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色迷蒙西津渡

2019-08-30唐红生

金山 2019年5期
关键词:石塔津渡金陵

唐红生

很久以前就读过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乍看“金陵”二字,以为是南京,其实在镇江。因为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名为“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用此名,而当地人更爱叫小码头。

家乡隶属镇江,路过西津渡时,也只在白天走马观花。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古镇古街兴趣渐浓。一直以为行走在西津渡这样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需在夜间,最好是在冬夜,于是决定前往。

西津渡位于云台山麓,与镇江博物馆比邻而居。穿过城市的灯火,到达后突然静谧了许多。踏着石阶而上,两边青砖围墙,时光切换,仿佛走进了岁月长廊。北风嗖嗖,少有游人,暖色的景观灯为寒夜带来丝丝暖意。一道砖砌的拱券门立于坡顶,上书“西津渡街”。

穿门而过,顿时变窄,青石板铺就的弯弯巷道,灯光像为它抹上一层蜡,油光锃亮,更显幽深古朴。眼前的五十三坡,共有53级台阶,古时它是通往渡口的唯一通道。不知多少人在此惜别,又有多少人在此相逢。

一个转弯,就见喇嘛塔式过街石塔,矗立于通道之上,周身洁白如玉。这座元代石塔又称昭关石塔,历经700多年风雨,神态依然。

石塔一侧是康熙年问的救生会,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另一侧是宋代的观音洞,墙体斑驳。读着几座券门上“同登觉路”“共渡慈航”的字样,弥漫起宗教气息。古时江面宽阔,千百年来,一叶扁舟在波涛中横渡,几多危险,人们只能祈求于菩萨的护佑。这其中有渡江人,也有船夫,吉凶不知,生死未卜。想到这里,竞有点伤感。

围墙上一侧门通往观景台,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番景致。屋脊、檐口、瓦当、马头墙,被轮廓灯光一一勾勒,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如微波细浪一直涌向长江,格外迷人。

古道开始沿阶而下,青石板中间是一坡面,当中有一道深深的车辙。这是当年运货物的独轮车留下的。遥想人来货往的繁盛景象,耳边传来千年的历史回声。

昔日的码头早已沉降到地下,千年街基的石痕,用钢化透明玻璃围罩其上。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的古道,一层层叠加,“一眼看千年”,触发了思古之幽情。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古渡原紧临长江,清朝以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现在距江岸已有300来米。

一旁暗红的“待渡亭”早就失去待渡功用,成为游人憩息场所。变换的是沧海桑田,刻录的是历史印记。先贤们的脚印、六朝后的痕迹依旧清晰。王安石扬帆北上,苏轼、米芾在此候船,迷恋江南的乾隆帝是否逗留?

白日素面朝天的小码头街已浓妆艳抹,俨然变成胭脂美人。不宽的街道蜿蜒延伸,两边一二层的小店鳞次栉比,或挂匾、或挑旗,连同灰砖墙、木板门、雕花窗,都被红红的灯笼涂抹上时光的古韵。有的店已經打烊,行人三三两两,无喧嚣、无吆喝,十分安静。本地的各种特色,诸如镇江香醋、锅盖面、肴肉应有尽有。高高叠起的蒸笼热气腾腾,氤氲中散发出米糕的香味。咖啡店中,两位金发碧眼的女郎正喝着咖啡,享受异国风情。

明月当空,随意穿过一条小巷,都往时间纵深里钻。那翘角飞檐、朱漆廊柱、墙上枯藤,无不娓娓诉说着古渡老街的千回百转。

冷月下,腊梅暗香浮动,斜依在花格窗上,静静流淌出雅韵。眼前的蒜山虽不高,却孤峰突兀。蒜山因“山多泽蒜”而名,当年江水经年不息地拍打着山崖,也成了扼守江岸的屏障。山顶一小亭,书写着智者的传奇。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周瑜在亭下共商破曹大计,二人在掌心都写了“火”字,“火烧赤壁”成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因此,小山也多了个美称“算山”。

蓦然抬头,云台山顶的云台阁,被橘黄色的灯光映得晶莹剔透,四周不断变换斑斓的色彩,如梦如幻。古栈道宛如一条泛着钻石般光晕的“珠链”挂在颈下,高贵典雅。

不见张祜笔下的“小山楼”,却见池塘边一座古戏台,帷幔垂挂,富丽堂皇。现在虽无人,想必白天熙熙攘攘,穿着古装的现代人,和着滔滔江水的节律,唱出西津渡的千年风情,唱出新镇江的繁华美丽。

猜你喜欢

石塔津渡金陵
地球日来金陵石化打卡
西津渡古街忆旧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无缝人生
可怕的无缝人生
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