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水景的创设
2019-08-30曹盛夏
曹盛夏
(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上海 201400)
自然水景是属于水族领域的一个分支,可分为雨林(水上)造景、沼泽/河岸(半水)造景和水草(水下)造景三大类。本文内容重点围绕水草(水下)造景展开。水草造景是在有限空间内,布置和利用水生物和非生物特性,并以合理的美学规律,临摹自然和非自然效果的一门艺术[1]。水草造景的展现形式,是将玻璃缸视为一种生命体,在架构、技术、水质处理和水草的选择与考量上都非常重要。例如,水草生长得非常良好,它们可使水质清洁及再生水质,并提供氧气,也能吸附和净化水中的有毒物质与污染物,其漂亮的形态更达到装饰的效果[2]。旺盛的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为微生物和鱼虾提供氧气,而后者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又为水草所用,这样的玻璃缸被称为自然水族箱(封底图1~2)。
考虑到水族箱的创设过程较复杂,所需条件也较高,为使学生方便体验,将其进行简化成微景瓶的形式。微景瓶是不使用鱼缸或氧气泵等工具的小型生态景观,它也有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3]。微景瓶成本低,省去了许多辅助设备;易观察、易操作和便于日常管理。通过精心的养护,同样可以呈现出瑰丽的水下天地。体积小,可融入生活空间的各处位置,并方便搬动。
1 微景瓶的创作
1.1 工具与素材 透明容器(玻璃或亚克力)、尖头镊子(长度超过容器高度)、剪刀、盛水容器、小量杯、铲土杯,粗水草泥、细水草泥、轻石、天然小石块、小树枝若干以及相应水草等。
1.2 水草的选择 适用于微景瓶的常见观赏性水草按照生长形态可分为: 有茎类、走茎类和附生类。其中使用较广的种类有: 绿菊、宫廷水草、各种百叶水草、迷你水兰、小水榕、迷你椒草、矮珍珠水草、挖耳草、牛毛毡和各类莫丝等,均可在网上购买。在选择前,可根据容器的具体大小、形状进行水草种类和数量的选择。对于初学者来说,同一个作品,建议选择不超过3种水草。另外,由于微景瓶水体较小,且一般没有水族科技产品作为辅助。因此,在选购水草时应挑选水下叶形态(多数水下叶水草为散装),省去转水过程中水草损耗带来的水质恶化。
1.3 前期准备工作 观察容器,确定主观赏角度,在容器内配置硬素材(小石块和树枝)组合搭建硬景观部分,确定后拍照记录,再将它们取出留用。根据硬景观选定具体水草种类和数量,建议绘制简单效果图,需要考虑到景观的平视和俯视两个视角效果。
将选购而来的水草进行分类,仔细对其清洗,用剪刀修去残叶和气根,挑出夹杂的螺类并清除附着的水藻。修检过程中应把水草浸泡于盛水容器内,避免暴露在空气的时间过长造成水草脱水死亡。由于微景瓶所选用的容器普遍较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较高的水草适当修短,使其被植入容器后有一定的生长空间。用清水冲洗小石块和树枝表面的浮尘、泥土等杂质,部分树枝由于密度较低,可能会漂浮于水面,需要提前用沸水浸泡,直到沉入水底方可使用。
1.4 具体制作过程 ①用棉布擦拭容器后,在底部铺设一层轻石,倒入粗水草泥并均匀铺平,厚度约3 cm(底床容量需要根据容器整体容积进行调整,一般约占20%比例),注意两种底材需要分层;②在容器内,复原预先组合好的硬景观,可进行微调,完成后撒上细水草泥,厚度约2 cm。通过这样铺设底床,自下而上,各层底材颗粒由粗到细,这样有利于培养底床有益菌群及水草扎根,随着时间的推移,底床也不易板结腐败。③倒入一半容量的清水,便于之后种植水草。注水过程切记要缓慢,并可通过手、容器内壁、石块等形成缓冲,避免冲混底床,破坏硬景观整体性。④依照景观的预设效果,用镊子将水草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定植。根据不同类型的水草,种植方法各有不同: 有茎类水草采用“齐尾种植”,即把2~3支水草根部对齐,用镊子夹住进行种植,走茎类水草中的细小型品种,如矮珍珠水草、挖耳、牛毛毡等应采用“小股种植”,用镊子将它们分成小簇再进行种植,互相间隔约1 cm(图1)。要注意莫丝类水草需要附着在岩石、树枝等素材上生长,可取下小片用透明鱼线进行捆绑固定,为了方便操作,在复原硬景观时完成莫丝类水草的植定;⑤种植完毕后,可在局部添少量细水草泥,以稳固水草,用量杯再次注入清水,水位与容器口距离大约1 cm。
图1 水草的种植及修剪方法注: 左上为“齐尾种植”;左下为“打头修剪”;右上为“小股种植”;右下为“打薄修剪”
说明: 注水时不慎冲击底床而造成水体浑浊时,需静置1~2天沉降后会转为清澈,也可在完成作品后进行一次换水。夹取水草时镊子与水草的角度要小于30°的锐角,这样把水草插入底床时不易损伤其根部。
2 水生动物的选择与投放
2.1 密度与兼容 微景瓶的水生动物组成可分为观赏类与工具类,前者主要供人的观赏,后者则具备一定除藻和分解有机物的作用。当微景瓶正常养护1周后,可投放些虾类或螺类,之后两周内若没有出现虾、螺死亡的现象,则可投放观赏鱼。密度可参考“三个1”的原则”: 即“1 L水饲养1条1 cm的鱼”。由于微景瓶中有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并帮助净化、稳定水质,该原则可稍作调整。根据经验,在约800 mL水体的微景瓶内,当水生植物生长良好时,可饲养1条不超过3 cm的观赏鱼和2~3只虾类。
兼容则要考虑水生动植物间的和谐,不要把微景环境变成“战场”。因此,避免选择过于活跃、领地性较强、具有草食性的鱼类、虾类和螺类,如: 市场常见的草金鱼、鳑鲏(体型过大、啃食水草嫩芽)、菜场出售的河虾(捕食鱼类)、叉尾/圆尾斗鱼和子陵虾虎(具攻击性、容易跳出微景造成死亡)。总之,在选择水生动物时应对其进行详细了解后再做决定。
2.2 冷水(原生)环境 若不将微景瓶置于相对恒温(±3℃)的环境下,应选择广温性水生动物: 黑壳虾、秀丽白虾,白云金丝鱼、青鳉等,苹果螺。
2.3 热带环境 若将微景瓶置于相对恒温的环境中,可选择的水生动物有: 黑壳虾、极火虾、水晶虾等,宝莲灯鱼、喷火灯鱼、蚂蚁灯鱼等,苹果螺、蜜蜂角螺等。
3 微景瓶的日常养护
3.1 养护所需的工具 镊子、剪刀、盛水容器、小量杯、一次性杯子、针筒(滴管)、海绵(纸巾)、棉布等。
3.2 养护内容及步骤 ①观察水生物的状态;②用镊子夹取小块海绵(纸巾)清洁容器内壁的藻类;③用剪
刀剪去水草的残叶败叶,还可根据对景观的预设效果对水草进行局部修剪;④根据微景瓶的大小,使用一次性杯子或针筒取出约1/3的水量;⑤用量杯缓慢加入新水(可选择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具体根据当地自来水的水质而定);⑥用镊子挑去修剪后的浮叶。
3.3 水草修剪方式 ①有茎类水草采用“打头修剪”,一般在其生长至临近水面时进行修剪,被剪下的上部可以种植到底床继续生长,被剪断的部位根据不同培养条件,会生长出侧芽;②走茎类水草中的细小型品种(如矮珍珠水草、挖耳、牛毛毡等),可采取“打薄修剪”,即使用剪刀对成片的叶片进行整体推进修剪,降低其整体高度即可;③莫丝类水草可参照相同方式,只是要注意修剪下的细小碎渣要认真取出,避免四处蔓延生长造成抑制其他水草的生长。
3.4 日常管理注意事项 ①新制作完成的作品,由于水草还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底床的养料无法被吸收,需要连续3~5天进行换水,换水量为1/2;②建议保持每7~10天的规律性换水,每次换水1/3,以稀释水中沉积的有机物和过盛的养分;③提供人工光源最佳,每天不超过4 h,避免长时间阳光直射(3 h以上);④遇到雨天换水量减少,可选择提前或延后;⑤换水当天及前1天停止喂食;⑥冬季换入新水时注意先调整好温度;⑦对观赏鱼调整至合适的喂食量,虾类及螺类则无需额外投喂饲料。
4 理念与意义
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可根据不同的容器器型来设计搭配水草、设计景观。或尝试运用天然细砂在微景中营造出河滩、小径等场景,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趣味(封底图3~7)。只是在选择材料时,务必遵循天然素材,任何人造物件都不应被鲁莽地添加进去。水景微景瓶不同于生态瓶,它是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理念而创设的,要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水生动植物合理地安排在同一个空间内,并能体现出一定的艺术观赏性。为表现出这样的“地球家园”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和美学理论,还需要摸索如何将两者良好地结合。
另外,微景瓶的重点在于“养”,追求的是让景致能够长久、稳定地维系下去。所以从构思阶段开始,到完成作品后的养成阶段,都需要创作者坚持不懈地悉心付出,这就是自然与人工、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可以是一门具有时代性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当今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多生活于钢筋水泥森林之中,微型水景制作课程的开发可迎合学生喜欢小动植物和爱“玩水”的天性,并能引导他们追求积极的高品质生活。
在制作微景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光合作用、氮循环等自然现象,了解动植物间紧密的联系性。同时,试验自己的艺术观念,综合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在长期接触和感悟下,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亲近自然的独特方式,受益终生。通过亲历创造水下鲜活世界的全过程,以对水景之美的享受为起点,逐渐体会“先懂得珍爱微小生命,再思考保护大自然”[4],唤起学生保护生态的意识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