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准扶贫难点以及相关对策分析
2019-08-30左雅
左雅
摘要:本文先对精准扶贫的意义进行简析;然后在资金投入、金融监管制度以及风险分担等相关方面,对金融精准扶贫的难点进行总结;进而在建设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和加强产品创新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金融精准扶贫难点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金融 精准扶贫 难点 对策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金融对精准扶贫的支持,其关键点在于精准上,对以往的大面积覆盖模式进行了创新,体现了精准定位的意义。金融精准扶贫是当前最为关键的一种扶贫方式,主要是指经过向一些贫困地区提供金融、信息和技术上的支持,促使贫困地区经济的增长,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金融精准扶贫中还存在着一些难点和问题需要克服,这样才能够发挥金融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一、金融精准扶贫的意义
金融扶贫,具体是指我国金融机构使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对资源进行聚集的一项政策性的贷款业务。我国部分金融机构为激发贫困地区贫困户内在生产动力,为了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为这些人群提供大量的资金和项目资源,金融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关键构成部分。
精准扶贫,具体是指使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对处在不同环境下,具备不同扶贫资源,本身情况不同的贫困户进行精确识别,进而做好精确帮扶与管理的一种帮助困难户脱贫的方式。在金融的基础上进行精准扶贫,其中包含了精确识别、联动帮扶、分类管理和动态考核相关方面。其中精准扶贫,主要是指扶贫部门综合当地的金融资源情况,制定识别标准和程序,进而更好地区别贫困户和贫困的原因。联动帮扶主要是将金融扶贫单位作为带头,做好当地各级金融力量动员工作,使其都主动参加到扶贫工作中,并且依据贫困户出现贫困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帮扶,这就是实施联动帮扶工作。分类管理,主要是指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让扶贫工作部门定向地监管分类帮扶的困难户,进而及时发现帮扶中的问题,从而解决帮扶问题。动态考核,主要是指我国政府部门对贫困实施定期或是不定期的量化考核,以此保障金融扶贫工作实施的有效性,满足精准扶贫根本目标。金融精准扶贫,可以更全面的解决问题,在各方面入手做好帮扶工作,让贫困户有足够的资源工作,通过工作生产来增收,让精准扶贫工作更加高效。
二、金融精准扶贫难点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金融精准扶贫成为了当前扶贫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但是因为扶贫信息、政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让金融扶贫中还是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导致了金融的扶贫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在金融精准扶贫中,其难点主要是下面几点。
(一)资金投入和外界环境不契合
在我国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中,肯定会使用到高额的专项资金。但是贫困地区基本都是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公路和水利等相关的设施建设都不太健全。除此之外,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十分单一,一般都是农业为主要的产业。而且在生产中需要投入的成本也比较高,但是产能却比较低。并且因为技术不够创新,生产理念也比较落后,所以让农业经营风险很大,导致了贫困地区融资成本较低,致使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无法持续进行。
(二)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
经过对一行三会的设施情况来看,在表面上已经较为统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依旧是相互独立的状态。金融监管人员通常都是对传统金融业务和城市的经济相对熟悉,对于农村金融业务和经济发展都不够了解和熟悉。金融行业中比较重视风险控制,因此农村经济发展中没有相应的考虑。并且因为监管链条较长,并且监管中有较多的空白,让金融行业坚守着风险规避的态度,所以对农村金融市场进入资格有严格的要求,致使农村地区扶贫金融建设受到了阻碍,同时也消退了金融机构扶贫热情。
(三)风险分担和风险管理不符
和政策性的输血式扶貧不同,金融扶贫需要遵循循环式的盈利方式和可回收原则来扶贫。从当前的农村贫困情况上看,有些金融结构依旧使用传统商业模式,把困难户排除在外,这种现象和精准扶贫政策背道而驰。为了能够引入金融机构投资,目前农村的林权、房产权以及宅基地使用等都成为了财产抵押。
三、金融精准扶贫难点的解决对策
(一)建设金融精准扶贫机制
在解决金融精准扶贫中的难点时,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来建设金融精准扶贫机制。首先,需要做的是对政策规划进行完善,在金融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中,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因此,各个地区的政府需要依据相关政策与地区金融发展情况,加强对金融精准扶贫政策的设计与研究,从而让金融机构不但可以发挥扶贫作用,还可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地区资源的特点,灵活地实施金融扶贫工作。其次,重视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在工作中由当地政府带领,各个金融管理部门的协助,各个财政与农业部门要一同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以此对金融扶贫组织进行调整,保障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清晰明确。经过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一起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在组织中的各个部门需要和金融机构一起依据自己的工作责任,编制年度扶贫计划和具体措施,进而让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实施。
(二)构建相应的运行机制
构建健全的监测考核评价机制,把金融精准扶贫延伸到政治工作的高度上,明确金融系统扶贫核心作用。经过对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对扶贫单位工作的时间、任务以及人员等情况考核,并且把考核结果和薪酬职位晋升相结合。同时还要对扶贫金融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考核,从而促使金融扶贫工作顺利实施,使其发挥资源提供的作用。此外还需要重视金融力量集中,调动金融机构、企事业等不同结构的人力、财务和物力,制定金融扶贫目标,从而提升扶贫贷款政策的实施效率。
(三)加强产品创新,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在工作中要加强对农村生产要素担保方式的创新,要把五权二指标当做扶贫的关键基础,激励贫困农户积极地把法律准许的房屋所有权和土地承包权纳入到担保范围中,以此来加强农村低压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其中要加强创业担保、民贸民品担保等相关方面。在这其中还需要鼓励一些企业融资,引入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创业产业中,使其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最后还需要重视和保险、银行等金融结构的合作,促使助保、助农贷等相关产品的发展,进而让贫困村实体经济稳定发展。
除了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之外,还需要对金融扶贫模式进行创新。经过对扶贫模式的创新,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使用“金融+”的思路,把金融机构本身的优势和扶贫政策相结合,积极探索和创新贷款的营模式,促使信贷资金流向农村,为贫困户提供有用的资源。比如将政府担保、金融机构和农户相结合,使其构成一种杠杆模式。还有就是构建公司、农户与信贷的产业链,建设政银保小额扶贫贷款模式等。在这其中要积极实施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对农村生产要素等级、评估市场等进行完善。同时还可以构建和推行“互联网+”扶贫模式,使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建设农村和城市消费者之间的供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将贫困户的鸡鸭鹅等相关的农产品推销出去,让城市的消费者和农村贫困户合作,用买代替捐的方式,稳定贫困户的收益。
(四)建设金融扶贫格局
经过对金融扶贫新格局的建设,有效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央行创新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在其中发挥差异化监管政策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的激励作用,以此鼓励财产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使用扶贫再贷款,提升扶贫工作精确度。在其中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在农村地区实施信用相关的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和宣传金融扶贫政策,提升贫困地区农户金融素养和风险认知能力,以此来培养农户诚信意识,减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政策性银行的分支行要加强异地扶贫搬迁和基础设施的工作,同时还需充分使用低成本与长时间的开发性资金,为贫困地区人口发展工作和提升生活质量提供优质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关的金融机构也要在贫困地区设置服务网点,覆盖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在这其中要支持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家庭农场等相关的经营主体。经过产业发展和信息经營主体的带动,为贫困地区的人群提供更多岗位和创业机会。
四、结束语
金融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一个关键途径。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因为环境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金融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难点,比如投资机制不完善和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构建相关的机制,创新产品和扶贫模式,构建扶贫新格局,在此基础上让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苏畅,苏细福.金融精准扶贫难点及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16(4):23-27.
[2]鄢红兵.创新“金融+” 实施精准扶贫——当前我国金融扶贫的难点及对策[J].武汉金融, 2015(9):56-59.
[3]么晓颖,王剑.金融精准扶贫:理论内涵、现实难点与有关建议[J].农银学刊, 2016(1):4-7.
[4]唐诚希.金融精准扶贫中如何破难点施对策[J].当代广西, 2016(1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