,望向凝霞阁院墙,墙中留出月洞门,水中留艘小船,此处水路似桃源入口,墙内再次分隔,用叠山方式举起另处过水的云墙,两处跨水的隔墙围合起三角形的水路庭院,其实此庭院里还可以再做些文章;3.桃花潭景区的枕流漱石轩作八边形门洞,开向清静塘区,脚下作叠石台阶,却只是画框的作用,往外没有路了,引入驻足远望;4.霁霞阁与掩藏首层的叠石山洞石梯,这一山洞为桃花潭区到凝霞阁区,作了氛围的转折,从山林回到书院:5凝霞阁院墙的凹凸云墙,在庭院里又成为几何与山林之间关联的提示。

此前我对园林“整体感”的认识,大约在建筑要素的关联、空间之间的联通与顾盼、格局的空间象征性预设方面。秋霞圃似乎用了更思辨的手法,不破不立,整体感来自于不断的对比、边界的藏与露、空间处理的随形就势,可知造园并无定法,被偶然性改变的园林或建筑物,在景物的联结处,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猜你喜欢

庭院景物园林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过年
庭院中的童年
唐艺萍作品——别墅庭院设计
中国园林“缀玉集”
Yard Work庭院杂事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