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成为学新东西最快的那个人

2019-08-29罗辑思维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9年8期
关键词:成长期脑科学创造力

罗辑思维

想要高效学习,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学习”这件事。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输入新知识,形成短期记忆。我们上课、看书都属于这一步,学到的知识形成短期记忆,被储存在大脑里。我们刚听完课、背完单词时,会觉得记得特别清楚,就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新鲜的短期记忆,很容易回忆起来。

第二步:大脑对短期记忆进行整理,转化为长期记忆。学习结束后,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停止工作。它会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对新知识进行整理,把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脑科学研究显示:人脑的长期记忆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只要形成了长期记忆,记忆内容就几乎不会被忘记。

问题就出在这里——大脑把短期记忆整理成长期记忆,是个损耗很大的过程: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只有不到30%能成为长期记忆,70%以上都会被忘记。回想一下,为什么我们刚背完单词时印象深刻,过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你明白了吧,反复朗读、背诵为什么效率不高?就是因为它们一直在重复学习的第一步——输入,而忽视了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所以一边不断学习,一边迅速遗忘。就像一个这头注水,另一头漏水的水池,很难快速蓄住水。既然“不断重复”的效果不好,为什么大家还对它那么热衷呢?就是因为我们被大脑欺骗了。大脑天性懒惰,偏好重复这种不怎么消耗脑力的活动。而且,不断重复会让我们越做越熟,从而产生一种“我已经记住了”的假象。但事实上呢?这时候我们只是在机械地重复,并没有让大脑活跃起来。

所以,真正高效的学习,不是不断重复,而是减少短期记忆的损耗,让尽可能多的知识变成长期记忆。这里的奥秘,就在于主动检索。检索,就是主动回忆学过的知识,把它们从大脑中提取出来。我们往往觉得,得先记住知识,才能想起来。事实恰恰相反:主动回忆学过的知识,会让大脑进入活跃状态,帮我们更好地记忆。而且,回忆的时候越费劲、越烧脑,记忆的效果越好。

说到学习,自然繞不开创造力这个话题。天马行空、奇思妙想,应该是我们对创造力最大的误解。如果说创造是在大脑里盖房子,那么各种知识就是这个建筑的材料。没有知识,归纳、总结、创造这些高级的活动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缺乏创造力,其实只是因为缺乏知识。

总有人问:学习到底有什么用?脑科学告诉我们,学习能让人变聪明。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虽然大脑的整体构造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每次学到新的内容,大脑的海马体就会产生新的神经元。我们每次学习,都在改变着自己的大脑。学得越多,我们就越聪明;做过的事越多,我们能做到的事也会越多。这个道理,愿与所有终身学习者共勉。

(选自2019年第6期《读者·校园版》,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成长期脑科学创造力
从STEM到STEAM:脑科学基础及教育启示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AB创新医疗科技企业成长期策略与思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脑科学改变教育
董奇:脑科学研究与未来教育
碳会计或将开启“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