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定区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最佳模式施肥量试验

2019-08-30赵宗海李继明

农业与技术 2019年14期
关键词:施肥量马铃薯产量

赵宗海 李继明

摘 要:通过选择全部施配方肥(基肥)、基肥20%+追肥80%、基肥50%+追肥50%、全部施缓释肥4种施肥方式进行施肥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基本没有影响,但对株高、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等影响较大,以基肥50%+追肥50%方式为最好,其株高、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是92.4cm、7.1粒、0.75kg、69.3%。产量以基肥50%+追肥50%方式为最高,是42718kg/hm2 ,较处理1增产3991kg,增产率为10.3%;较处理2增产6176kg,增产率为16.9%;较处理4增产9843kg,增产率为29.9%。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基肥50%+追肥50%方式为最好,使0~20cm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0.09g/kg,全氮增加0.03g/kg,碱解氮增加4.5mg/kg,有效磷增加0.09 mg/kg,速效钾增加8.1mg/kg。因此,生产上,应继续开展相关试验研究,扩大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

关键词:马铃薯;施肥量;产量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730036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气候、温度、地理条件等都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县(区)之一[1]。近几年来,随着引洮工程的成功实施,为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保证。当地常规施肥以基肥一次性施入为主,易造成后期脱肥及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2]。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并能按照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期及时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提高马铃薯产量[3]。为评价马铃薯在水肥一体化下不同肥料施肥量的应用效果,研究基肥和追肥之间的比例,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肥料施用的最佳模式,为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鲁家沟镇小岔口村五社一农户的旱川地中,试验地为黑垆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前茬作物马铃薯。试验地海拔1750m,年平均降雨量340mm,平均气温6.3℃,≥10℃有效积温2239.1℃。播前采样化验,耕层土壤(0~20cm)含有机质10.69g/kg,速效氮143mg/kg ,速效磷9.83g/kg,速效钾317mg/kg。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旋耕灭茬,冬前打耱保墒,结合整地,施农家肥30000kg/hm2。

1.2 试验材料

参试马铃薯品种为陇薯10号,由甘肃定西百泉马铃薯有限公司提供。普通聚乙烯黑色地膜,厚度0.012cm,甘肃宏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配方肥为六国化工马铃薯复合肥(10-15-20),由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马铃薯水溶肥由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该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72m2(6m×12m),各处理分别是:处理1:全部施配方肥(基肥)。处理2:基肥20%、追肥80%。处理3:基肥50%、追肥50%。处理4:全部施缓释肥(基肥)。

各处理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肥总量和用水量一致。

各处理覆膜时间2018年5月7日,播种时间为5月12日,种植密度57000株/hm2,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大田一致。

1.4 数据处理

1.4.1 土壤养分的测定

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全氮用半微量开氏法,碱解氮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为Olsen法,速效钾为1 N 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4]。土壤含水量用烘干法测定。

1.4.2 株高

每小区随机抽取30株测量株高,取平均值[5]。

1.4.3 生長状况

各个处理随即抽取30株样本观察块茎分布状况、块茎数目[6]。

1.4.4 产量与大薯率

收获时称量各小区产量,折合成每公顷产量。并按大小分级,50g以下为中小薯,50g以上为大薯,大薯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大薯率[7]。

1.4.5 数据用Excel 2003和统计分析软件(SAS)进行方差分析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马铃薯物候期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对马铃薯物候期的影响基本无差别,各处理生育期一致,都是127d。

2.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以处理3为最好,株高、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等均高于其它处理。株高以处理3为最高,是92.4cm,较处理1高7.1cm,较处理2高9.8cm,较处理4高20.1cm;株粒数以处理3为最高,是7.1粒,较处理2高0.4粒,较处理1高0.8粒,较处理4高1.4粒;株粒重以处理4为最高,是0.75kg,较处理1高0.07kg,较处理2高0.1kg,较处理4高0.17kg;大薯率以处理3为最高,是69.3%,较处理1高3.1%,较处理2高4.7%,较处理4高10.7%。

2.3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看出,各处理的产量以处理3产量为最高,是42718kg/hm2 ,较处理1增产3991kg,增产率为10.3%;较处理2增产6176kg,增产率为16.9%;较处理4增产9843kg,增产率为29.9%。

处理1的产量次之,是38727kg/hm2;第3是处理2,产量是36542kg/hm2 ,最低是处理4,产量是32875kg/hm2。经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知,F=12.56>F0.01=9.78,说明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用新复极差法多重比较,处理3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

2.4 不同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土壤肥力有较明显的影响。处理1使0~20cm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0.64g/kg,全氮增加0.04g/kg,碱解氮增加5.1mg/kg,有效磷增加0.12mg/kg,速效钾增加8.2mg/kg。处理2使0~20cm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0.19g/kg,全氮增加0.03g/kg,碱解氮增加3.9mg/kg,有效磷增加0.11mg/kg,速效钾增加7.4mg/kg。处理3使0~20cm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0.09g/kg,全氮增加0.03g/kg,碱解氮增加4.5mg/kg,有效磷增加0.09mg/kg,速效钾增加8.1mg/kg。处理4使0~20cm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0.04g/kg,全氮增加0.02g/kg,碱解氮增加2.7mg/kg,有效磷增加0.08mg/kg,速效钾增加3.3mg/kg。

3 讨论

近几年,安定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料,施肥步入精准化,特别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8]。在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下,如何选择有效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损耗,进行了马铃薯最佳模式施肥量试验,选择全部施配方肥(基肥)、基肥20%+追肥80%、基肥50%+追肥50%、全部施缓释肥4种施肥方式进行施肥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基本没有影响,但对株高、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等影响较大,以基肥50%+追肥50%方式为最好,其株高、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是92.4cm、7.1粒、0.75kg、69.3%。产量以基肥50%+追肥50%方式为最高,是42718kg/hm2 ,较处理1增产3991kg,增产率为10.3%;较处理2增产6176kg,增产率为16.9%;较处理4增产9843kg,增产率为29.9%。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基肥50%+追肥50%方式为最好,使0~20cm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0.09g/kg,全氮增加0.03g/kg,碱解氮增加4.5mg/kg,有效磷增加0.09mg/kg,速效钾增加8.1mg/kg。因此,生产上,应继续开展相关试验研究,扩大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世福. 定西市发展马鈴薯产业的综合优势分析[J].农学学报, 2011(7):44-49.

[2] 王玉玮.浅谈当前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乡村科技, 2011(11): 22.

[3] 康玉珍,邝美玲,刘朝东,等.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应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15): 49-50.

[4] 康端礼,李继明.玉米秸秆还田对旱地土壤肥水及马铃薯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3(10): 24-26.

[5] 贵立德,王小鹏.干旱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增产保墒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技, 2012,40(33): 16061-16062.

[6] 李继明.安定区地膜马铃薯不同覆盖方式集雨保墒增产试验[J].中国马铃薯, 2011, 25(5): 275-278.

[7] 郑有才, 杨祁峰. 不同覆盖模式对旱作马铃薯生育期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0): 8462-8464.

[8] 朱占录.安定区土壤改良对策与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11): 36-38.

猜你喜欢

施肥量马铃薯产量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马铃薯有功劳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水果红薯无土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