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联手提升险资支持民营小微企业服务水平
2019-08-30
支持民营小微企业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当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超过16万亿元,保险业要改善管理方法,调整结构,投资到民营小微企业当中。如何提升民营小微服务水平,也将成为今年对于保险业的一道考题。
业界人士表示,近年来,保险机构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形式不断扩充。银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累计帮助62. 25万家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867. 73亿元。
除了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保证保险外,险资直接与间接投资民营、小微企业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鼓励支持保险业参与市场化债转股、设立专项产品化解股市质押流动性风险、允许险资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简化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注册程序,同时还就《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等,多次鼓励险企增持民营、小微优质企业股份,为其化解风险,提升其经营可持续性。
政策层面的鼓励带来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响应。以保险专项产品为例,最新数据显示,已有国寿资产等10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完成专项产品的设立前登记,目标规模合计1160亿元。但是与千亿资金量相比,仅有5单专项产品已经落地,完成投资约22亿元,远未达预期。
业界人士分析,鼓励险企提升民营小微服务水平,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跟进。就保险业而言,不少中小险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经营困境中,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超半数民营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表示,由于我国中小险企的收益多来自于实际投资收益率与定价利率之间的利差,一旦发生利率风险或产生投资风险,其利润将大打折扣,而民营、小微企业杠杆率高、风险大等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于中小险企投资的吸引力并不大。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郑志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大型险企来说,险资投资政策在历史上时有波动,目前诸多險企还处于观望状态。由于险资来源通常与其业务开展有关系,其可以用来投资的资金多来源于投保者的投保资金,各家保险公司需要对客户资金负责,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使得客户资金产生风险从而受损,因此险资投资始终保持着慎重的态度。与此同时,在当前经济发展预期处于波动状态下,理性险资有可能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后,资产配置趋于保守。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鼓励险资纾困上市公司还是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出台。郑志刚表示,险资实际上是资本市场上一个重要的完善力量,只要保持合理的边界,险资即可扮演一个重要的外部治理者角色。近几年险资对于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也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保障金额逐年升高,险资入市的步伐大踏步加快,更多的险资纾困专项产品也在酝酿中。
对此,多位业界专家也建议,应当通过加强银保合作、给予保险机构一定政策激励等方式,以更加明确的态度支持保险业提升民营小微企业服务水平。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认为,目前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协同力度仍不够,应加强银保联手,合力支持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滨也表示,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应进一步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和途径,发挥金融科技作用,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与效率。尤其是应当发挥一些特定险种的优势,增强普惠性,使其向民营小微企业普及。比如,仅在2018年,中国信保就帮助投保企业获得银行融资3269.1亿元,有效缓解了外贸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责问题。中国信保通过赔款转让、应收账款转让或融资银行直接投保信用保险三种模式,为民营企业提供保险项下融资服务。另外,对于民营小微企业而言,也应运用外部注资的契机,聚焦主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自身治理结构的优化,以吸引更多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