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
2019-08-29张丽琼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新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策略方法;积极性;主动性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需要我们老师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采取新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 紧抓课程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分四个方面的内容: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依据这四个方面的目标,产生了我们所说的“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和“双能”(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四个目标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好的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离不开知识技能的有效学习。兴趣的引发是多渠道的,学习情景的渲染和教师语言的引导等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钟面的认识》一课时,我先讲了一个谜面:“哥哥倒比弟弟短,天天競走大家看,弟弟走了12遍,哥哥刚好跑一圈。”同学们先是集中思想听,随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我及时给予肯定,夸他们:“真棒、真聪明!”一上课就受到老师的夸奖,学生们个个兴高采烈,我趁势展示课件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钟面的认识”。抓住了这一良机及时加以引导,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收到了极佳的效果。老师的鼓励,同学的相互欣赏,积极的情感产生了,那么孩子的学习才会是有效的。
二、 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融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我们都知道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即使是最单一的生活方式也离不开数学。但是怎样才能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呢?在教学《百分数意义》一课时,就从生活中的百分数开始谈起,这堂课引用的实例很多。例如:近几年中国的旅游百分数;房价变化的百分数;城镇居民人口变化的百分数等。这些都是学生熟知的东西,从这些入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试着解释百分数,学生更感兴趣,也更有效。再如《速度》一课,从奥运会的110米跨栏赛、世界上运动最快的动物和最慢的动物,以及一些关于世界第一的速度,让孩子从这些事实去感知速度,从而进一步认识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又感兴趣,何乐而不为。
三、 注重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思考,会学数学
数学学习不仅是学习有关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数学是有关思维的学习,有关方法的学习,有关意义的学习。面对新课标,“双能”的达成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一课时,我们在教学方程的概念时习惯于让学生知道方程的概念,并让学生懂得判断方程的两个标准,一是看是否是等式,二是看是否含有未知数,这样学生真正理解了方程的含义了吗?在教学《方程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时,还可以先利用天平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天平两边不断地拿出东西,放入东西,天平会出现不同的状况,学生从“记录”看到关系,有相等的式子、有不相等的式子、有全是数字的式子、有含字母的式子,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含义,紧接着找出有疑义的式子,如( )+30=50,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辩论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彻底完成了学生对方程概念的建模。
四、 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课堂,也是教师学习的课堂,学习孩子的新思维,分享他们的新想法。每一个孩子的眼中都有“星星”,所以如果你相信了他们,一定会有你想不到的收获。课堂上以师生对话交流的形式探讨新问题,以启发的形式学习新知识,精心设计问题,不失时机的反问,恰到好处的点拨,会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画龙点睛般打开他们的思维之门。
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老师课始出示一张有6排6列的学生照片,说:“你们猜一猜谁是老师的孩子”,学生哪里猜得到,当把问题留给学生后,学生向老师提出了问题:“老师,是第几排第几列?”学生同时会意识到:在队伍中寻找一个人需要这个数据,老师便给出提示:(5,4),于是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与排和列有关,尝试找出,结果又发现还有排和列的先后问题。在这一课时中很简单的几句话,却都中要害,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这样的对话贯穿了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是积极的,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而有效的。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千方百计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自己只做这个平台的一块砖、一片瓦。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要把更多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要把更多的表演机会留给学生,让我们的孩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快乐的成长,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我们的孩子将会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作者简介:
张丽琼,甘肃省嘉峪关市,甘肃省嘉峪关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