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百年激荡气若兰
2019-08-30陈晰
陈晰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热情赞扬:“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抚今追昔,新时代中国青年传承发扬五四精神,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五四运动,在一代代中国青年心目中,都是一个神圣而充满敬意的事件,就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炬,就像是高亢嘹亮的号角,永远激励着青年的心灵,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不知不觉,100年过去了。今日,山河无恙,岁月静好。将历史的时钟拨回到100年前。那时候的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百般欺凌,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朽,中华大地山河破碎、风雨如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把持的巴黎和会,悍然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利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群情激愤,久积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率先在青年学生中喷发了。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爱国革命运动,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的起点。
中国青年的伟大觉醒
1840年以后的中国,积贫积弱,战乱不已,水深火热,不断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前赴后继,但种种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即使是结束了几千年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仍然也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热血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奋不顾身;青年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努力探寻改变中国命运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
初期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前奏。它以对辛亥革命后黑暗局势的反思为出发点,改变了原本正陷于苦闷沉寂中的思想界。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场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倡科学与民主,猛烈攻击封建主义的专制和愚昧,掀起了追求解放、追求真理的新热潮。作为旗手和中坚力量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在当时的平均年龄不过30岁。深受他们影响的京津学生邓中夏、高君宇、黄日葵、张太雷、周恩来等,包括外乡来京青年毛泽东都是19世纪的“90后”。
在陈独秀为《新青年》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洋溢着他对青年的殷殷期许:“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在一个迫切需要变革的时代里,这样的文字让懵懂的青年们“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青春》,号召青年“致之回春”“为之再造”那“白首之民族、白首之国家”,“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这样激情充沛的文字,有力呼应了《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倡导:“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北京的学生界,三五成群,课余饭后,在教室,操场、公寓里,凡是大家游散聚坐的地方,无不争论着国事与报纸刊物上的文章。一股新的力量正在蕴蓄、滋长中,到处遍布,到处散发”。
从学生运动到与工农结合
五四运动是从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开始的。这些挺身而出的中国青年,胸中都怀着滚烫的热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挽救民族于危亡!在这个救国梦想的感召下,他们的身上迸发出不可思议的雄伟力量。
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天,即5月3日晚上召开的北京大学学生大会上,17岁的刘仁静同学(后来是中共一大最年轻的代表、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积极发动者和负责人之一)当场拿出一把菜刀,要以自杀激励国人。24岁的北大文预科学生郭钦光在5月4日当天,“奋袂先行,见当局下逮捕学生之令,愤然大痛,呕血盈斗”,三日后病故。这是在五四运动中第一位牺牲的爱国志士,因而引起大家的沉痛哀悼,直接推动了5月19日北京学生总罢课。
江西女师范学生程孝芬“发起女子救国团,断指血书:‘提倡国货,用日货就是冷血动物十余字。”其行为使“校长感愧,同学激发”,“赣省各界因之大为感动”。
北京学生点燃起的爱国火焰,迅速地燃遍了全国各大、中城市。对于学生的爱国行动,反动军阀采取了各种手段进行镇压和分化瓦解。6月3日、4日,北京军阀政府为了镇压学生爱国运动,逮捕了学生近千人。6月4日,当北京大逮捕的消息一传到上海,学生立即罢课,商人开始罢市,上海工人阶级也掀起了空前规模大罢工。6月5日上午,日商在上海的內外棉三、四、五厂的五六千工人全休罢工。下午,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工人亦随之罢工。同一天,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工人,港口的码头工人和沪宁、沪雨两条铁路部分工人也开始罢工。罢工规模日益扩大,参加人数与日俱增,致使上海水陆交通断绝,经济生活瘫痪。在上海工人带动下罢工浪潮波及全国许多城市,长辛店和店山的铁路工人,以及南京、天津、济南、九江、杭州、武汉、南昌等地的工人,也都以游行示威、抵制日货、集会罢工等行动,声援爱国学生和上海工人的斗争。上海等全国各地的爱国运动给北京军阀政府和各地反动派当局造成了严重威胁。
6月8日,上海军政当局以十万火急电告北京政府,请求答应爱国学生要求,准将曹、章、陆三人免职,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天津总商会也急电北京:“查栖息于津阜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奉延不决,演成事实,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在工人阶级及全国各界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京军阅玫府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不得不在6月10日宣布免去曹、章、陆三人职务,稍后,又命令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至此,五四爱国群众运动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