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设规划思考

2019-08-29姜小川

科技视界 2019年20期

姜小川

【摘 要】自我校办学定位开始转向航空专门化职业院校以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是我校新开办的第2个航空类工科专业。在我校正处于办学定位调整以及学校计划迁址的激烈变动中,存在这许多未定因素,给专业建设规划的落实将带来许多现实的困难。但新专业的落户也催生出新的机遇,只有迎难而上,基于我校现状及发展蓝图,提出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作为近期工作的指南。本文对在专业建设已有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做了部分修改。

【关键词】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设规划;民航维修

中图分类号: G717.3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0-009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0.042

1 专业建设背景

1.1 航空工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航空工业既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程度的展示,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章第二节“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中明确提出:建设新型国产干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产业化平台是十二五期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首要任务;国发〔2010〕3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也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

2012年7月6日《国发〔2012〕24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到2020年,航空年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7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2.2%;全国人均乘机次数达到0.5次,飞行总量达200万小时,年均增长19%,航空服务覆盖全国89%的人口。

1.2 重庆航空产业开始“起飞”

随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二条跑道建成投用,目前重庆已成为西部地区率先拥有双跑道运行的国际机场,跻身全国十大、世界百强,奠定了西部枢纽机场的地位。为此,中国民航总局已将重庆机场打造成为大型复合型枢纽机场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1年12月23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工程奠基,标志着复合型航空枢纽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17年8月28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及第三跑道投入使用,为重庆民航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以2020年为设计目标年,满足年飞机起降37.3万架次的需要。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46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超过110万吨/年,高峰时刻驻场飞机超过100架。重庆成为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中国第四大航空枢纽。这无疑给本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2 专业建设基础

2.1 学院基础

学院作为重庆首家专业航空高职院校,积累了雄厚的民航专家团队和丰富的航空职业教育经验。四川泛美教育投资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教育集团,学院将依托投资集团的教育资源优势和重庆的区域优势,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模式一体化,开创高端航空职业教育新局面。

2.2 专业基础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是我校于2014年才开办的新专业。是为适应国家新的产业發展需要而营运而生,因此对于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局面。由于本系前身是电子信息技术,要全部转向航空工程教学,教师队伍要调整、教学条件要调整、甚至教学思维及教学手段都要调整。因此本系专业的建设规划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一个调整规划,建设过程是一个边调整、边建设、边巩固的过程,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

3 专业建设目标

3.1 项目目标

通过3年左右的建设,我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将从无到有,在校生逐年增加,规模稳定到220余人。建设成为重庆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此基础上,再经3-5年的努力,在飞机维修行业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和效应。使专业具有:

专业良好的动态建设与调整机制;

涵盖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贴近行业规范的实践教学基地;

多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学生具有符合行业需要的职业与专业素养。

3.2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适应现代航空维修企业生产第一线需要,掌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民用飞机与军用飞机的故障诊断、性能检测、维护修理及技术管理等实际工作基本技能和专门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3.3 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

深度校企合作,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园网内无障碍自主学习;

建立起教学过程监测与反馈机制,动态调整教学运行;

建立起符合行业需求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培养体系。

4 专业建设内容

4.1 推进校企对接,实施专业与行业对接

进一步深入调研民航业、飞机制造业、机务维修业等行业,实现行业与专业的对接。加大与行业优势企业的合作力度,依据“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配置教学资源、共同选派师资力量、共同实施学生管理”的原则,实现在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学生管理等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共享优势资源。引入行业、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前移行业企业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度,并敬业、乐业自身的职业。

4.2 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根据行业特点,在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上,课程标准涵盖行业准入标准。在技术教育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建立起符合行业职业素养的学生培养体系。

4.3 建立贴近行业岗位的实训基地

建设符合行业岗位实际应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性的建设民航维修模拟装备。构建起校园仿真实验室,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体验性。

初步建成设备设施较为完善的航空维修实验实训基地,计划购置1架退役飞机,6台军民用飞机发动机,设有钳工实训室、钣铆实训室、机械传动装配实训室、液压管路实训室、复合材料修补实训室、标准线路施工实训室、发动机拆装实训室、飞机结构维修实训室、起落架实训室、附件拆装维修实训室等。

4.4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起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的安排和成效,与合作企业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工作机制及内容等。到本规划末期,重点解决教学团队的专业结构问题,以支撑新专业的发展。计划招聘青年骨干教师4-5名,引入3-4名行业专家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使教学团队中教授有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4人,建设有较为完善的师资结构和专兼职教师队伍。

5 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5.1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采取的主要办法

(1)创新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深度合作,形成在专业开发、课程开发、师资配备、场地装备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建立起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促进校企合作的同时,也要注意校校的联合与共享。特别是新专业建设初期,寻求优势的学校合作与指导,可显著缩短探索的周期。

(2)构建符合行业规范的管理环境。学生如何在企业留得住,重要的是对企业和行业文化的认同。以民航人的行为规范作为学生管理的切入点,构建起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文化理念和氛围,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养成。

5.2 建设目标实现的政策、组织、人员、资金保障

航空特色院校是我校的奋斗目标,我们起步较晚,底子也薄,要实现上述目标,不能等靠要,唯有争取。我们将在积极争取、落实政府、行业的政(下转第69页)(上接第92頁)策支持和项目支持。通过争取并完成政府、行业和学校的项目支持,就是一个锻炼队伍的机会和过程,要重视项目和工程的组织、人员、资金保障,确保项目的成效。实现我们的规划目标。

6 预期绩效

6.1 推进校企对接、校校合作与共享

2017年与相关行业、企业完成以“专业开发、课程开发、师资配备、场地装备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良性互动”为基本特征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6.2 完成校企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2013年前,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2014年第一届新生进入专业学习时,执行新开发的专业教学计划,后续年级相对稳定一个周期,以便完成相关课程的开发计划。

6.3 实训基地建设

以CCAR147规范为基础,实施147基本条件建设和基本技能条件建设工作。2015年3月前完成场地规划和设备论证工作。

规划期末初步完成147基本条件建设和基本技能条件建设工作。以期在校内可以完成基础技能培训。

6.4 环境育人建设工作

落实制度育人、环境育人的理念,以民航维修的基本工作标准入手,完成环境育人的设计和布置工作。形成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制订出配套的制度。使学生处处接触到企业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5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得以落实,教学团队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及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初步完成适应新专业发展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为下一阶段形成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日常运行机制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