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风险管理探究
2019-08-30霍军
霍军
摘要:我国的经济体制在不断改革,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降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针对现阶段企业合同风险管理进行分析,阐述了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概念和识别,并提出企业合同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企业合同 风险管理 措施
一、企业合同管理相关风险因素
企业合同风险可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客观风险是指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风险,主观风险是指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因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差、忽视合同条款细节等因素导致的风险。而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对合同主观风险的管理,一般企业合同的风险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合同主体风险。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企业合同主体的要求除企业营业执照外并无其它特殊规定。但对一些特殊行业如建筑、医疗、房地产企业,除营业执照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批准证书或资格证书。如果在合同签约前忽略对合作方资质的审核,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效或是被撤销,最终给双方带来经济损失。
(2)合同内容风险。合同内容一般包括合同条款和附属文件两部分,在进行合同内容的拟写时,要重视合同条款细则的作用,对当事人姓名、身份、住所以及合同标的的数量、价钱、质量、履行期限、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众多信息需明确规定,避免出现意思混淆不清的现象,同时要确保双方的合同条款相互一致。
(3)合同程序风险。在合同风险管理中,对合同审批程序的管理十分严格,我国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未经过审批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对于企业内部要明确各部门审批权限,严格执行审批手续,不得有代签的现象发生,对于缺乏审批手续的合同,需要补办相关手续合同才可以生效。
(4)合同履行风险。企业合同生效后,双方要遵守约定,严格按照约定履行合同职能。但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因素会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此时难免会有企业私自更改合同条款,而合同修改必须经过双方的协商一致,否则将难以达到既定目标。
二、企业合同风险管理有效措施
(一)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合同的制定、签署以及履行过程历时长,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多而复杂,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如合同编制人员对合同内容认识不足,加之自身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淡薄,极易造成合同条款漏洞,或者有的合同签署人员在合同签约前缺乏对合同内容的检查,从而导致合同经济效益低等相关风险。所以单位要加强对企業合同的管理力度,通过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对合同编制、签约、履行的整个过程的监督力度,约束员工的个人行为,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从而降低企业合同风险。
(二)构建企业合同管理体系
企业合同的制定和履行有相应的规定和固定模式,也就是流程的固定性。企业合同想要确保其标准化、系统化,就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所以构建科学的合同管理体系对于降低合同风险十分重要。例如合同管理监督部门可以有效地监督相关合同参与人员的行为,对于利用合同漏洞谋取私利的员工,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整治措施,从而提高合同的安全性以及公平性,在保证企业合同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的情况下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健全企业合同评价体系
如果合同签约双方对彼此的信任度不够,将导致合同的职能无法正常发挥,最终无法达到双方的目标。为使合同签约双方能够按照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合同评价体系,定期对企业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等级评定,对于合同履行中发现的漏洞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单位资金资产及活动行为的安全、合法,必要时要和对方进行协商,合理地进行合同修改。同时建立合同履行跟踪风险系数,对合同内容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合理预测,加强防范对于合同风险管理意义重大。
三、结束语
企业合同管理具有管理时间长、参与机构和人员多、管理手段多样化的特点。我国很多企业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合同的相关风险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企业合同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红英.企业合同风险管理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2):115.
[2]刘亚飞.企业在经济合同管理中如何防范合同风险[J].纳税,2019,13(0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