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转型研究

2019-08-30蔺益超冯发金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新时代转型文化

蔺益超 冯发金

摘  要: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新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转型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由赛事向节事转变。因此本文认为,在坚守文化自信的同时,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少数民传统族体育文化的转型发展,回应坚守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  转型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c)-0175-03

Abstract: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of minority nations (TSMN),this paper focuses on updating of TSM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in modern time by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 inference.We hold that TSMN should be available not only to some sport elites but also ordinary people.The function of TSMN should be transformed from sports contests to events of holiday celebration.We propose that to TSMN, we, on the one hand, should have enough confidence as it is a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change our mind to achieve TSMNs development, so as to respond to the great call of culture confidence of our nation.

Key Words:Modern time; Traditional sports of minority nations (TSMN); Culture; Updating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这是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发展做出的重大论断。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再次强调:“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2]。这一重大论断和重大战略任务正成为新时代我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行动指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传统文化离不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强国的战略也离不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育强国的实现更离不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且具有独特,但由于缺乏结合新时代体育文化需求,在“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精神、“时尚”元素、地域、民族特色等都存在严重不足[3]。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迁,在新时代背景下,虽然国民对身体健康的需要空前高涨,但由于新的运动模式的不断涌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难以抓住机遇,甚至其可持续发展都面临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基于文献法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拟对新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转型进行研究,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1  新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转型的必要性

不少学者呼吁新时代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需要转型。有学者认识到,在社会发展中,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要面向未来,就要以积极态度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并进行适应性转型,这是时代趋势[4]。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只有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顺应现代潮流,才能在社会转型中更好地生存发展[5]。我国体育事业正向体育强国发展,而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发展直接影响我国体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转变刻不容缓[6]。转变体育文化已成为新时期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7]。

综上所述,因为在新时代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型动因主要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的需要以及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所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只有回应新时代的需求,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如今新时代少數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转型具有必要性。

2  新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转型的思考

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土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背景[8]。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既然如此,我们呼吁的转型要以何种方式进行?

有学者基于文化融合理论,提出进一步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的理论与实践,即从文化融合向文化共生转变,从而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命力”[3]。传统体育由融合到共生转变时需要坚持文化开放与包容、抵制我族中心主义,其具体做法是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优秀做法和先进观点,这一做法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谋而合,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我们认为,具体可从如下方面进行转型。

(1)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

我国需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為文化主体,以大众为中心的文化才能永葆生机,以传统文化母体为主体,辩证吸纳一切优良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双维、面向大众化、基于生活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现代化转型就是以坚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体地位,祛魅化、世俗化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的转换[9]。民族传统体育与强调体育的竞技状态和竞技比赛激烈程度的现代体育不同,其强调的是游戏娱乐性和集体性等社会属性,具有现代流行的趋势,开发大众化体育领域的传统体育项目,使其成为人们喜闻乐见并回归娱乐化的活动是目前重点[10]。体育活动的重心正从争金夺银的竞技比赛转向全民族的健康幸福的生活[11]。从以上学者的呼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还应回归到大众的生活中,更好的服务于大众,而不是培养少数精英。因此,要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光大,还得依赖于大众,使其源远流长。

具体而言,基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我们认为,不少竞技体育如武术,摔跤等,由于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对参赛队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参与对象越来越专业化,因而,作为面向族群和大众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的较为暴力的运动似乎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有转型的必要。在我国传统武术中,以现代体育运动形式存在和发展的竞技武术,通过简单而机械的模仿、复制西方体育运动形式和规则,“没有博得丝毫的文化认同,因文化内涵异化和文化特色丢失了我国自身传统文化主体性”[9]。因此,现阶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造要确立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独有价值和作用,既要保持民族特色充分展示,又要避免被外来民族文化同化,削弱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10]。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思路上强调其文体交融的特点,过于强调竞技性特点,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不复存在[8]。综合来看,要想保留其原始性、民族性还需向大众化转移,使其回归原有的状态,更好更广地发展。

(2)由赛事向节事转变。

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内心的愉悦,活动内容多数是休闲性的民俗游戏。走“民俗化”道路是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与传统体育活动是全民健身运动的核心,将为其走“民俗化”模式的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效仿着西方的竞赛模式(如竞争、冒险、挑战等开展)[11]。以武术为例,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不要让其“徒有其形,而丢其神”,武术想要发扬光大,应遵循其本质规律进行改革和创新,而不是将此过程中出现变质甚至异化[12]。在发展和创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没有选择从传统起步进行创新,而是在竞赛体制和程序化上选择模仿西方体育的程式,仅为了效仿而已[13]。文化转型的实质是指特定时代、民族、社会群体中主导性文化模式上的新旧转换过程[14]。因而,不少民族传统项目,如扭秧歌、蹴鞠、木射、投壶、狮舞、彩莲船、扭扁担等就应当回归其作为节日的重要内容的性质,不以胜负为目的,而是作为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可再次逐渐成为民族节日的文化象征,为彰显文化自信和保护传统文化助力。

3  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传统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转型的必要性,得以适应如今新时代的要求。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身心健康的需求,追求自身更好的发展。本文主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由精英型转向大众型;由赛事向节事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靳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N].光明日报,(2017-10-19).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2017-1-25).

[3] 冯发金.融合到共生: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院,2018(3):1-6.

[4] 张选惠,等.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维度的重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2):11-13,36.

[5] 张仕,陈康绵.社会转型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适应发展[J].体育科技,2015(3):79-80.

[6] 王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当代发展的协调与转型机制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5):188-191.

[7] 王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当代发展的协调与转型机制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5):188-191.

[8] 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4):433-435.

[9] 尹继林,李乃琼.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困境与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016(1):88-93.

[10]倪依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论中国龙舟运动的现代化[J].体育科学,2004(4):73-76.

[11]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 2004(11):54-61.

[12]冯发金.武术课程教学的异化与回归[J].当代体育科技,2018(13):153-154.

[13]王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模仿[J].体育科学,2006(7):71-74.

[14]吴玲,于涛.体育文化的现代转型[J].体育文化导刊,2007(6):55-57.

猜你喜欢

新时代转型文化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谁远谁近?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