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小麦播种期镇压试验示范初探

2019-08-30刘永高钟凯胡希平张曦苏善柱王凤改

农业与技术 2019年14期
关键词:冬小麦群体产量

刘永高 钟凯 胡希平 张曦 苏善柱 王凤改

摘 要:本文开展小麦播种期镇压试验示范,播种期分别进行播前镇压、播后镇压、播前播后镇压处理,通过试验发现出苗率呈播前播后镇压区>播后镇压区>播前镇压区>对照区趋势,冬前和春季苗情调查中不同处理间小麦群体、单株分蘖和单株次生根存在差异,其中播前播后镇压处理苗情最好,产量最高。

关键词:冬小麦;镇压;群体;单株分蘖;单株次生根;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730008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是粮食生产大县,全县耕地面积6.67万hm2,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约5.30万hm2。近年来,随着玉米秸秆大面积还田,整地播种质量差,土壤暄松,根土空隙较大,透风失墒快等现象较为普遍,对小麦出苗、苗情和产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1,2]。镇压是一项传统保墒提苗技术[3],可使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根系下扎到深层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提高出苗率,保障麦苗健壮[4,5]。本试验通过播种期镇压试验,探索播种期镇压对小麦出苗、分蘖、次生根和产量等影响,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位于阳谷县寿张镇雷海村,面积6667m2,2015年10月上旬深松1次,土质中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1.21%,碱解氮87.7mg/kg,有效磷23.8mg/kg,速效钾114mg/kg。

供试品种为济麦22,2015年10月12日宽幅精量播种,播种量为10kg/667m2;田间管理一致,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整地施配方肥(12-19-8)50kg/667m2,11月中旬冬前化学除草(甲基二磺隆+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0kg/667m2,春季防控红蜘蛛、纹枯病,穗期“一喷三防”(5%高效氯氟氰菊酯+30%己唑醇+10%氨基酸水溶肥)。

1.2 试验期间气象条件

2016年10月—2017年6月上旬平均温度9.9℃,光照时数1211.9h,降水量167.9mm。特殊气象条件2016年11月下旬急剧降温,最低-8℃,持续5d。

1.3 试验处理

试验区分3个处理,每处理2000m2,处理1播前镇压、处理2播后镇压、处理3播种前、播后镇压,对照区不进行播前、播后镇压,其他管理保持一致。

1.4 调查方法

田间出苗率调查:播种后10d调查,每处理调查5点,每点调查1m2;田间出苗率=(单位面积基本苗/单位面积播种种子粒数)×100%,1m2播种种子粒数=(播量/审定粒重)/667m2。

群体调查:越冬前、春季各调查1次,每处理调查5点,每点调查1m2;折每667m2茎数。

平均单株分蘖调查:越冬前、春季各调查1次,每处理调查5点,每点调查连续20株分蘖数,取平均数。

单株平均次生根调查:越冬前、春季各调查1次,每处理调查5点,每点调查连续20株次生根,取平均数。

产量调查:实打收获,每处理收获5點,每点收获4m2,去杂,测含水量,折14%含水量产量,求平均值,折每667m2产量。

对照区测量指标、方法同处理区。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生育期记载

根据田间观测,各处理区和对照区小麦生育期基本一致。出苗期10月18日,越冬期11月25日,返青期2月23日,拔节期3月18日,挑旗孕穗期4月20日,扬花期4月27日,收获期6月8日 。

2.2 不同处理田间出苗率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处理区田间出苗率87.68%~90.62%,均高于对照区,其中播前播后镇压田间平均出苗率最高,为90.62%,较对照区高7.76%;播后镇压平均出苗率为89.34%,较对照区高6.48%;播前镇压平均出苗率为87.68%,较对照区高4.82%;

出苗率呈播前播后镇压区>播后镇压区>播前镇压区>对照区趋势。

2.3 冬前群体、单株分蘖、单株次生根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处理区冬前群体、平均单株分蘖、平均单株次生根数量均高于对照区。其中,冬前群体数量,播前镇压、播后镇压和播前播后镇压处理区较对照分别高出7.7%、8.3%和11.2%; 平均单株分蘖数量,播前镇压、播后镇压和播前播后镇压处理区较对照分别高出7.4%、7.4%和14.8%;平均单株次生根数量,播前镇压、播后镇压和播前播后镇压处理区较对照分别高出11.9%、14.3%和23.8%。

2.4 春季群体、单株分蘖、单株次生根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处理区春季群体、平均单株分蘖、平均单株次生根数量均高于对照区。其中,春季群体数量,播前镇压、播后镇压和播前播后镇压处理区较对照分别高出8.9%、13.4%和20.7%; 平均单株分蘖数量,播前镇压、播后镇压和播前播后镇压处理区较对照分别高出8.5%、10.6%和23.4%;平均单株次生根数量,播前镇压、播后镇压和播前播后镇压处理区较对照分别高出9.3%、13.3%和30.6%。

2.5 不同处理区产量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播前镇压处理区产量585.03kg/667m2,播后镇压处理区产量595.03kg/667m2,播前播后镇压处理区产量636.7kg/667m2,较对照区分别高出3.54%、5.31%和12.68%。

3 结论

通过试验示范发现,镇压处理对小麦生育期影响不大,但可有效提高小麦出苗率。小麦播种期镇压可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增加土壤紧实度、连接土壤毛细管,使土壤下层水上升,利于保墒、提墒,还可使种子和土壤进一步紧密结合,能有效促进小麦冬前和春季分蘖、增加单株次生根数量。采用不同镇压处理均可增加小麦产量,其中播前播后镇压效果最好,较对照可实现增产71.67kg/667m2。

参考文献

[1] 刘世平,陈后庆,戴其根,霍中洋,张洪程.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4):82-85.

[2] 张胜爱,郝秀钗,崔爱珍,王志辉,陈素英.不同播种措施对河北冬小麦产量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98-102.

[3] 常旭虹,赵广才,杨玉双,丰明,马少康,王德梅,毕玉强.农牧交错区耕作方式对土壤性质及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3,27(8):1209-1215.

[4] 贾春林,郭洪海,张勇,孟庆升,杨秋玲,隋学艳.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结构及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8):243-248.

[5] 张兴义,隋跃宇.土壤压实对农作物影响概述[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0):161-164.

猜你喜欢

冬小麦群体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甘肃冬小麦田
冬小麦和春小麦
冬小麦——新冬18号
冬小麦—新冬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