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梅岭旅游风景区道路景观小品应用分析
2019-08-30王盼林艺双刘青余梦舒罗清云周海利邢贝贝
王盼 林艺双 刘青 余梦舒 罗清云 周海利 邢贝贝
摘 要:通过调研江西省梅岭风景区的4条主要道路(X014、X052、X004、X003)景观小品的实际应用状况,从材质、造型、色彩、文化展示性等方面归纳总结,以及从不同类型之间、相同类型之间、不同道路之间、相同道路不同区间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4条道路存在的问题:地域文化缺失,缺少当地特色、文化内涵;生态性缺乏,开发过程中和景观小品的选取未考虑生态性;系统性缺乏,不满足总体、系统性规划的原则;整体布局不健全,未全面考虑小品的布置。为了更好地促进梅岭风景区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景观小品设计要体现地域性与乡土人文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增加辨识度和认同感的效果;因地制宜与生态节能结合,将道路周边原有的自然景观元素巧妙融入景观小品中,采用无污染的环保材料;设置相应的管控制度,加强统一管理,便于景观维护与后期管理。
关键词:道路景观;景观小品;梅岭风景区;应用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9.08.014
Abstract: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sketch of the four main roads (X014、X052、X004、X003) of MeiLing scenic spot in Jiangxi province was researche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cluding the qualitative, modelling, colour, cultural display and the different types, the same type, the different road, the same roa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four roads was summarized: lacking of regional cultur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lacking of ecology, ecology was not consider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selection of landscape sketches; lacking of systematicness, the principles of overall and systematic planning had not satisfied; the overall layout was not sound, the layout of sketches not fully considered. Meanwhil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iling scenic spot, 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regional and local humanities should be embodied in the landscape sketch desig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blending feelings with scenery and scenarios" and inerease the effect of recognition and identity; combining local conditions with ecological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original natural landscape elements around the road should be skill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landscape sketch and non-pollu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should be applied; corresponding control system should be set up, and unified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facilitate landscape maintenance and post-management effectively.
Key words: road landscape; landscape sketch; Meiling scenic spot; application
景觀小品作为道路景观细部表达的要素,在旅游风景区内道路景观的应用则显得至关重要[1]。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对景观小品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材质方面,邵雯[2]研究了木塑材料在现代城市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阳佩良等[3]研究了LED灯光装饰小品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吴巍等[4]对废弃材料在校园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再利用进行了探究。地域文化方面,蒋彬等[5]采用土家元素对张家界市区街道景观小品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王琪[6]从乡土艺术化的角度研究了景观小品设计;和一星[7]利用民间艺术元素对景观小品设计进行了分析。区域方面,蔡建垚[8]研究了海口市白沙门公园景观小品设计;翟永真[9]以西安为例,对城市景观小品进行了研究。
道路景观从狭义角度是指人们在道路中感知的由自然要素(周边地形、山水、植物)与人工要素(路面、建筑物、构筑物、小品)等各种客观要素带来的视觉与空间感,以及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0]。从广义角度是指与其所处的地域、经济、文化、历史、民族风俗等因素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是自然与人类事物交织而成的一种文化印记[11-12]。
景观小品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有的是人工创造,有的是自然元素本身,体量一般较小,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实用功能及精神功能,富有美感和寓意,对空间起点缀作用并表达丰富的视觉美[13-15]。景观小品不仅能给予游客独特的感受,还能反映道路景观的空间形象,能很好地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16-17]。景观小品是避免这种缺乏对地域文化和当地资源挖掘导致可能出现的同质化的重要元素[18]。目前通往景区的道路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大都缺乏特色,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视觉需求[19]。因此,为改善这种同质化、无特色现象,在旅游风景区道路景观设计时,要更加注重景观小品的应用,不仅要满足其功能性、实用性、美观性、创意性,还要符合人性化、地域化特点[20-25]。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梅岭旅游风景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该旅游景区主要包含有梅岭景区、洪崖丹井景区、洗药湖景区、月亮湾景区、金峡谷景区、紫阳宫景区、跌水沟景区、太阳谷景区、江西明清古民居博览园景区、中国生态第一漂景区、竹海明珠景区、神龙潭景区等。根据地图查阅和现场实地调研显示:通往梅岭风景区的道路主要由X014、X052、X003、X004贯穿相连(图1),每条道路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山形地貌不同形成了特有的蜿蜒曲折路形,且结合道路绿化、景观小品及周边环境构成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
1.2 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研读法、实地调研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2 梅岭风景区道路景观小品现状调查
2.1 道路景观小品的多种类型应用情况
梅岭风景区道路景观小品种类繁多,按其功能和性质特点大致分为:照明设施类(路灯、沿街发光类广告牌)、卫生设施类(垃圾箱、垃圾池)、交通设施类(测速杆、交通警示牌、限速牌、交通标识牌、广角镜、桥)、防护及电力设施类(防护栏、防护板、防护墙、隔离墩、隔离桩、电箱、电线杆)、宣传及装饰设施类(宣传牌、门牌坊、树池、花钵、置石、雕塑等)、休息及健身设施类(休息座椅、凉亭、廊架、健身设施等)。
2.1.1 照明设施类景观小品 景区内道路照明设施主要包括路灯、沿街发光类广告牌、对雕塑或特殊景观小品进行照明以及特殊发光效果的灯具。综合分析梅岭风景区道路小品实际状况来看,每条道路的照明设施各有所异,不同区位亦有所不同。总体布局可概括为:经过村庄及景区设置有相应照明设施,沿途山体道路及休息亭、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均未安装照明设施(图2),整体呈点状布局。
2.1.2 卫生设施类景观小品 景区道路中卫生设施分布情况与灯具设施类大同小异,集中分布于村庄、景区人群活动量大的地方。村庄普遍采用规格为940×460×550 mm环卫垃圾桶,材质为塑料带轮式,多为绿色、黄色、蓝色等。景区及周边居住区则采用规格为1 000×420×1 000 mm垃圾箱,材质为不锈钢三分类式,灰色+黑色、黄色+黑色两种类型。X003与X004段采用彩色塑料轮式环卫垃圾桶,X014段采用黄色+黑色不锈钢三分式与彩色塑料带轮式环卫垃圾桶组合分布,而X052段则采用的是灰色+黑色与塑料带轮式环卫垃圾桶组合分布。
2.1.3 交通设施类景观小品 景区各道路测速杆、限速牌、广角镜均采用相同规格尺寸,桥、交通标识牌则据不同地段所要标识内容的多少而不同。材质上均采用铝合金牌面,不锈钢立杆,多为独杆式,有些采用共杆模式,如将测速杆与电线杆相结合设置;摄像杆与电线杆相结合设置。各种交通设施类的规格、色彩严格按GB51038-2015《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设置。沿途桥多为水泥桥,也有防腐木材质的景观桥,造景效果很好。
2.1.4 防护及电力设施类景观小品 道路临崖侧设置的护栏板,规格为4 320×310×85×3 mm,柱间距4 000 mm,蓝色和银色两种。隔离墩规格有:850×200×560 mm,黑黄条纹相间;450×300×1 000 mm,红白条纹相间;850×170×370 mm,两端截面红白条纹相间,中间水泥灰色。隔离桩规格有150×150×850 mm,红白条纹相间,方柱水泥材质;80×80×850 mm红白条纹相间,圆柱铁质材料;160×160×560 mm黑色黄色条纹相间,柱状铁质材料;150×150×350 mm柱状花岗岩材质;直径300 mm球形花岗岩石墩子。防护杆规格为50×50×4 000 mm,黑色黄色条纹铁质。防护栏有栅格状防腐木、雕刻纹样花岗岩、栅格状铁质3种类型。
电力设施类电线杆均采用水泥材质,分布在道路两侧。在X052段部分转弯处电线杆底部刷有1 200 mm高的黑色黄色条纹,起警示作用。电箱在X052段8~10 km区间,彩绘方式装饰,内容为代表江西特色的山水画,画风清秀、风格独特,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美化了空间。其他段中电箱则未进行装饰,美感度有待提升(图3)。
2.1.5 宣传及装饰设施类景观小品 宣传类景观小品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样。调查发现,宣传与装饰类小品,多依村镇、景点而设,多以不同规格尺寸的铁质方形牌随意安置在道路两侧,也有规格相对较小不锈钢材质的宣传栏安放在路边绿化带中,粉砖黛瓦式的宣传牌、置石刻字、字体雕塑、不同材质造型的牌坊等都有着不错的效果(图4)。
2.1.6 休息及健身设施类景观小品 道路上公交站采用统一六边亭式样,蓝色混凝土瓦片裝饰屋顶,白色亭身,且兼顾休息功能,极具人性化设计(图5)。休息座椅及休息平台数量很少,造型设计多为单一的平板式。景观亭集中分布于X014段且造型种类比较多。X052段虽布置不多,但造型独特、富有个性化、人性化,强化空间(图6)。健身器械类多结合村庄设计,布置于村口边。运动道兼顾跑步和骑行两种功能,呈线性间断分布于X052段10~16 km内的道路两侧,能增加道路附属功能、丰富道路景观、方便健身锻炼。
2.2 主要道路景观小品应用现状
2.2.1 X014段县道道路景观小品现状布局 该段以与志敏大道交叉处为起点,以G105国道交叉为终点,全段由平坦道路逐渐过渡到盘山道路再过渡到平坦道路,道路景观小品因所处位置不同其应用各有所异,具体道路景观小品统计见表1。
2.2.2 X052段县道道路景观小品现状布局 该段起止于洪崖丹景区和江西明清古民居博览园,交汇于梅岭镇。道路两旁设计有休息凉亭、花坛、雕塑小品、最有特色之处在于设有慢跑步道、生态停车场(图7),具体道路景观小品统计见表2。
2.2.3 X003段县道道路景观小品现状布局 该段在梅岭镇到X005县道之间,贯穿中国生态第一漂、梅岭峡谷探险、金峡谷等景点,此段景观未进行较好的规划设计,路边杂草丛生、碎石土块随处放置、垃圾桶随意摆放、防护石墩倾斜、灯具分布不均且单一、标识牌杂乱无章、休息凉亭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图8)。而通过中国生态第一漂景点处,设置有石牌坊和石质狮子,起引导作用(图9),具体道路景观小品统计见表3。
2.2.4 X004段县道道路景观小品现状布局 该段起于太平镇太平心街,止于幸福水库旁黄洋界路,道路景观小品总体分布情况及景观效果呈依次递减之势,其中太平心街—神龙潭景区间道路景观小品布置丰富,村庄口有造型独特的牌坊、置石、马头墙式构筑小品,起标识导向作用(图10)。神龙潭—观景台—铜源峡谷景点之间道路小品布置及景观效果次之,铜源峡—塔前王家—出口景观小品布置及景观效果最差(图11),具体道路景观小品统计见表4。
2.3 不同层面分析道路景观小品的差异
2.3.1 同种性质的道路景观小品间的差异 景区内不同分类的景观小品,虽功能性相同,但仍存在很大的差异。照明设施类在材质、色彩、造型上有多种类型,只有部分地段经特殊化处理后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卫生设施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材质、色彩、间距及距道路边距等;交通设施类主要是桥的造型和材质的差异;防护及电力设施类主要是色彩的差异;宣传及装饰设施类的差异更多体现在造型与材质方面;休息及健身设施类中休息设施种类丰富,主要为造型差异,健身器材间差异则多体现在色彩方面。
2.3.2 相同道路不同区间的道路景观小品差异 每条道路都贯穿有不同景点及村庄,照明设施类在同一道路不同区间内布置不同;卫生设施类在X052、X014段差异明显,临近市区及旅游景区处多采用不锈钢三分类式垃圾箱,村庄处则采用塑料带轮式环卫垃圾桶;交通设施类中除桥外其余分类在规格造型上相同;防护及电力设施类中各道路的不同区间段差异较小,多体现在色彩方面;宣传及装饰设施类在X003段差异小,在X004、X014、X052段因其类种类多样,差异较明显;休息及健身设施类中休息座椅、凉亭、廊架等在各道路不同区间段内于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X014、X052段较X003、X004段明显。
2.3.3 不同道路间道路景观小品的差异 照明设施类中,X052、X014、X004、X003段分别有5种、10种、4种、8种类型,虽有相同种类但不影响各道路间的独特性;卫生设施类中,X003、X004段采用不同规格的多彩塑料带轮式环卫垃圾桶,X014、X052段则采用不锈钢与其搭配布置,两道路中不锈钢垃圾箱在造型及色彩上有差异。交通设施类中,不同道路中桥的差异较明显,X003、X014段中桥为混凝土桥,X052、X004段中有木质景观桥。不同道路中防护栏、护栏板、在色彩上存在差异明显,X014、X052段较为统一,X003、X004段则不相协调。宣传及装饰设施类中X014及X052段中种类丰富且各自独具特色,X003段中应用杂乱且单调,X014段则表现为与X014段交叉部分应用丰富。
3 存在问题
3.1 地域文化缺失
梅岭风景区的历史悠久,有洪崖丹井、万寿宫、紫阳宫等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佛、道文化圣地,寺庙、观坛最多达到136处之多。但从4条道路进入景区内则无法感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整体文化性缺失,而且多为集成化产品,缺乏原创性,与当地的古朴民风、建筑风格不协调,缺少当地特色、文化内涵。通过对各道路景观小品体现文化性的程度进行量化处理,采用专家评分法,优秀为≥90分,良好为75~90分,中等为60~75分,差为<60分,共 4个等级。从图12中看出,X052段景观小品整体文化性体现较好,X014、X004段次之,X003段文化性最差。
3.2 生态性缺乏
梅岭风景区在规划、建设进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而这里所谓的生态更多指的是在可持续开发利用方面,因沿途道路景观小品多为现代工艺集成品,材料种类繁多且不环保,有的是为了节省费用,大多采用不耐生锈的劣质铁质材料做宣传牌和观赏小品。然而,这些不耐生锈的劣质铁质材料使用年限不长,且废弃物还会污染环境,后期还需消耗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治理这种污染。
3.3 系统性缺乏
从表1~表4可以看出:每条道路不同类型的景观小品在材质、色彩、造型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且有一条道路多个风格混搭现象(欧式风格、徽派风格、简约风格等)。有的景观小品造型单一、缺乏美感、色彩与周边环境不搭配。存在道路间距混乱、分布间距不均等现象,不满足总体、系统性规划的原則。
3.4 整体布局不健全
4条道路均存在垃圾桶分布不合理、灯具布置不均及部分路段缺失现象,图13为几条道路的路灯分布情况,可以看出:X003段灯具分布最少,其全长约12.6 km,途经10个村庄,灯具总数仅有25个,且有18个分布距路1.5 m区域,剩余7个零星分散在其他区域,有些途经村庄则无灯具设置,这样的分布状况导致使用功能严重受到限制,同时也影响景观效果。
4 对策建议
4.1 突出地域性与乡土人文
景观小品的设计应用,在满足美观性、安全性、舒适性、识别性外,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和生产观念对其进行提炼和升华,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增加辨识度和认同感的效果,营造一个充满人性情趣和文化氛围的空间环境。
4.2 因地制宜与生态节能结合
景观小品设计不能只是翻新改造,应将道路周边原有的自然景观元素巧妙融入景观小品中,采用无污染的环保材料,使其本身具有绿色性能,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且在途经村庄之处以原有自然人文生态格局为依托,对道路周边有价值且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小品元素予以保留,适度进行视觉效果的添加处理,以达到丰富景观小品的内容和景观形式。而且,景观小品的选取应尽量遵循在其使用年限到期时能够无害销毁或二次利用的原则,从而降低投入成本。
4.3 加强区域间统一管控
针对景区内景观小品混乱现象,首先应从整体环境层面考虑,保证整个范围内各区域相协调统一;其次根据不同道路和周围环境特点确定个性化主题,对景观小品的造型、种类、布置进行设计,达到与周围道路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统一而不失个性美;同时设置相应的管控制度,加强统一管理,便于景观维护与后期管理。
5 结 语
本文在借鉴专家学者的研究经验和根据实地调查分析,结合梅岭风景区的4段景观道路的现状,对景观道路小品的改进提出了可参考的建议,但是如何更好地将景观小品融入当地特色,展现当地风采和在具体改造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杨帆,张晓凡.景观小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10):72-73.
[2]邵雯.木塑材料在现代城市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3]阳佩良,杨春宇,李娟洁.LED灯光装饰小品在园林景观艺术中的应用[J].灯与照明,2018,42(1):53-57.
[4]吴巍,肖慧.废弃材料在校园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再利用探究[J].现代园艺,2017(24):73.
[5]蒋彬,庹清,等.张家界市区街道景观小品中土家元素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7(23):102-104
[6]王琪.乡土艺术化景观小品在乡村景观中的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7.
[7]和一星.民间艺术元素的景观小品设计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8):226, 228.
[8]蔡建垚.海口市白沙门公园景观小品设计[J].艺术科技,2018,31(11):235.
[9]翟永真.乡村文化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10]杨千卉.景观小品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7(20):36-37.
[11]贾秉玺.基于视觉特性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0.
[12]潘彦潔.基于地域文化与可识别性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以大雁塔北广场为例[J].价值工程,2017,36(13):168-170.
[13]倪晓明.城市景观小品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6(22):90.
[14]杨元珍.谈景观小品在景区中的作用与运用[N].中国旅游报,2015-12-21(A03).
[15]许大为,杨锡尧.浅谈景观小品在城市道路绿地中的应用——以黑龙江哈尔滨市为例[J].现代园艺,2011(7):80-81.
[16]孙迟,韩啸.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以沈阳市沈阳路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4):325-330.
[17]王芳龙.城市干道创文主题景观小品铸造方法及价值——以连云港市朝阳路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8(43):79-80.
[18]何宇珩.基于地域文化的风景游赏规划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19]李俊涛,曹军,王晓春,等.旅游公路景观评价体系研究及其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2):44-47.
[20]蒲欢欢,赫晓慧,郭恒亮,等.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8):157-160.
[21]李晓庆,闫冬佳,罗小麟.小型办公区外部景观设计——以山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4):517-520,523.
[22]闫洋洋,洪坚平,张娟.山西省和顺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破碎化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0):1705-1709,1755.
[23]李琳,蔡君.道路景观生态设計——以风景道为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124-125,130.
[24]邱实,赵广亮,杨华,等.基于景观指数的八达岭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11):107-112.
[25]刘东生.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1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