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设计研究

2019-08-29于宗琴王琴华金智鹏

科技视界 2019年19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微课

于宗琴 王琴华 金智鹏

【摘 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推进,学生通过移动通信设备随时随地学习的移动课堂逐渐成为现实。研究人员在研读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计算机二维动画微课设计的流程,对计算机二维动画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和对比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动画;微课;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9-0182-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9.089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推进,智能手机、IPad 等移动通信设备的广泛使用,校园网的建设等使得学生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随时随地学习的移动课堂逐渐成为现实。微课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移动课堂能够通过课程资源开发很好的将这些智能硬件设备和微课衔接了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就是视频资源,再加上职业院校对课堂教学的改革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教师对微课资源的开发,移动课堂现在已慢慢走进了职业院校和远程教育的课堂。

1 计算机二维动画微课现状分析

1.1 国外研究现状

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产生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Le 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 60 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 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 OML)[1]。现今热议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社区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在 2008 年提出的[2]。他提出建设微课的五个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 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 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3]。他的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目前在国外最具代表性的是可汗学院设计的一系列的微课,它借助网络平台发布在公共网络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点击学习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内容,随时随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在美国,有些学校已经用微课代替了原有的课堂学习方式,这一举动大大促进了微课的发展[4]。

1.2 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微课的研究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黄建军等[5]在他们的研究中对微课的制作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结出智能手机拍摄法、录屏软件录制法、手写板和交互白板等专业录屏软件制作法等,拍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制作技术。周武宫[6]在阐述了微课的定义以及制作微课视频所需要的注意事项后,分析了微课视频的特点即时长保持在6-8分钟左右,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等。易忠奇[7]在分析了高职焊接专业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以某个操作技能 (技巧) 点为主要内容,以一段短的操作或演示视频展现,具备完整的教学设计,支持有线网络终端与移动终端的学习,供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

2 计算机二维动画微课设计研究应用价值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希冀,也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微课因为具有时间短、内容简洁且重难点明确等特点而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学习必不可少的资源。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8]在世界髙等教育中获得日益的广泛应用。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微课的研究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截止2018年10月3日中国知网以微课为关键词的硕博论文就有679篇,最早为2013年,2017-2018年共345篇,绝大部分以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微课设计为主,以职业院校和微课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89条记录,而硕博论文只有两篇,在此我们发现没有专门针对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二维动画课程的微课设计,其实际应用价值体现在如下兩个方面。

2.1 提高学生计算机二维动画的操作技能

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性使其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因受资金、课堂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内学会操作并融会贯通。若我们将实际操作过程做成多个微型视频课程,学生只要手持移动设备即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操作视频在大脑中将会对整个操作过程形成一个清晰的完整的认识。虽然学生每次接受的只是少量的新知识但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日积月累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2.2 对其它职业院校课程微课的设计与教学有启发意义

采用选取计算机二维动画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作为微课设计开发对象,研究将结合课程教学现状和微课设计特点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再设计,通过案例的实施检验微课设计的得与失并进一步改善最终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因而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对微课各要素进行分析、设计并开发微课。另外此方法应用对象为计算机二维动画课程,其直接意义即开发形成计算机二维动画微课,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细化课程知识点、明确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间接层面上研究过程所得影响要素、微裸设计方法对于职业院校各种操作类课程微课的设计与教学具备一定的普适价值和启发意义。

3 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设计流程

3.1 调研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教学现状

通过对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移动学习环境下《计算机二维动画》课程教学实践中学习者对于微课资源的需求及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微课设计提供指导。

3.2 研究微课选取原则和设计模式

探讨微课的设计、制作、实施、评价等环节,在微课程设计前期阶段,为避免微课程的杂乱无章,本研究将重点放在《计算机二维动画》微课的知识点划分和选取原则,尝试建立各微课之间的联系。在设计过程中,按照教学系统设计原则,充分考虑移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特性,提出相关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并列出微课设计相关的表格及设计模板等。

3.3 探究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设计流程

作者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理论研究为辅,从实地调研中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和现代远程教育中《计算机二维动画》课程微课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其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结合问题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可行的微课+MOOC+课堂教学的混合式学习的建议,简言之就是“实地调研,理论分析—对比借鉴,数据分析—总结归纳,提出建议—现实应用,实践检验”。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依据微课教学现状调研分析结果和移动学习环境下翻转学习模式的微课特点,结合《计算机二维动画》的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和微课设计思想,探索出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设计方案及流程如图2所示。

3.4 移动学习环境下《计算机二维动画》微课资源设计与开发

合理设计并开发出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微课资源需要深入研究微课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将其应用于实际课程的设计之中,了解其具体的开发流程,不同类型的微课视频的开发方式,有助于更加丰富的微课视频资源的开发,满足移动时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计算机二维动画》微课资源设计与开发的流程和基本内容如图3所示。

4 结论

选取计算机二维动画这门操作类课程中的相应知识模块并对知识模块进行了分解重组,开发出更多的具有关联性的一系列微课资源包,并将其应用于相应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都有很大的帮助。研究人员分别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17挑选了两个班做为实验班,另外一个班做为平行比较班,对他们的期未考试成绩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比较和分析如表1所示[9]。

从以上的成绩分析表中可以看出,2017级实验班的平均分为74.95,比平行班提高了5.45分,这种利用微课视频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二维动画相关操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改革初见成效。但是课程教学改革是长期而持续的,我们将继续在2018级、2019级学生中开展教学改革并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整合,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14.

[2]Shieh,D.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1-13.

[3]梁樂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4]马晓鹏.高职院校职业技术课微课设计与开发——以《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D].西北民族大学,2017.

[5]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6]周武宫.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223-224.

[7]易忠奇.高职焊接专业技能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J].高职教育研究,2017(50):75-77.

[8]刘阁.移动学习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3):34-38.

[9]于宗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4):39-41.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