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及创新改革

2019-08-29司万童徐强李强杨俊何家洪刘菊梅

科技视界 2019年19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人才培养

司万童 徐强 李强 杨俊 何家洪 刘菊梅

【摘 要】本文基于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教学现状,论述了当前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的辅助改革,对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论文环节进行了综合创新改革思路探索,包括教学时间改革,教学形式和内容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等。旨在让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工作具有更强的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导向性。让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能够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就业和服务学生考研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X-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9-014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9.071

0 引言

环境科学是21世纪国内外大力发展的学科之一,它已经渗透到了采矿业、工业、农业、生物和海洋产业等众多产业的环保领域,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社会对环境科学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高涨。普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培养环保类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培养和造就21世纪高素质人才群体的必备条件。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科学已经日趋凸显出了它的技术优越性和科研尖端性。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环节是本科专业人才素质培养不可缺少的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综合性很强,与其他学科交叉程度深入,如何提高环境科学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增强环境科学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成为具有科研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因此,如何在本科毕业论文等实践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的核心问题。

环境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目的明确、教学体系完整、教学重点突出;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并且要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学与科研对接、科研促进教学,努力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在本科毕业论文中得到应用。同时,要将教师科研中比较先进、较为前沿、或时效性良好的知识和技术最大限度地介绍给学生。逐步淘汰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把一些重要的、新颖的、经典的教学内容提炼和保留下来,不断使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充实本科毕业论文环节。让教学内容能够反映环境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思维动向和发展方向。同时,要加强多学科间知识结构和体系的渗透与交叉,加强与其他相关理论或实验学科的有机融合,取长补短且避免重复。

1 专业现状分析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办学已经有十七年的历史,当初建立的教学大纲以及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方案,与现在环境科学的发展潮流和日益不断更新的技术方法相比,已经日益显示出了它的不足之处。目前,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方面主要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监管不到位。从而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开展态度不端正。本科毕业论文可以用大学期间的各類比赛获奖或者参与发表学术论文做替代,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放弃参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从而永远地失去了这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2)四年间实验课学时安排偏少,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帮助作用有限。环境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多数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要求我们要在具体的实验中应用理论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而且也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开展打好基础。

(3)学生能够进行科研创作的平台非常有限,不能很好地为本科毕业论文服务。在大学二年级以后,多数学生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已经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如有学生对环境科学的某些理论知识感兴趣,就可以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目前的条件下,学院实验平台尚无法满足很多学生同时开展科研工作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去合理地设置一些科研场所和创作平台,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科研热情。

(4)学生开展科研实验和进行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时间太晚,时间尺度上无法很好地满足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完成。目前,本专业学生基本上都在是在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才开始逐渐进入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环节,持续时间在2-3个月。而且,此间学生同时面临着就业、考研、毕业论文和设计的压力,如果学院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要求较低,学生就会产生逃避和蒙混过关的心理,这样就会使毕业论文环节对学生起不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对学院现有的教学、科研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科学分组,从而形成几个大的科研团队,同时,让学生在大三或大二的时候就可以自愿进入实验室来进行毕业论文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本科毕业论文的高质量完成。

2 改革与探索

2.1 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辅助改革

2.1.1 合理布局基础课

对于一个专业来讲,基础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详细了解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培养方向等,可以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以及将来自己的去向,可以为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基础课程的设置要做到布局科学合理,全面而不冗繁。为本科生实验、实践、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腾出更多的时间。

2.1.2 分方向设置专业课

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门类较多,研究方向也较多,专业课程的改革需要有方向性。要把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联系起来,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进行方向选择,完成方向内的课程即可。学有余力也可兼修其他方向的课程。使专业课程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的将来去向,做到“一切课程的设置为了学生的将来”。同时,专业教师要注意把相关研究方向中的最新动态、最新技术成果搬到课堂中来,引领学生去掌握那些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这种做法可以使得学生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目标更加明确。

2.1.3 综合大实验的合理开设

实验课程的开展对理解和升华理论教学知识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分家深刻的理解相应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科学和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因此,实验课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有针对性,才能达到“理论在实践中的消化”的实际作用。换句话说,环境科学的每一门理论课程最好都能配套相应的实验课程,但这样做会造成原本紧张的科学研究资源更多的浪费,且失去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合理性。因此,实验课程的设置还需要要在學院层面上进行详细的规划,把一些相似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内容来解决,把一些内容上有相互关联的实验也要进一步统一规划。通过开设“环境科学综合实验”,最大限度地使理论知识系统化。本课程就像毕业论文的预实验一般,可以使学生科学合理地了解和掌握某一领域或方向的研究内容,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开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2.2 毕业论文环节的综合改革

毕业论文是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最后的学习过程。通过前三年的集中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较为系统的实验技能,基本能够独立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与此同时也就要求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以保障本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2.2.1 毕业论文开展时间改革

目前,教学大纲一般规定学生在大四第二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在同时面临就业、考研和毕业论文的压力时。学生的心里比较慌乱,不能静下心来去完成毕业论文。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可以以多样化的形式来设计和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这也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2.2 毕业论文形式和内容改革

目前,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大多是学生选择并跟随老师做一些较为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且毕业论文形式比较单一。基于此,我们可以采取两种形式的改革:(1)允许学生提前预约和选择研究方向感兴趣的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团队进行科研创作,(2)允许学生自行自由组队联系指导到老师开展合作性综合型科研创作。同时,实验内容也可以分为两种方式:(1)可以由指导老师给出具体的实验内容和实施方案,要求学生拓展设计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并自行完成。(2)让学生自主思考一些实验内容,并与指导教师一起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导师审核后继续开展相关实验。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积极主动性。

2.2.3 毕业论文成果评价体系改革

目前,我校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体系较为单一,目前只由学生的答辩成绩和指导教师的打分成绩构成,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改革和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个人看法,评价体系可以设置这样四个指标:(1)实际动手做实验的能力。(2)实验结果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3)结果是否达到论文发表的要求程度。(4)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表现。

3 结语

针对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改革,对毕业论文环节进行创新改革探索,使其更具完整性和科学性。以期能够真正反应出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和水平,成为检验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使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能够全面夯实学生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使其具有导向性和前瞻性。能够起到指导学生就业、服务学生就业的作用,使其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人才培养
Word模板在毕业论文教学指导中的实践与应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还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