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健前行

2019-08-30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经济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0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

如何解读这份成绩报告?6.3%,到底是一种什么速度?展望2019下半程,如何保持韧性,进一步挖掘中国经济潜力?

四个“三”

7月15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毛盛勇表示,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在优化调整。

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三次产业持续发展,农业的生产形式比较好,工业增长基本平稳,服务业继续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二是三驾马车运行平稳,消费的增长总体加快,投资增速在趋稳,净出口的形势好于预期。

三是三大民生表现较好,就业总体平稳,物价基本稳定,工业品的出产价格保持小幅上涨,城乡收入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

四是三个结构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在优化,需求结构也在优化,投资的结构也呈现优化的趋势。

6.3%来之不易

对于中国经济上半年的表现,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在全球经济处在很大下行风险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增长达到预期的结果来之不易,中国在推进加大对外开放相关政策、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值得关注。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看来,上半年的经济实属不易,可以用一个词叫做“难中守稳”来形容。因为上半年外部环境变化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物价、就业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我们内需相对于外需来讲,还是非常有韧性的,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来自外部经济放缓的压力,零售总额的消费的支出高于GDP的增速,它对GDP的贡献不断增加。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一季度开局是非常良好的。二季度之后,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加大,随着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发力,6月份以来,有部分经济指标,特别是与内需和社会融资相关的,出现了一定的企稳迹象,这个势头非常可喜,也来之不易。

宏观经济六大亮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指出,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六大亮点。

一是就业稳。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7%。6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就业稳是一大积极信号。

二是收入增。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同比名义增长8.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此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三是结构优。中国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的占比和增速都在增加,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1-5月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速保持在10%以上。

四是改革和开放成绩多。“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可谓是动作频频,好戏连台。”新版负面清单公布、进出口关税进一步降低、金融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等,让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五是税负减。从企业到个人,上半年政策红包不断。增值税税率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小微民营企业减税降费,一系列措施让企业和个人享实惠。

六是风险控。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处于合理区间,没有酝酿爆发系统性风险,下半年也无需悲观。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在6.1%-6.2%的窄空间里企稳,反弹不宜期待过高。

进一步激励和扩大有效投资

虽然上半年经济在稳健前行,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运行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

王军认为,下半年,政策应在提高居民收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外部市场环境、坚持逆周期调节等方面发力。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为企业减税降费方面,现在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但未来更应关注人工、环保、制度、物流四大成本。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认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需要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加力。当下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上还可以适当加码,更多的结构性问题,更要靠财政政策发力调控。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5.8%,较去年有所走高,但向上校正的幅度还不够大,并没有体现出充分运用了国内有效投资的空间和潜力。如果能够运用好有效投资空间的话,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本应高于目前的数据。贾康认为,下半年有必要进一步激励和扩大有效投资,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使有效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质量的提高,从而对冲下行压力。

贾康表示,有效投资在大方向上的选择并不困难,关键是其实现一定要有好机制配合,比如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一些新兴区域必须要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中必须配套的停车场、停车位,乡村振兴等,这些都应该马上发力,但简单沿用政府传统投资模式,资金力所不及,项目成功率也很难提高。必须积极而规范地运用PPP的机制,既四两拨千斤产生有限政府财力的乘数放大效应,又显著提升建设的绩效水平,除专门项目外,还可积极创新做连片综合开发。

可以说,中国要做有效投资,空间相当大,有效投资的这个空间可观、可贵、可用,可选项目俯拾皆是。在这方面我们已有机制创新的经验,在进一步扩大投资方面应该做得更好。

宏观经济政策要积极稳健与审慎灵活并重

交通银行首席經济学家连平认为,从上半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加力提效。下半年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可能对积极财政政策形成制约。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可以进一步放松,2.15万亿元专项债发行完之后,四季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度加大专项债限额。可以考虑扩大将专项债券作为项目资本金的范围,除了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以外,地方基建项目也可以适用。

除此以外,连平指出,货币政策应适时适度灵活开展逆周期调节,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负外部性突显和经济存在明显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应保持适度边际偏松以稳增长。

同时,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应保持谨慎。基准利率长时间未作调整可能并非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缓慢的根本性原因。就目前经济基本面来看,基准利率全面调整的政策效果可能不佳。当前利率并轨也不宜操之过急,各种可选路径的条件都还不够成熟。考虑到取消存款基准利率对市场的影响较大,贷款定价“换锚”可以先行。贷款定价并轨可尝试引导LPR与政策及市场利率挂钩等,推进并轨的同时疏通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渠道。

(本刊综合自国家统计局、央视财经、国是直通车、新京报、经济参考报)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