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当家”带领群众走向脱贫致富路
——记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党总支书记王艳凤

2019-08-31李雪敏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9年8期
关键词:修路信用社贫困户

文/本刊记者 李雪敏

王艳凤

Wang Yanfeng

王艳凤 2012年当选为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党支总书记、村委会主任,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7年来,一直扎根于扶贫攻坚一线,助力永生村摘掉“后进村”的贫困帽。她带领村民积极探索适合永生村发展的致富路,发展农村企业,引进人才,带活农村经济。

2015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一纲要性文件。《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目前,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最后决战的关键时期,进入了倒计时,还有部分村庄行进在脱贫路上。

今年是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艳凤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二年,也是她任职的第7年。王艳凤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对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有着浓厚的感情。在她仅仅上任的一年时间内,就帮助永生村摆脱了“后进村”这个帽子,挤进了“先进村”的行列。

王艳凤(中)在与村民一同做农活

“这怎么可能呢,我干不了,让我再想想……”王艳凤回忆起2012年刚刚当选永生村党支书记时说。2012年初,刘家镇党委按照“能人治村”的要求,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进行选举。永生村村民用自己的选票把王艳凤从五组组长推上了村党总支书记的位置,当选举结果呈现在王艳凤面前时,她震惊又迟疑。随即她找到了镇党委,明确表示自己胜任不了这个职位。镇党委张书记说:“你能干好,组织上相信你”,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给王艳凤打了一针镇定剂,稳住了她的震惊、怀疑的情绪。

王艳凤说:“当选书记,虽非己愿,但是组织信任我,我就试试,干好就继续干,干不好就换人。”就是“试试”这两个字让她一如既往地坚持到了现在。

一场官司,一份民心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王艳凤的第一把火还没有点着,便迎来了一场官司。上任一周后的一天她接到了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调处关于永生村土地纠纷的通知。此前,永生村一共有37公顷机动地,早年村委会以每公顷每年1000元的价格承包给了48户村民,并且签订了长期合同。但是,随着土地承包价格的逐年上涨,并且随着“粮食直补”政策的普及,村民和承包户因为是否提高机动地承包价格问题矛盾越来越深,一时难以解决。这场官司也着实令王艳凤一筹莫展。

思前想后,王艳凤先后召开三次村民大会,认真仔细听取村民的想法和意见,并根据长春市中院法调处意见,结合村民和承包户双方的利益,决定按照每公顷每年增收2000元标准提价,一年一收。这个调整方法让村民们纷纷鼓掌称好,大呼公平。然而一些承包户并不买账,其中有甚者为难王艳凤,当起了“钉子户”。对此,她没有放弃,7次上门拜访终于啃下了这个“硬骨头”。于是,这个多年困扰着永生村村民土地承包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王艳凤(前左三)在家访中认真听取村民的想法

王艳凤(右二)与村支委开会商讨日常工作

这一场小小的官司,让王艳凤更加走近了村民的内心,让村民更加信任她、拥戴她。

村民欠贷,我来还款

王艳凤说:“在任职村书记之前,我们家开办了近5年的塑料加工厂,年收入保守估计80万余元,任职村书记一职,影响了自家的经济收入,但是乡亲们既然选择了我,我就要舍小家,顾大家”。

王艳凤在与村民商量饲料运输事宜

春耕时节,一些村民因秋粮没卖、外出打工没有结算工资等原因无法偿还信用社的贷款,因此他们也无法从信用社贷出新款用于农业生产所需,村民们纷纷找到王艳凤寻求解决办法。她直接取出自家的存折前往信用社取款用于替代村民还款,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村子里没有还款的有几十户,总金额达到了100万元。

巨大的欠款金额让王艳凤暂时没了头绪,随即,她召开了村委会会议,让大家分头了解情况,并且通知有欠款的村民来信用社还款。王艳凤干脆在信用社“现场办公”、“现场数钱”,一时间,“王书记替咱还贷”的消息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当天便来了10多户,最多的一天甚至来了几十户。

王艳凤笑着说:“当时数钱都数到手软,手已经不听使唤了。”王艳凤在信用社连续“办公5天”,共替乡亲们还贷47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47万,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王艳凤却说:“当时根本没想钱多钱少的事,我就一个想法,必须解乡亲们的燃眉之急。”

村里原来有个村部,地点比较偏,村民们办事不方便,意见很大。永生村筹集资金,在村中央盖起了新村部。新村部是建起来了,但村里实在没钱添置办公设备。于是大到办公桌椅,小到一次性纸杯,都是王艳凤自掏腰包置办的。她说:“村部是全体村民的家,家得有个家的样子。”

就是为了这个“家”,王艳凤几乎一年多没顾得上自己的小家。自从当上村支书,爱人杨凤山的午饭只能在厂里的伙食房解决,女儿的家长会一次也没有参加过,家里的生意更是因为少了这位“能人”,一年少收入近30万元。

脱贫有路,致富有方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畅通了,经济也就上去了。王艳凤上任前,整个永生村除了4.7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外,都是泥土路,遇到雨雪,人难走,车难行。因此修路成了村民们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也是王艳凤最着急的问题。王艳凤盯紧了镇领导,软磨硬泡地才争取到永生村修路项目,终于2012年最后的5公里的修路指标给了永生村。就这样,永生村的四组到五组、八组到九组有了史上第一条砂石路。后来王艳凤又盯上了市里2013年的修路指标,争取将村里的剩余3公里全部纳入市里修路计划,就这样,永生村的路都得到了修整,实现了“户户通。”

从经营“小家”,到经营“大家”,王艳凤悟出一个道理:只有集体富了,家长才有威信,大家才能过得更好。

村里有一片常年积水的洼地,用当地人的话说,那片地“除了长草,什么都不长”。王艳凤一上任便打起了这块“废地”的主意。王艳凤经过积极的沟通运作,总投资3200万元的吉海度假村项目落户永生村,并且当年上马,当年成形。这个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为村里提供大量的用工岗位,还能大大提高永生村乃至刘家镇的知名度,可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王艳凤家的厂子里常年用工30多人,都是村里的乡里乡亲,多是困难户和低保户。多年的农村生活经历让王艳凤越来越明白一点:在农村要想致富,光靠那点土地肯定不行。为了拓宽大家的致富门路,王艳凤主动与距离永生村不远的3家企业及吉海度假村协调,帮助村里152名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村,进企业务工,仅这一项,村民每年就增收300多万元。

2015年,王艳凤带领永生村争取到了总投入上千万元的省、市农业发展项目,成功建设起一个农机合作社,实现土地集约规模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更多的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走上致富路。

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永生村在王艳凤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永生村有贫困户231户,贫困人口578人。2016年,王艳凤通过积极协调,为贫困户引进了生态科技种猪繁育基地项目,帮助36户贫困户建起了猪舍,准备通过养猪帮助他们脱贫。同时,又为村里27户贫困户和五保户盖起了新房。

2018年,村子里的贫苦户只剩下4户9人。2019年,王艳凤骄傲地说:“今年我们永生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已经按照国家的标准完全通过了验收,实现了贫困村摘帽。”

此外,永生村党总支不断顺应群众新期盼,创新开展了村部“社区化”改造升级,实施“一站式”便民服务,探索实行了“窗口+流动”、“定单+点题”、“设岗+志愿”服务法,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服务水平。

创新思维,致富强村

近两年来,王艳凤除了学习培训,参加各种会议外,她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谋划村企业发展上。过去永生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榆树大米、榆树黏玉米、榆树干豆腐、菇娘等等,产品在东北地区及南方地区都非常受欢迎,其中,榆树大米更是他们的骄傲。

为了让农产品产供销更顺畅,2018年底,村里成立了吉林省永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王艳凤担任法人代表。“只有公司发展壮大了,才会更好地带动村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我们要把这个产业牢牢抓住。”王艳凤说。

“目前,公司销售额在500多万元,利润为10%。”做生意起家的王艳凤一直在销售榆树大米,销路遍布全国各地。王艳凤开始经销大米的初衷,是让村民不用花高价就可以吃上好大米。“经销大米起步之初,仅是考虑集中采购要便宜一些,比他们自个儿买回来的大米便宜,直接拉回来卖给村民,少花钱就能促使村民吃上好大米。”王艳凤说。目前,永生村主要采取公司+企业+合作社的方式,达到产销一条龙,村民在产业发展上受益很多。

王艳凤说:“单靠我们传统模式的销售市场并不是很广,我们的农产品如何更好地走出去?2016年,我接触了电商,发现电商能够更好地带动农产品销售,于是我们就探索了一条从网上电商销售的途径,可以说数量和规模都非常可观的。”

2019年,永生村还是以种养殖为主,并将扩大规模,达到种植业规模化经营,主要是种植黏玉米等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等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来作为今年的主产,还要发展黑猪养殖、家禽养殖等永生村的特色。

王艳凤扎根乡土,一心为民,真抓实干,不辱使命,从十里八村闻名的致富女能手成长为倾心为民的好支书,使永生村一年一个新转变。在今年两会上,王艳凤说:“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让脱贫了的贫困户不返贫是最主要的,今年我们永生村争取把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好,再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争取到2020年我们同步小康,一户也不能少。”

猜你喜欢

修路信用社贫困户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修路
修路
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