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之我见

2019-08-30李金花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4期
关键词:三角形概念数学

李金花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006-02

几何知识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何形体概念及结构具有自身的特点。小学几何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心理活动,教学时应根据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规律因材施教。

一、强化概念准确描述的训练

1.加强学生用语言描述概念的训练。概念的掌握,主要依靠语言,语言在学生形成几何概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用语言对几何概念完整、通俗、言简意赅的准确表述,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实质及概念间的联系。加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概念的训练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教长方体的认识时,可根据长方体的特征编成顺口溜“六面八棱十二顶,对面对棱都相等。”在此基础上,学习正方体时学生就自然地总结出了正方体的特征:“六面八棱十二顶,面面棱棱都相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强化重点词语的理解。定义三角形、梯形、平行线、体积、容积等概念时,对“围成”、“只有”、“同一个平面”、“占空间”、“容纳”等这些词语的准确描述、有助于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二、比较归类,形成体系

1.运用集合思想,理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几何部分教材的编排不是以概念的内在规律为顺序编排的,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整理知识,通过比较、归类,提示几何概念的内在联系,理清思路,形成体系。如在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关系时可用以下集合表达:

2.培养转化思想,多种几何形体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解决新问题时,常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用割补的方法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用长方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四边形问题。用这种思想方法可以触类旁通,用以解决三角形、梯形等面积的计算问题。

三、注重操作,培养兴趣

1.使用学习器具,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几何教学中有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有利于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让学生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摸一摸、折一折,充分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小学低年级阶段,实物展台的效果非常明显。拿学习的“三角形”这一课来说,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果只是拿出一个三角尺简单地和学生说一下,学生的了解就不会那么深刻。用实物展台展示,效果很好。上课前,每生先发给三条纸板,并要求他们用这三条纸板做一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是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无形中又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把三条边拆开,把其中两条边拼起来和剩余的另一条边比较,结果答案就很直观地出现了!学生在解決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探索数学知识,学得非常有兴趣!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也很兴奋。后来学生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回到家里还很高兴地问他:“爸爸你知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吗?我做给你看”,我听了很欣慰。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应用实物展台等教学器具。

2.教师多做实验

(1)用实物演示。

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但是这些创设方法和手段并不能全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运用有效问题情境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天性。演示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为学生进行相关问题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观察,避免了抽象知识对学生理解造成的影响,让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降低知识难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所营造的形象、立体、多元教学情境,将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和生动。学生能够在多媒体的视频、图片、动画和音频中通过多重感官刺激实现深入的知识学习和掌握,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并且对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数学技能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比如,在讲解“圆柱”的知识时,很多学生在计算其表面积的过程中会无法理解底面圆面积也要计算其中的原理和本质。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播放圆柱表面的展开与拼接过程,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圆柱的构成。对于一次无法理解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反复播放或调节动画播放速度的方式进行辅导和讲解,让学生在生动、立体的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

学习“线与角”中线段、射线、直线时,首先出示斜拉桥、日出的海平面、激光秀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形成表象认识,再利用白板的绘画功能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看到的线。在此基础上教师在白板上分別画出射线、直线、线段,边画边让学生观察。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看似静止的、孤立的知识动起来,构造一个知识的生成情境,让学生较容易地发现事物特征,从而愉快地获取知识、形成概念。

四、贴近生活,培养能力

数学研究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都源于客观事物,尤其是几何知识更贴近生活实际。我们周围充满几何形体,随处可见,这就为学习、研究几何知识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学生把熟悉的几何形体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在“学习位置和顺序”时,先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座位,前后左右都有谁,和同桌互相说说。再走出教室看教室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并说说分别在教室哪个位置。再回到教材中,说说谁跑在前面、谁跑在后面。回家后再观察自家的房屋周围,分别有什么建筑,并说出都在房屋的什么位置。如,学习“观察物体”时,把学生常见的物体,如茶叶盒、药盒、瓶子放到面前,让学生站在前面看、站在后面看、站在侧面看、从上面看,边看边体会看到的图形。然后再回到教材中,观察图形,勾出看到的图形。学习“千克、克、吨”时,我预先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找牙膏盒、盐袋、洗衣粉袋,并观察上面的质量标识,并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称一下每个学生的体重、称一下书包、文具盒的重量并让学生记录下来。

如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分类”,可以通过摆和拉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不同,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折、剪让学生明白从长方形中可以剪出正方形和三角形来。

又如教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可布置这样一道作业:西关小学新教学楼的电教室要铺木地板,请同学们算出所铺地面的面积,再到市场上了解一下不同形状和品牌的木地板,计算你所选用的木地板需多少块?应花多少钱?算出后分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谁的预算最合理?这种开放性习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几何知识有丰富的感性材料,贴近生活。加之学生好动、好奇,对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演示都有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课堂上发言积极,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从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猜你喜欢

三角形概念数学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