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辅助作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8-30吕成科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考中,地图是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地理教考中通过运用作图和辅助作图,可以突显地图中有效的地理信息,提高答题的命中率。文章主要阐述分析高中地理教考运用作图和辅助作图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误区,进而提出作图和辅助作图的措施。学生通过作图和辅助作图,能够在绘制过程中更加细致地审阅题目,回顾相关的知识点,更加顺利地完成相应题目,产生成就感。通过作图和辅助作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与归纳图片信息的能力、地理空间想象能力等。
关键词:地图;高中地理教学;作图;辅助作图
地图是以现实的地貌为基础,通过线条与图形的搭配,以一定比例客观反映某一地区地理信息的图片,是人为绘制的用于分析地理信息的样本,概括地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分布、组合状况、联系、数量及其时空发展变化。地图将具体的地理事物抽象化、数字化,它所反映的某种地理环境信息也就具备了定量与定性的特征。地理图是一种承载着大量信息的事物,在遵照特定绘制规则的前提下,地图绘制者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客观的地理环境信息进行描绘,使原本复杂的环境信息转变为直观的文字与图像信息。因此,不论是地图的绘制者还是使用者,都应对规定好的地图语言无比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与理解地图的内容。
一、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与考试中的重要性
如果说文字是地理概念解释的第一语言,那么地图无疑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二者的重要性可居于同等地位。在地理教学与考试中,地图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并且除地图之外,教师还可发现许多章节也都喜欢以图示意,并且有时候图片的信息变现力要比语言与文字好许多。高中地理学科中地图的种类也有许多,除常见的综合地图与具有针对性与独特性的专题地图,还可见到一些素描的景观图与模式图等,这些都可用作地理信息的提供材料。这些地图将零散的、片段式的知识系统化,是最形象、最直观的地理教学媒体,它在空间地理信息传递上具有其他形式无可比拟的地理信息传递力。在解读地图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标注与指引确定某一地点的具体位置,并可通过横纵向对比找寻某类事物的变化规律。此外,通过对比分析某一地区不同时段的地图,还可以了解某种地理事物分布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原因,并可以根据变化规律作出合理的预测;通过教材与地图的有机结合,学生可以将教材零散的、片段式的知识加注到地图中,可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很好地帮助学生增强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迁移应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地图中还保留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求证过程中巩固知识,在灵活使用地图的训练中学会善用地图信息。
地图是地理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理考试的重要内容。图图转换、图文转换、文文转换、文图转换是高中地理学习与考试的基本模式。要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就要学会作图的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辅助作图使地图中的有效信息突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和考试的资源。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规范的作图及辅助作图的能力,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的重要步骤,是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学生的读图、辅助作图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和运用地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辅助作图的运用实例与技巧
在高中地理练习和考试中,特别是高考中以地图为载体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考题在地理试卷中的比重都很高,如何通过辅助作图获取相关信息?下面从以下实例来分析辅助作图对答题的帮助。
例1:(2012大纲全国卷)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20~21题。
20. 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1. 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
在这个题组中,学生可以根据题意,运用相对位移的原理,如图1右图,以甲为原点作东西向的一条直线,在低压区画出低压槽,结合所给比例尺点出24小时、30~48小时时间点,在24小时点上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可得20题答案B;在32~48小时线段中有低压槽即可作出甲地经历一次冷锋,即可得21题答案C。如果能掌握有关规律,可在1分钟内完成作图和准确答题,减少答题用时。
例2:(2016·新课标Ⅲ卷)图2左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来源:学科网]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如图2右图,只需根据题意,简单地画6个降水与下渗的箭头,结合植被覆盖率与下渗量呈正相关的原理,即可判断甲河一側降水下渗的上两个箭头汇入乙河,下面的箭头则补给地下水,加上植被的滞留和蒸腾,甲径流总量必然减少,可得答案为D。
例3:(2012江苏卷地理9、10)图3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4~15题。
14.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如图3右图,这一题组只有结合题意重新绘制出岩层线才能判断出:①④为背斜,②为向斜,③为断层,即可得出答案14题D,15题C,如果缺少辅助作图这一环节,这一题组就无法解答。
以上的例题说明了在高中各种考试中地图是考试信息的重要载体,单纯地从视觉去对图像做判断,不能迅速理顺关联知识,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被自己的眼睛所误导,得出错误的答案,白白浪费了时间。诸如此类的考题很多,通过一个简单的、具有针对性的辅助作图,可以使答题要素突显出来,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判断,大大提高答题的命中率,提高成绩;而一些考题,则必须进行较为复杂的图图转换,才能得到判读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判断,特别是《行星地球》这一章,更需要通过大量的辅助作图和图图转换,才能获得答题信息。综上可知,学会辅助作图可以使高中生在学习和考试中事半功倍,对抽象地理图像的理解力更强,更加灵活且牢固地掌握所学地理知识,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这对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很有帮助,高中生在常规的辅助作图练习中,可对多项能力与思维进行锻炼。
辅助作图是高中生学习地理时必须熟练使用的一项工具,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应督促学生通过临摹、描绘、补绘、简绘、转绘等形式提高学生作图和辅助作图的水平,提高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换成书面语言答题的能力,提高地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黄海燕.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学周刊,2019(13):58.
[2]袁青.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4):103-104.
作者简介:吕成科(1971—),壮族,广西德保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