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
2019-08-29施蓓
施蓓
【摘 要】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由政府和行业宏观层面的方法库、数据库,与企业和项目微观层面的工具库、数据库组成。该系统现状是,政府和行业宏观层面处在完善之中,企业和项目微观层面还在萌芽阶段,且存在信息壁垒和孤岛。目前任务是,加快建设微观层面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推广BIM技术、应用IOT技术,“+互联网”,使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系统互通。今后的努力方向是,“互联网+工程造价信息化”,全国“一张网”,实行“一网打尽”。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 TU72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9-0202-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9.097
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从工程建设分阶段造价咨询到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再向集成化、全生命周期造价咨询延伸;二、从单一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到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再向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资产管理等综合性业务拓展[1]。工程造价咨询产品从传统的低端服务产品向“保姆式”财务顾问、项目顾问转变。随着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业务和产品的延伸、拓展,工程造价咨询工具由计量计价软件逐步向信息化发展,并将形成现代化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
1 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內涵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
所谓信息化,是指建立在ICT产业发展与IC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运用ICT改造传统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过程[3]。
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是政府和行业宏观管理层面、企业和项目微观管理层面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信息化的有机组合。
政府和行业宏观管理层面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信息化是通过政府、行业、地方设立的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维护、运行,及时准确发布工程造价信息[4]。目的是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计价提供造价信息的专业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企业和项目微观管理层面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信息化是在传统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使工程造价管理提质增效。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收集、获取、加工、传递和使用工程造价信息,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质量、效益,实现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2 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
2.1 建设要求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政府、行业标准,合理利用各类计价定额,充分挖掘各类工程计价信息,完善各类工具软件、管理软件和信息系统。
2.2 系统组成
以政府行业宏观层面的方法库(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工程造价标准体系)、数据库(工程定额信息、工程计价信息)为基础,构建以方法库、工具库和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如图1所示。
2.2.1 方法库
方法库属于政府和行业宏观层面,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工程造价标准体系。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等。
工程造价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管理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标准,信息标准。
基础标准—统一行业基础性规定的标准。
管理规范—规定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划分和计算规则等的标准。
操作规程—规定各类工程造价成果文件编制的标准。
质量标准—规定工程造价咨询质量和档案质量的标准。
信息标准—工程造价指标、指数发布,信息交换的标准。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造价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工程造价标准体系将会与时俱进,以满足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
2.2.2 数据库
(1)政府和行业宏观层面
数据库是工程计价所需的多用户共享的数据、信息资源的集合。包括工程定额信息和工程计价信息。
工程定额信息包括:全国统一的、地方的、行业的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
工程计价信息包括:
造价指数—政府或地方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造价指数,各行业专业工程造价指数;
价格信息—人工、设备、材料、施工机械租赁等价格信息;
典型工程库—合同文件、竣工图、结算价和各类综合指标信息。综合指标包括:建设项目综合造价指标,单项工程综合指标,单位工程指标,扩大分部分项工程指标,分部分项工程指标。
(2)企业和项目微观层面
企业和项目微观层面的数据库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包括:企业定额信息、企业计价信息。
随着建设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模式现代化、管理模式集成化,将不断改进、完善工程计价定额和信息的编制和管理方式,丰富工程计价定额和信息的内容。
2.2.3 工具库
工具库属于企业和项目微观层面。工具库是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集合,是进行工程计量计价、实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包括:项目管理软件,计量计价工具软件,定额编制与管理软件、文件档案管理软件,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等等。
工具库的建设,是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工程造价专业软件公司、咨询企业将开发出各类工程造价软件产品服务于建设项目参建各方。随着我国工程造价事业的发展,将不断研发出新的工具软件,为工程造价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提供便捷的服务。
3 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发展回顾
3.1 企业和项目微观管理层面
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初,处于人工计量、计价阶段。查找计量依据,计算工程量;查找定额,计算消耗量,进行工料机消耗量分析;查找计价依据,计算定额单价;进行价差分析、调整;查找费率,计算费用;最后编制预(结)算书。特点是:翻书找依据,手工或简单的计算器算量、计价。不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而且调整或修改繁琐。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运用计算机和工程计价软件,编制工程概算、预算、结算等,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方便了对工程造价的分析、控制和管理。计量计价依据、规则可一次性输入、反复使用,但工程数据仍需要手工输入。
21世纪以来,出现了自动算量(图形算量)软件,通过手工画图或与设计软件整合,依据工程量计算规则,自动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量清单。还可以实现与计价软件、信息管理系统整合。若设计、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合一,则设计、工程造价软件整合,自动算量(图形算量)软件直接读取设计数据。若设计、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分离,则形成信息壁垒或孤岛,需要手工画图输入。
2006年3月,建設部颁发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9号)中规定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以对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全过程管理和服务,各地积极推广了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2009年8月1日起试行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规程》(CECA/GC 4-2009),助推了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在全国的发展。2015年11月01日生效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GB/T51095-2015),自2017年12月1日起实行的行业标准《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规程》(CECA/GC 4-2017),进一步规范了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目前,服务于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软件不断出现,并迅速发展。
工程计价信息获取方式,从最初翻阅纸质,到网上查阅,再到计价软件挂载信息系统的自动上价,工程造价管理绩效逐渐提高。
3.2 政府和行业宏观管理层面
《工程造价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体系上,要构建以工程造价管理法律、法规为制度依据,以工程造价标准规范和工程计价定额为核心内容,以工程造价信息为服务手段的工程造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计价定额和信息服务体系。参考文献[3]在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明确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分工、加强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建设、规范工程造价数据管理、做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几点要求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意见。目前,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信息收集成效明显,专业工具软件和办公管理软件提高了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云技术和BIM技术等也取得了大量成功经验;全国各省(区、市)建筑材料价格、人工单价等信息服务实时动态发布,满足了工程建设各方需要[5]。
3.3 工程定额管理信息化
目前,政府统一定额、地方定额、行业定额和企业定额,普遍使用定额生成专业软件进行定额编制,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定额水平分析,自动形成出版格式及电子出版物,自动积累原始数据信息,便于管理。宏观层面已经建立了工程定额全息数据库,便于信息服务。
3.4 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政府和行业宏观管理层面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存在信息孤岛,正在完善之中。
企业和项目微观管理层面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正在萌芽之中,工程造价软件“各自为政”、“各管一段”,存在信息壁垒。
由于缺少全国统一的建设项目全过程或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标准、工程造价收集和处理标准、工程造价交流与共享技术标准、工程造价信息化配套技术标准等技术标准体系[5],缺少全国统一的建设项目全过程或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软件,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信息平台尚未互联互通。
4 目前的任务
4.1 推广BIM技术
BIM是以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方相关信息为基础,建立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多维的数据集成、信息共享、各方协同;能够实现真实背景下模拟设计、建造和运营,模拟建设项目全过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以提高管理绩效。
BIM技术的可视化、动态化、系统化,对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了重大变革。任何一个工程变更,BIM即时反映工程量、价的变化,能够快捷分析、决策工程变更对造价的影响;BIM使工程计价信息的获取、传递、积累更容易,使工程计量支付和工程结算变得更快捷;BIM使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纵向可以延伸到全生命周期、横向可以扩展到项目管理公司领域。
BIM技术是工程造价管理事前控制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4.2 应用IOT技术
物联网(IOT)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应用,使工程造价管理进入信息化新阶段。通过采集人的指纹、脸谱,在物品上安装射频识别芯片或QR码或二维码,门禁识别系统与计算机中心连接,计算机中心在BIM技术支持下进行识别,把不满足合同文件要求的人和物品挡在施工现场大门之外。我们还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需要集中管理的人、物上网联结,对生产要素进行“可视化”管理,配合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工程造价全要素集成管理。
IOT技术是工程造价管理事中、事后控制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4.3 开展“+互联网”行动
目前,政府和行业宏观层面的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存在孤岛,需要实现政府、行业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企业和项目微观层面的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存在壁垒。由于版权所有和格式兼容问题,工程项目的设计、咨询、承包商的工程造价信息不能互联互通。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打通信息壁垒。
随着我国各个层面的工程造价信息平台不断建立、完善,在数据标准统一、软件兼容的条件下,使得各个层面的工程造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做到公开数据共享、商用数据有偿服务、商业秘密、版权得到保护。
5 展望“互联网+”未来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实行“一网打尽”成为可能。在这个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中,除企业和项目微观层面的数据库(企业定额信息、企业计价信息)外,其余全部建议由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组织维护;各企业在系统上注册后登录,进行企业定额信息、企业计价信息维护、加密。
使用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时,输入设计文件、合同文件、已完工程量等阶段性工程數据后,系统自动生成阶段性成果文件,在系统上完成成果文件的质量管理,最后输出成果文件。当建设项目完成工程结算后,数据将自动进入国家、企业已完工程数据库。
6 小结
为适应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拓展和产品的升级,为提高工程造价成果的质量、管理的效益,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应运而生。工程造价信息化,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工程计价,有助于建设工程要素价格、典型工程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共享,使工程计价更准确、服务更快捷,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动态管理。建设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一张网”,将有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已完工程数据库,使工程计价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D].发改投资规[2019]515号.
[2]2006-2020年政府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发办[2006]11号).2006.3.
[3]林毅夫.信息化—经济增长新源泉.科技与企业,2003(08):53-54.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做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建标造函[2011]46号).201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标[2017]164号).2017.8.
[6]叶堃晖,杨成瑶,等.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工程管理学报,2017.6,31(3):037-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