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课教师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角色与塑造

2019-08-29武闯

科技视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

武闯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作为高校教师中占多数的专业课教师,是否能在新时代“三全育人”背景下,与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决定了高校是否能够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从高校专业课教师当前及理想状态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出发,探讨了专业课教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0-027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0.12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广大高校教师通过学习,都能够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事关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的重大问题,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有利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但是,作为教师群体中占多数的专业课教师,还或多或少存在着重业务轻树人、对自身在思政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角色认识不清、对如何塑造成“三全育人”型的新时代好教师思路不明等问题。

1 专业课教师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独具优势

有不少人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侠义化,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上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专业课与思政工作关系不大甚至无关。事实上,高校思政工作是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的,思政理论课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渠道。但是水库建的再大、主干渠修的再宽,失去了斗渠、农沟,田间地头还是无法得到灌溉,这就如同再强大的心脏、再通畅的主动脉面对堵塞的毛细血管也会出现组织坏死一样,要想让田间的幼苗都能成熟成材,就要把水源源不斷的引入田间地头,每一门课程都要守好自己的责任渠、种好责任田,让自己的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和育人合力——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从灌输向内化转变,以各种内容的教学形式为依托,对学生施以持久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其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所以说,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具有独特优势的,因此,当前专业课教师与其应承担的思政工作角色之间仍有较大差距,只有从日常细微处出发,在教学内容中寻求突破,不懈提升自身思政水平,才能塑造成理想中的角色。

2 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工作的路径

要想让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从思想上认同、理论上认同,加强为情感上认同,最终在行为上认同,专业课教师就要在全过程、全方位的教书育人中在行为、情感、理论、思想上依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工作。

(1)从日常细微处出发,以身垂范,情感关怀。教师自己的世界观、价值倾向和道德品行会影响学生,自身的行为、举止,甚至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处理一件小事的思路和方式都会给学生一生留下印象、产生影响[2-3]。所以教师要做到作风正派大气、做事公道细致,为学生树立好的表率。课堂之外,教师还应由心而生的关心学生,以其需求、困惑、问题为突破,广泛深入地了解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困惑和实际问题,针对学生的专业困惑、人生困惑、心理问题、认识误区、价值误区,积极为学生答疑、解惑、排忧、引领,既在课上下功夫,又在课下显神通。

(2)在专业课堂寻求突破,知识传授融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贯穿思想塑造。德厚立人,故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和教学的中心环节;术湛立业,而此“术”并非独指医术和其他专业技术。医学问题等专业问题并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还涉及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宗教问题等。所以,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专业课课堂并非是“纯技术输出”,要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的植入思政“软广告”,从专业理论或内容角度,延伸思政教育内容,借助专业课载体呈现思政元素,利用思政元素培育专业素养,实现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医学和生命科学教育在此有着先天优势。例如,解剖课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无语良师”活动,再结合与红十字会联办的遗体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加上众多医学大师捐献遗体的感人事例,教育学生要树立医者大爱的奉献精神、生命至上的感恩精神,要培养传播医学文化的意识;医美、化妆品专业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质亦重文”的审美意识和“知美、好美、乐美”的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更积极的审美观,提升自身的内蕴之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传染性疾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不歧视、多关爱的医者精神,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念,向社会传递传染病防控正能量;在试题中以中国好人张宝的事迹为背景考察免疫学知识,传递造血干细胞捐献中跨越国界的大爱精神;通过真实事件增加学生防患于未然、责任重于泰山的职业责任感;学习麻风病医生和脊灰疫苗糖丸研发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血吸虫病、丝虫病、SARS防控取得的成绩,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控中的优越性;通过中国援非医疗组等先进事迹让学生感受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大国责任意识……在工科领域,教师也可将“工匠精神”贯穿整个课堂,利用“工程师之戒”警示学生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4],在讲解“底座支撑部分壁厚”时结合不同企业产品的不同处理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严谨负责的职业道德[5],化学课程通过天才化学家米奇利四乙铅和氟利昂两大杰作的兴衰史传递看待新技术的辩证思想,“核物理”课程通过歌曲《马兰谣》感受老一辈科学奖献身国防的感人精神[6]……

3 专业课教师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是角色塑造的根本

从根本上说,专业课教师在自身行为举止、授课中传递思政元素的能力取决于其自身的思政素养。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提升教师的岗位幸福感、事业成就感、社会荣誉感为抓手,引导教师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

(1)以多种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除了党员在党组织领导下进行学习之外,思政教师可以向专业教师教授思政理论,让思政、党校宣讲团以多种形式进校园。对教师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将人才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2)在实践中巩固师德师风建设成果,守牢课堂教学底线。我国高校多年来形成了较好的师风、教风,行业、社会认可度较高。高校老教师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将优良的作风传递给青年教师,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践行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提升教师师德师风,让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授有纪律。网络时代让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问题因网而生、因网而增。新闻自媒体、网络社交中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可能会放大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从而将个人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值得注意的是,个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将爱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相混淆,将爱国主义教育变为民族仇恨教育,或受到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不能全面客觀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因此教师要深刻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提升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

(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教书、育人“双大纲”要求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互促进,我国高校也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逐步过渡,这都要求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高校教师要摒弃自我陶醉的优越感,跳出原有朋友圈,要走出去、请进来,开眼界、提境界,多与更高水平的国内外老牌、一流本科高校学习交流,提升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

(4)注重人文关怀,提升教师归属感。高校在工作上要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在生活上也要多关心照顾教师,切实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困难教师进行帮扶,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做到不同成长背景人才并用并重,尊重学科、专业、岗位差异,在绩效分配上奖勤罚懒以激发工作热情,营造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在学校发展中成就人才。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人人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传授学习方法,传递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赖明谷,石晓.高校教师的课堂“失礼”行为研究[J].教育评论,2018(5):106-109.

[3]赵瑞杰.教师行为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与教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6):141-143.

[4]石顺江.工程师之戒[J].现代班组,2016(12):49.

[5]潘舒畅,虞心婕.工程师秒变“思政教师”学生直呼“很带劲”[EB/OL].https://m.wzrbw.cmstop.cn/p/75754.html,2018-04-27/2019-03-20.

[6]徐丹,尹雪娜,马世坤.基于大学有机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0):30-31.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
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研究
微博舆情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