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2019-08-30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始建于1989年,位临美丽的唐徕渠畔。学校有两个校区,42个教学班,105位教师,是一所在银川市以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良好社会声誉的优质学校,是老百姓信赖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习惯,翻转课堂让学生的协同学习达成默契。学生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一)微课让自主学习落地
在唐小,老师的微课制作从最初的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副耳机的简易微课制作,到借助信息化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微课程制作系统, 通过“实时虚拟抠像、实时现场虚拟合成、非线性编辑、操作简便”等专业微课制作系统,让老师可以自编、自导、自演制作微课,不仅大大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效率,而且实现学校所有学科微课应用全覆盖。
教师的微课视频,直接上传到微课平台,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对学生探究性学习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学生在理解问题上的障碍,如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学生对运用假设法解题不能真正理解。特别是在理解一只鸡比一只兔少2只脚,少了10只脚,就错误地将5只兔看成了鸡;同样对于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多了6只脚,就错误地将3只鸡看成了兔。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师借助微课,在学生自学还不能达到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反复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去听、去想、去理解、去消化,进而达到理解。教师采用微课的学习难点的帮扶,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以学定教,为课堂做好了有针对性教学的铺垫。
在教师影响下,学生也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或者疑难点的突破,做成微课分享到班级微信群,由一人学变成人人学、家家学,由一种方法拓展到多种方法,唤醒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圆的周长”课堂教学时,老师选取了班级里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拍摄的小视频,整理成微课,发到班级群里,让同学们从熟悉的生活场景自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教师的讲变成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的记忆是深刻的,学习是主动的。
(二)翻转课堂让协同学习变得更有效
纵观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如何让每一个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分享,协同学习,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借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就可以实现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如:数学学科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提前推送录制的教学视频与学习任务单,并要求有能力的学生运用手机拍摄小视频,制作个人学习心得的小微课。学生把对问题的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简单地记录下来,分享到班级群中,激发同学的讨论;同时,在家长督促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教师以学生发布内容为蓝本,及时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合作探究的主题讨论,推送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让学生在协同学习中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达成默契。教师实现了个性化的指导,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项目学习让创新思维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基于问题的项目学习,让学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创造、创新的各种技能,感受创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年级“探究儿童运动鞋”项目学习,通过项目的参与、合作与实践,让孩子们知道了儿童足部发育的特点、怎样更好地保护儿童足部免受伤害、儿童运动鞋的设计理念、儿童运动鞋的材料(鞋面、鞋底)特点和作用等课本以外的知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孩子们还探究到数学、科学、美术等综合学科知识。参与项目的学生能根据前期产生的问题开展项目探究,共同协商后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分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合作学习,协调互助,知识共享,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发展。
四年级“我心中的儿童房”主题项目学习研究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与要求,提出小组目标;充分收集资料,组织合理、可行、可操作的项目活动并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提出质疑,商讨出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项目学习中学生每从事一个活动都会不断出現新的问题,于是大家就在网络平台上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将最初制定的方案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
在设计儿童房的布局时,孩子们针对学习、休息、游戏这三大区域讨论设计出问卷调查,然后发布到班级网络平台和学校网络平台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到6-12岁儿童对心中的儿童房的聚焦点在学习区的书桌椅和休息区的床,小组分析后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了6-12岁儿童心中的儿童房设计内容。
开展主题项目学习研究要求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展开探索,就是通过以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围绕任务展开,使学习研究有内驱动力。通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产生”“问题分享”“问题深化”展开探究实践学习的“开始”、“链接”与“持续”的教学设计。
改变学生参与方式
智慧课堂让学生充分获取学习信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第一篇《七律长征》,在当今丰衣足食的年代里,学生无法想象和理解“长征”的困难重重。技术穿越了时空,课前老师们分工合作,推出“长征”主题资源包:长征的影视作品,长征的文章和书单,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电视台专门录制的八集纪录片。这些资料都在课前一周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PAD等自主学习。
课中,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表现在渴望对毛泽东其他诗词的更多了解。学生各尽所需,领略自然风光,走进领袖的精神世界,感受伟人风采。
课后,学生们的阅读分享展示更是精彩纷呈,这更缘于智慧课堂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实现评价反馈即时、交流互动立体、资源推送智能的优势,促进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学习与个性指导。
在智慧课堂中充分运用学习素材共享平台,为教学中个性学习与个性指导服务。教学人教版四年级《飞向蓝天的恐龙》时,课前语音朗读的纠错功能为学生的预习效果把脉。课上,大量的配套图片的资料让孩子了解恐龙的生命轨迹,帮助孩子以形象的画面记忆文字。
课后有补充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多篇推送,达成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视角,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在自学与合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拍照上传(作业单、思维导图,整合作业),多位学生的小练笔同时呈现屏幕上,这样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小组学习人人参与的积极性,让合作学习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