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019-08-30吴玉雪

绿色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旅游区护林员动植物

吴玉雪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西 南宁 530114)

1 引言

成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大自然中的资源和野生动物,为珍稀野生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自然保护区建设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们自主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但因为,现进行如下探讨。相关部门宣传保护工作不够到位,在保护野生动植物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

2 存在问题

2.1 森林火灾隐患

保护区中树木及野生动物种类非常多,具有非常大的火灾隐患,给周围居民和游客造成很大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威胁。

具体表现在:①由于保护区中的落叶非常厚,极易引起火灾发生且,保护区中还有非常多的灌丛草和针叶林,都是容易引起火灾的因素,在每年风最大的季节,要特别注意[1]。除此之外,保护区内有很多游客等外来人员,附近车辆非常多,每年清明更是有很多当地居民来扫墓,随处乱扔的烟头、祭拜的香火非常容易引发火灾。②保护区周围社区的群众防火意识不足,防火宣传工作不到位。③保护区内从事林业保护的护林员比较少,保护区内的巡护线路较长,每一个护林员负责的范围较大,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疏漏;护林员的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如果发生火灾,不能及时提供准确信息。

2.2 非法侵占林地

目前有很多周围的居民在保护区内私自种植八角林。因素主要有:①八角林的经济效益特别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来源比较少。②保护区的界碑不够明显,导致集体林地与保护区的界限不是非常明确,很多当地居民因此趁机侵占[2]。③保护区周围居民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人均土地面积却比较少,很多村民为了获得更多地经济收入不断扩大种植面积。④护林员巡护工作不到位,很多占地行为无法及时发现,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⑤对周围居民的非法占地行为不能及时清查,依法惩处的力度不足。⑥保护区的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周围居民的自然资源保护意识比较差。

2.3 粗放开采矿产

1958年成立的国有企业,主要适用的采矿方法是:用风钻、炸药等进行挖掘开采后,再用设备运出洞外,绝大多数的矿石都是使用机器研磨成粉,然后用水清洗,做成精钨矿粉后进行销售。钨矿在挖掘过程中,会对保护区内的环境造成污染,在矿石堆放的过程中会压伤植被,洗矿石的过程中会使保护区内的河流泥沙含量变多,长此以往,水质变得差,大量矿渣会堆积在河床,河水会造成周围土地沙化。与此同时,矿区内人员比较复杂,偶尔会有偷猎、非法伐木等行为,不仅破坏动植物,还容易造成火灾,给护林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3]。

3 保护措施

3.1 生物资源保护

3.1.1 森林植被保护

(1)分区施策。对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内的资源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分区实施保护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条规定:“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对生态旅游区按区划的保护等级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旅游活动管理,严格保护的区域,采取限制人数、轮流开放、借景观光等方法减少流放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建立资源保护网络体系。为强化保护区资源管理,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建设,实行保护区管理局一管护站一管护点三级保护管理体系,配备专门人员从事资源保护工作。以管理局为决策领导机构,管护站、管护点为基层管护单位,形成覆盖全保护区的保护网络体系,实施对资源的有效保护。在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区域的资源都应实施严格保护措施,确保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免受人为干扰,阻止生态环境逆向演替。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和承包制,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奖优罚劣;并建立入山检查登记制度和护林员巡山制度,制定入山守则,严格执行入山通行登记手续。

(4) 加强队伍建设。组建强有力的保护队伍,利用保护区配备的森林公安,充分发挥森林执法队伍的作用,履行森林公安的职责,加强执法力度,依法保护自然资源,坚决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活动,维护保护区的正常秩序。

(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保护管理、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必要的办公设施,为保护管理创造强有力的物质条件。

3.1.2 野生动植物保护

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除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可确保得到有效保护外,对于实验区内尤其是旅游景区内栖息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尤其要加强保护。具体措施如下。

(1)禁止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花果及其它妨碍野生动植物生息繁衍的活动。

(2)生态旅游设施建设不得破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环境。

(3)对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的观赏植物进行保护,对其生态习性、分布地点和生长发育特性开展研究,通过逐种记载、挂牌标志、围圈等方式进行保护,禁止游客攀援折枝,刻字留念,实行科学、严格的保护。

(4)对游客和旅游经营人员要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3.2 生态旅游监测

3.2.1 生态监测体系

生态旅游活动风险大,危险系数高,该项旅游活动的进行必须依靠完善旅游监测体系作保障。另外,旅游区内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其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难度较大,甚至不可逆。为适应开展生态旅游的需要,规划的主要监测项目如下。

(1)气象监测。气象监测应包括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的变化,降水量、蒸发量的年周期变化,风速风向的年周期变化,以及突发性和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等,主要依靠保护区设立的自动气象监测站完成。

(2)水文、水质监测。水文监测包括橄榄河、团朝河、汉江河的主河道、支流及其重要地点的水位、流量、流速、蓄水量、水质的变化情况,保护区内重要湿地水位及蓄水变化情况的测量记录,主要依靠保护区的水文、水质监测体系完成。

(3)关键物种监测。关键物种监测是对保护区内的动植物物种,特别是旅游区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进行长期定位监测记录,方法是在旅游区内设立样带、样地和监测点开展监测。

根据上述监测结果,综合评价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优势生物种群等的数量与动态变化过程,一方面为保护区生态旅游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可以客观评价各项旅游活动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3.2.2 游客监测体系

(1)制定旅游区的旅游行为规则。生态旅游区行为规则是旅游区制定用以约束游客在景区中行为的规则和制度。

(2)向旅游者提供环境以及行为规则的信息。制定了旅游行为规则后,还应该通过合适的方式让旅游者知晓规则的内容。因此,游前培训这一内容必不可少,因为生态旅游不同于其它旅游形式,必须要进行包括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内容的旅游前培训。

(3)设置引导标志及基础设施。在旅游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旅游行为的引导标志和安全适用的基础设施,时时提醒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把游前教育的内容落到实处,为其提供基础设施保证。

(4)旅游区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控。旅游行为管理不仅针对旅游者,同时也包括提供旅游服务的景区工作人员。他们也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他们的行为也应该受到实时监控,以保证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景区资源环境的质量[4]。

4 结语

在对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土壤、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固碳释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科普宣教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和社区可持续发展项目,将有力协调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提高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保护区更好地保护。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协调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区护林员动植物
新时代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新格局的思考
朱俊
江西继续为2.3万余名生态护林员购买意外保险
动植物为何能够预测天气
护林员巡山路上“偶遇”猕猴
浅析生态护林员政策在助推扶贫攻坚的作用
光影视界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兔”与“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