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进程 在城市治理上下足“绣花”功夫
2019-08-30林悦
林悦
摘要: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城市魅力及城市品质、城市文化提升有重要意义。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发展,可以从法治化、多元化、智能化、规范化、专业化五个方面着手:强化城市管理顶层设计,推进精细化管理法治化进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加快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建设智慧城市管理服务系统,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标准,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规范化;建立高素质城市管理队伍,保障城市治理专业化。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现实意义;对策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指采用智能化的治理手段和规范化的治理标准,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达到为人民提供精准公共服务目的的管理方式。管理专家汪中求提出,研修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节决定成败,提出新的生活理念,倡导新的管理思维,提倡要少一分浮躁粗糙,多一分执着精细[1]。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一、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城市是经济发展中心,也是政治、文化、社会活动中心。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环节,城市治理水平提高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基础保障。城市治理与人民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城市治理水平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是解决日益复杂的城市管理问题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同时,城市管理的内涵日益丰富,城市发展产生的管理问题使管理更加复杂。例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新型城镇化战略逐步推进,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地区之间流动愈加频繁。这给城市流动人口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出挑战。庞大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数量、已经难以满足交通发展的街道、大规模施工的轨道交通导致的道路围挡、占道经营和非法占道停车场等交通治理难题成为城市治理的重头戏。郑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市社科院研究员窦志力指出:“不断增加的人口规模给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从城市的空间和结构角度的规划到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宜居宜业甚至是健身方式,都要像绣花一样精细。”[2]
(三)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魅力的重要途径
城市具有的文化软实力、适宜的生态环境、人口整体素质良好、城市治理高质量是城市品质和魅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例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可以创造更加优美、整洁的绿化空间,让绿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环卫设施配套,加快市政设施提档升级,加快便民设施建设,能够使市民感受到生活更加便利。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品质和魅力,才能吸引各投资方投资创业,吸引人才长期工作。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各界安居乐业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在增强城市软实力和吸引力的基础上,推动城市经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郑州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对策思考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对城市管理作出重要指示:“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推进郑州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发展,可以从法治化、多元化、智能化、规范化、专业化五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城市管理顶层设计,推进精细化管理法治化进程
首先是提高精細化管理的立法层级。制定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包括统一队伍称谓、管理体制、职能范围及职能划转原则,真正做到职责法定,形成覆盖城市管理全领域、全时段、全过程的法律规章制度。其次是增强法治理念,推进执法队伍法治化教育。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各种问题,特别是在行政执法中的难题。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科技执法,提高执法效率,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在执法队伍中牢固树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举报必查、查必有果的责任意识。第三是研究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操作手册》,根据国家颁布的管理、技术和工作标准,结合省情和市情,分门别类地制定操作标准。
(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加快城市管理多元化发展
首先,采用PPP的融资模式,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公厕改造等项目实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足额保障建设经费。其次,鼓励非政府组织(NGO)参与社会管理。专业社会组织具有更系统的城市管理知识和经验,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从事工作。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机制,政府部门加强联动、协同工作,为志愿者服务提供有效便捷的平台。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组织专业人士提供社会管理服务。再次,调动社区的力量。通过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同、公众参与的方式,培育城市管理服务类社会组织,依托社区力量开展城市管理服务。最后,创新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三)建设智慧城市管理服务系统,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
首先,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面数据驱动的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依靠数据收集直观呈现,分析经济社会运行规律,促进城市治理决策的制定规范化、科学化。其次,打造“智慧城市”。随着生物特征识别、微机电系统、边缘计算、无人驾驶等应用技术成熟运用,实现城市智慧管理已成为城市建设热点。再次,建立城市治理信息化平台。治理理论主张将管理者和管理对象都纳入治理主体范畴。当双方都做出努力时,治理工作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3]。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将采集信息进行多级别分类,按实际工作需求赋予不同平台查看权限,对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统计,实现数据的智能管控,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四)进一步提高标准,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规范化
首先是完善城市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2016年8月,住建部首次倡导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这是对城市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旨在通过管理和服务方式将问题治理在源头,减少后期强制执法的问题比例。建立“双轴心”的管理模式,一条是监督轴,根据监督管理办法进行考核监督。引入领导责任制,实行严格的员工持证上岗制度,规范临聘人员管理,把好“入门关”,严格岗前和岗位培训,一切法律后果城管主管部门需承担。另一条是执行轴,单位、部门、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并给街道赋权,让资源下沉到基层工作,使基层治理部门有权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做事。
(五)建立高素质、稳定性强的城市管理队伍,保障城市治理专业化
首先是加强城市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建立高素质城市管理师资队伍,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健全教学科研激励机制,鼓励高层次人才到国内外高校进修访问。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的重要性,对核心课程的成绩考核要有规范标准。其次是城市管理部门在选人用人方面要人岗匹配,注重引进人才的学科背景。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重视城市管理队伍的聚才计划,把好城市管理队伍“入门关”,切忌临时聘用降低用人标准,主管部门对在编在岗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具有同等管理权和监督义务。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37-138.
[2]余谓之.干事需要“绣花”功夫[EB/OL].新华网.2017-04-13/2019-06-13.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7-04/13/c_136204209.htm.
[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32-33.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