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师制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9-08-29白凌
白凌
【摘 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具体分析研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种种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而探索专业导师制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意义,结合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及雄安新区的发展,论证专业导师制能够通过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术能力,提高院校办学能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关键词】专业导师;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7.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9-012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9.057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背景
近年来,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被列为国家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创新人才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的新课题。大学生作为典型创新人才群体,对高校改革建设、地区人才支撑以及企业人才资源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党的十八大也指出,我国要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增效战略的实践和创新驱动型就业发展,都离不开高校有效的教育改革,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河北省处于国家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育和输出,有着重要的战略性作用。教育创新改革必须尽可能作用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作为雄安新区战略的核心区域,未来新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综合型人才储备,从而让学生能够面向更多一线重要岗位,让新型企业能够得到有效的人才支撑。本文以河北省机械类专业大学生为例,通过研究校企合作等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使本专业知识能够和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探索高效、具备实践意义的创新教学模式。
2 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随着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重视,全社会对此给予了广泛关注,这些年河北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始终在发展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地、众创空间、科技成果孵化园等,对于促进地区就业和人才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各大院校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综合型人才,一方面缓解了由于毕业生逐年增加,竞争加剧造成的就业紧张局面,另一方面,逐渐积累了很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和教育体系建设的经验。尤其是专业课体系,在过去的几年里,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全面发展的艰巨任务,在过去的几年里,为提高大学生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做出了一定成绩。[4]
但是,教育创新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1)社会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普遍认识仍停留在表面,较长时间以来,普遍存在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性评价,使创新创业教育仍处在初级创新活动层次,如创业辅导,创新知识讲座等,发展基础相当薄弱[2]。
(2)创新创业理念相对落后,与专业教育结合脱节。[1]学生的专业课没能课创新创业精神有机统一,而是各自独立,导致专业内容没能形成很好的实践结论,创新创业教育容易沦为纸上谈兵。
(3)学生仍然没有树立创新意识,缺乏创新精神培养。由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上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学生自身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很难发展为复合型或综合型人才。
(4)社会尚没有浓厚的创业氛围,创新创业理念薄弱。
(5)当前我省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不能与高校创业创业教育模式有效结合,创业文化氛围有待提升。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走向,仍然取决于观念[5],针对我省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解决在教育理念、教育认知、方法论和方向上存在的问题,努力使社会观念和创新教育理念相结合,创新教育理念和创新实践教育相结合,高校教育和社会企业就业相结合,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大的今天,采取“校企合作”等形式推进就业发展,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6],提高教育对提高民生经济和环节就业形势所做出的贡献。
3 专业导师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3.1 专业导师制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创业教育是新时期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它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思维、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3]。而在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导师扮演着最重要的传道授业的角色,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日常专业学习工作,也要兼顾思想教育工作。践行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导师无疑是最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7]。
以专业导师制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将这一新型教育模型更好地应用于日常的专业教学中,导师也可以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兼顾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引导和渗透。在教与授的过程中,导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专长,从而对其未来发展与就业做出逐渐成熟的判断,并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以最大可能性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同时,采用专业导师制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对高校教育建设和人才培育水平建设的利好。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专业导师在专业课之余,能够在创新创业活动上取得更好的成绩,积累更多经验,一方面根据社会现实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课体系,另一方面根据社会潜在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课体系,确实做到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作为专业课体系改革的出发点。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教育经验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2 专业导师制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作为最直接的传授者,导师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最有力的执行者。思想引导行动,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是拥有创新思想和创业精神。只有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7]。因为更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专长,导师可以更加灵活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适合自己,同时匹配社会就业需求的课程,从而将创新创业意识更深入扎实地融入到日常的专业教学中。
专业导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专业課特点,实时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型实验、科研立项及成果推广,这一点,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题上具备不可替代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和专长积累成果,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好地发挥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成为稀缺性专业人才。
在学生的学习阶段,专业导师可以根据相关专业,有意识地收集相关政策信息,并在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给予专业化的指导。同时,导师还可以安排相关的校企合作、企业专场招聘会、校外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邀请知名企业家和往届优秀毕业生来校为学生指导讲解,如唐山学院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进行专业课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进入到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海尔集团、长城汽车有限公司等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生产线和核心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实际理论和技能,另一方面邀请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开元特种焊接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和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改革座谈会[4],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并培养更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未来反哺企业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是高校任重而道远的重要课题之一。专业导师制的发展与演进,以培养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无疑将在未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迈入更高阶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5(5):4-6.
[2]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3]齐铁力,梁国俐,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专业课体系改革研究[J].青春岁月,2015年04月A.
[4]《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 中国高教研究,2015(07):75-78.
[5]邵雪航,宋龙宾.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4(4):158.
[6]胡艳妹.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决策探索,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