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O14000系列标准构建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
2019-08-30王蕾
王 蕾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1 引言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高校应紧随时代步伐,推广、普及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特色发展。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必然要求高校率先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园区,成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地,用建设绿色大学的行动带动和影响全社会,建设绿色大学是生态文明视野下大学的理性选择,是时代所需、历史潮流所向。
2 绿色大学创建过程中的管理缺失
从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看,我国高校在建设绿色大学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从近年来高校绿色大学建设实践的效果来看,诸多高校并未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发展步伐略显滞缓。除了对绿色大学认知的匮乏以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主导外,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机制是绿色大学建设进度缓慢、效果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及社会团体,包括大学在内,ISO14000系列标准的管理思想与绿色大学建设理念和目标是完全契合的,在高校引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更好地促进高校创建绿色大学系统化、模式化和程序化。在大学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能够为大学改善环境提供规范、一致、有效的方法,并在执行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将环境文化渗透到大学的教学、管理、生活等一切活动中,能够促使大学更加重视环境问题。尽管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对大学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更多的应用于企业,除一所民办大学通过了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外,国内没有其他大学真正实施该环境管理体系。虽然ISO14000标准更多的以企业行为为出发点,但大学应当向企业学习,借鉴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标准化的大学环境管理体系[1]。
3 基于ISO14000系列标准的绿色大学管理体系架构
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207于1996年颁布的一份国际标准,我国于1997年4月1日将其转化为国家标准并颁布实施。环境管理标准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该系列标准融合了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经验,是一种完整的、操作性很强的体系标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旨在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以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2]。
3.1 ISO14000系列的基本内容
在ISO14000系列标准中,目前已颁发了六项环境管理标准分别是: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ISO14004)、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准则(ISO14012)和生命周期评估——原则和框架(ISO14040)。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审核指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及实施环境审核的基本准则,是核心标准,它提出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EMS-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的各个要素,提出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标准以“策划一实施一检查一改进”的管理思想指导建立环境管理运行机制,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控,对产品设计、原材料、能源使用、生产工艺、设备运行、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实现减污增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ISO14001的实施流程根据下列5项原则顺序执行。环境政策(Policy);规划(Planning)落实政策的计划,包括目标、管理方案等;实施与运作(Operation),即落实前两个步骤所需要的能力和支援机制;审核与评估(Audit,Assessment);指导审查与改进(Management Review and Improvement)环境管理标准。其中,机构的环境管理体系(EMS)标准的建立是运行的关键。而该标准是依据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及行动(Action)的动态循环程序所设计的。
ISO14004则提供了实施ISO14001的工具,如问卷、访谈、检核表、视察、档案审查等。两个文件可以配合使用。ISO14004着重指出了环境政策的重要性,因为它代表着组织机构高层管理者对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的认同,是一切后续行动的指南和依据,也是保证环境管理循环顺利进行、实现持续改进的基础。ISO14004认为环境政策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机构(在环境方面的)使命(Mission)、理念(Vision)、核心的价值观和信条;对相关各方的要求和联系;持续改进;预防污染;行动的指导原则;与其他政策的协调(如质量管理政策、人事政策、健康和安全政策等等);政策实施的当地条件;与相关的环境法规和该组织机构的其他条例保持一致。ISO14004还为准备开发环境政策的组织机构提供了帮助文档,包括开发建议、政策可能涉及的意识和教育内容、可供参考的指导文件等。
环境管理体系使组织通过资源配置、职责颁布以及对操作惯例、程序和过程的不断评价有序、一致地处理环境事务,这样一个体系是一个组织确定并实现其环境目标,以及确保始终满足国家和(或)国际要求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3.2 基于EMS的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内容
按照EMS的模式,学校的环境管理也包括5个步骤:①是环境方针的制定;②是政策和行动方案的策划;③是行动方案的实施与运行;④是测量和评价;⑤是对实施效果的评审和改进。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按照以上5个步骤开展,以期达到绿色管理持续改进的目的。
3.2.1 环境方针
环境方针是学校对其建设绿色大学的意图、目标和原则等相关的表述,它是全校制定环境分目标、开展行动的总的指导方针。绿色大学的环境方针即是大学在建设绿色大学方面制定的方针政策,或者学校为建设绿色大学做出的承诺。学校颁布的环境方针,首先是对遵守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承诺,学校应当不违反所有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其次是对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和持续改进的承诺,建设绿色大学的目标之一是实现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是对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的承诺,只有持续的进行评价才能不断的推进绿色大学的建设。高校还应确保将这种方针传达到全校的师生,并使绝大多数人能够理解和掌握。
3.2.2 策划
策划是学校为实现其环境方针制定的实施方案,包括确定环境因素、遵守法律与其他要求、提出目标或指标和制定环境管理方案4个方面。绿色大学建设过程中应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初始环境评审,即通过调查了解本校情况,发现影响学校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进行初评的环节涉及到绿色大学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方针的制定、绿色教育的组织、师生环保意识和行为水平、教学科研活动、校园环境质量、校园污染控制、高校管理和学校的外部交流等方面。
学校在制定环境目标时应以环境评审时发现的重大影响因素和发现的问题为参照和依据,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及遵守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各部门的职能,确立部门的环境目标和职责,并确保各部门的分目标紧密围绕着学校环境方针制定的;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并制定环境管理方案,确定实现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举措和实现目标的进度等。
3.2.3 实施与运行
环境方针和实施计划的制定更多的还停留在领导层面,绿色管理工作需要全校师生的广泛参与和配合实施。因此为了保证环境管理工作有效实施,学校首先应当广泛开展培训工作,将学校的环境方针和实施计划传达到每个人,提高他们对绿色管理的认识和认可,使广大师生意识到环境方针和进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明确个人肩负的环境责任以及未履行责任带来的后果等。其次,学校应当明确各个组织机构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杜绝管理过程中的相互推诿。再次,学校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上足够的支持,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协调和提供这方面的支撑。
3.2.4 测量和评价
学校应当制定一套测量和评价程序,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用以对工作进度、运行状况、组织目标的遵守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及时了解情况,对于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成因并纠正并快速解决。
3.2.5 评审和改进
由于建设过程中有可能不断出现新情况,学校应当按照依据环境目标评审学校的环境管理体系,保证环境管理体系和各个环节的持续性、高效性。评审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准确的信息的基础上,痛过对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对各部门目标达成度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综上所述,绿色大学管理的措施可归纳如图1所示。
图1 绿色大学管理措施
4 绿色管理的实施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绿色大学环境管理,具体实施可以分为顶层设计、机构和制度保障、目标分解、具体实施及考核评价5个方面。
4.1 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指宏观的、总体的、全局的、长远的谋划与设计。顶层设计十分重要,所谓“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制定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核心价值观、能够充分反映国家、地方和学校自身的利益与要求的学校发展规划对于高校具有深远的意义。科学、客观、合理地制定高校发展规划,有利于学校整体布局,统筹安排,沿着预定目标稳步前进,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校的管理规范化和运行科学化,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质量与效益;还可以避免学校盲目投入,重复建设。因此,许多高校把制定发展规划作为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目前我国高校的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几大方面。各高校在建设绿色大学之初应在对绿色大学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建设绿色大学的发展愿景,并写入绿色大学建设的总体规划,围绕学校总体规划进行绿色大学的建设规划。绿色大学作为一个全新的大学模式,是办学理念的根本变革,建设绿色大学,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办学理念是在准确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背景,抓住发展机遇,具有前瞻性的办学理念。要将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学校必须做好发展规划,确立相应时期的战略重点,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够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至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的方方面面,既有利于绿色大学建设的顺利实施,又充分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特色。
除学校规划外,为保障绿色大学建设的顺利进行,各项规划得到落实,学校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奖惩分明,确保绿色大学的办学理念落地执行。
4.2 机构和制度保障
强有力的结构保障和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实现创建绿色大学环境方针、目标及考核指标的重要保证。绿色大学的建设是一场大学办学方向、路线、模式的重大改革,这一改革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校园建设及生活各个环节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而庞杂的工程。学校制定的发展规划,需要由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确保绿色大学建设的措施落到实处。绿色大学的建设、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伦理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全体参与,只有建立规范、稳定、有效的制度体系,有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或个体才能确保绿色大学建设的各项措施能够按照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最终实现绿色大学的建设目标。
进行绿色大学建设必须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并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首先,要设立由高校最高行政级别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执行机构。在我国高等教育行政化倾向严重的现状下,领导的重视是确保绿色大学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应结合各自学校的行政体系设立由主要领导组成的执行机构,专门负责绿色大学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的协调,监督绿色大学规划执行过程,监督绿色大学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考核和评价各个部门绿色大学建设的目标落实情况,推进绿色大学的建设进度,以及评价绿色大学建设成效及对绿色大学的建设进行理论研究等等。其次,要建立绿色大学建设制度体系。在绿色大学建设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是绿色大学有序推进的重要条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各部门在建设绿色大学过程中相应的职责及承担的义务,一方面,有利于指导各部门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有利于全校各部门的统一规范管理。学校环境管理体系中相关各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要与各部门原有的工作相结合,要把环境管理要求固化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分院系教学岗位职责中,使之科学配置,优化管理,提高效能。
只有有了强有力的执行机构及科学、规范、稳定的制度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才能确保绿色大学各项建设的顺利实施,才能使绿色大学的建设得到持续推进和长远的发展。
4.3 目标分解
建设绿色大学是一项全员参与的事业,学校应通过学习和培训向全体师生介绍绿色大学的理念、学校的规划和总体发展目标,同时进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普及,全面提升高校全体师生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培养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和维护生态的能力;通过不断改革渗透教育的形式,让绿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环境素养和管理水平。
学校的领导者除了积极参与制定和执行绿色大学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外,还承担着带领校内其他管理人员参与制定部门绿色大学建设的目标,各级部门的目标以及师生的个人目标均以学校的战略目标为依据,各部门为实现部门目标动员应广大师生也参与其中,征求他们的意见,完善策略目标。管理人员和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讨论,对策略目标提出修改建议,对广大师生提出个人行动目标的期望和要求,激发广大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以及达成目标的积极性。
4.4 组织实施
围绕绿色教育、绿色校园和绿色科研建设的要求,学校各部门充分动员、各司其职,可切实落实学校关于绿色教育、绿色校园和绿色科研方面的各项工作。建设绿色大学,领导层首先要自始至终地贯彻学校的既定方针和政策,领导层的重视对建设目标的达成起着决定作用;各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要秉持绿色大学的办学理念,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环境保护的价值观组织教学、科研活动、校园建设和管理工作,努力实现部门目标,当广大师生的个人目标和各级管理部门的策略目标都实现时,组织的战略目标也就实现了。
4.5 考核与改进
对绿色大学建设的过程及建设成果进行考核是绿色大学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当及时检查和评价其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校园建设和环境管理工作的绩效,以确保学校制定的绿色大学建设目标、方针和行动计划的实施。这一过程对环境体系的适宜性(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接地气)、有效性(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和充分性(是否还有未尽之处)进行评估,可由相关部门编制审核计划、检查表和检查程序等一系列文件,定期组织考核。将建设的成果同制定的目标相比较,进行对比分析,对成就予以各种形式的奖励,鼓励师生的积极性;对存在的问题,由学校和相关部门一起对执行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对策,并及时调整计划,以期使目标更适宜学校实际,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5 结语
通过以上5个方面的举措,切实将绿色大学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校园及绿色管理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环境友好的绿色文化氛围,最终达成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是环境良好的和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建成的校园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大学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