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东顾山钨多金属矿床黑云母花岗岩特征及意义
2019-08-30吕玉琢
吕玉琢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安徽 合肥 230011)
1 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构造、岩浆岩。东顾山钨多金属矿床位于郯庐断裂带的东侧,庐枞火山岩盆地和滁庐构造岩浆带的结合部位[1]。区内出露地层较齐全,自震旦系至第四系,除缺失石炭系、三叠系地层外,其余均有分布;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四组,即北北东~北东向走向断层、北西向斜交断层、近南北向断层和近东西向断层。区内主要岩体为东顾山黑云母花岗隐伏岩体,在矿区钻孔深度1000余米可见,该隐伏岩体侵位于东顾山背斜构造核部,走向与背斜构造轴向基本一致。
(2)围岩蚀变特征。主要为矽卡岩化蚀变。矽卡岩化主要分布于东顾山隐伏花岗岩体与奥陶系含泥质碳酸盐岩接触带中,矽卡岩矿物组合主要有透辉石、透闪石、石榴子石等,为白钨矿化主要赋存的蚀变带。
(3)矿化特征。查区矿化种类多,主要有钨、钼矿化,属于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其中白钨矿化,主要呈浸染状分布于黑云母花岗岩石榴子石矽卡岩带中,在透辉石、透闪石角岩带中也有少量分布;辉钼矿化,主要分布于透辉石、透闪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带中,与白钨矿共生,形成含钨钼矽卡岩矿化带。在花岗岩体顶部,云英岩化带中,辉钼矿呈浸染状分布于石英脉中。
2 黑云母花岗岩岩石特征
2.1 岩石矿物特征
黑云母花岗岩手标本呈浅肉红色,具典型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该岩体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等矿物构成。
2.2 岩石化学特征
本次选择4件东顾山黑云母花岗岩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SiO2含量为73.31%~74.60%,为酸性岩;里特曼指数σ=1.96,属钙碱性系列;Al2O3>CaO+Na2O+K2O,属铝过饱和岩石,铝饱和指数1.06,属弱过铝岩石。根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东顾山黑云母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中。
2.3 与矿体的关系
(1)本区的黑云母花岗岩属于浅层酸性侵入岩,具有铝饱和、高硅、高钾钙碱性等特点,是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中的A型花岗岩。矽卡岩型或斑岩型的钨钼多金属矿床常与这种类型的花岗岩有关。
(2)黑云母花岗岩为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提供热液来源。岩体与奥陶系碳酸盐地层呈直接的侵入接触关系,其接触部位可见明显的矽卡岩化蚀变,并为W、Mo等成矿元素的主要赋矿部位,矽卡岩化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现场,从岩体往外依次为石榴子石矽卡岩化~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化~透辉石矽卡岩化,基本可以确定该区矽卡岩化蚀变与该岩体有直接关系。
(3)黑云母花岗岩为矿床提供成矿物质来源。根据钻孔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花岗岩的W、Mo含量明显较上部灰岩地层中高的多。
2.4 成岩成矿时代
聂利青等对东顾山地区岩体成岩年龄做过深入研究,东顾山黑云母花岗岩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在99.7Ma~99.9Ma之间,根据黑云母花岗岩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试得知成矿时代为97.22Ma±0.70Ma,可以发现东顾山钨多金属矿的成矿时代与黑云母花岗岩体属于同一时代的岩浆构造活动的产物[2]。
3 成矿意义
本次工作首次在东顾山地区深部发现了隐伏的黑云母花岗岩体,并在其与奥陶系碳酸盐地层的接触部位发现了矽卡岩型钨钼矿化,其成岩成矿时代在99Ma~97Ma,相对于周边地区的成岩成矿时间都明显要晚,属于一个新的成矿时代,为周边地区的找矿有了新的指示作用。
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在时代上了有了新的意义,在地域上也同样意义较大,东顾山钨多金属矿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长江深大断裂以北地区发现的首个钨矿床,打破了“华南钨矿不过长江”说法[3],证明华南钨矿床“南钨北移”跨过了长江,丰富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以北的矿化类型,为下一步在长江以北寻找具有一定规模钨钼矿床提供了依据。
表1 东顾山黑云母花岗岩主量元素含量表
4 结论
(1)东顾山黑云母花岗岩为东顾山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母岩,不仅提供成矿热液流体,也提供成矿物质,矿床成因为矽卡岩型矿床,钨钼矿主要赋存于黑云母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中以及岩体顶部的石英脉中。
(2)东顾山黑云母花岗岩为首次发现的新的隐伏岩体,岩体上部分布有较大规模的碳酸盐地层,是寻找矽卡岩型铜钨钼多金属矿的有力位置,其深部有斑岩型钨钼矿成矿的可能性,该岩体的找矿潜力较大,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寻找到大型钨钼多金属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