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
2019-08-29曹应旺
【编者按】 周恩来同志把毕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事业,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典范和行为标杆。江苏省委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学“周恩来精神”活动。6月13日,省委常委会举行集体学习研讨,原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曹应旺应邀作了专题报告,深入阐释了周恩来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坚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他讲周恩来的初心故事。
初心既定,始终不忘
周恩来在东北读书时,目睹日俄军队在沈阳魏家楼立的碑、建的塔,感受到中国之贫弱、人民之穷苦, 立志“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天津南开读书期间,面对日本提出的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他感受到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遭列强欺负,此时更是“非常之势,多难之秋,至斯亦云极矣”。他呼喊:“大厦将倾,扶危有待众木”,“邃密群科济世穷”。在日本求学时,他呼吁,要“想着救国,尽力社会”。走什么道路来救国家、消民苦、济世穷呢?他经过深思熟虑、推求比较,最终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并发誓:“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周恩来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和入党后,守初心、担使命,始终不忘是共产党员。他参加旅欧支部的筹备和领导工作,中国共产党一大批优秀人才从那里走出来。他担任国共两党合办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一大批军事人才从那里走出来。他领导南昌起义,人民军队由此诞生。他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国由此团结抗日。他协助毛泽东转战陕北、运筹西柏坡,一个新中国诞生了。他居功至伟,又历经磨难,从未动摇过初心。周恩来说:“经过大革命和白色恐怖的锻炼,坚定了我对革命的信心和决心。我做工作没有灰心过,在敌人公开压迫下没有胆怯过。”建国后,他担任26年总理。他那里成为办事的中心、执行政策的中心,为捍卫国家独立,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呕心沥血地工作。他终生实践着“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改到老”的诺言。
一心为民,当好“总服务员”
周恩来常说,“我是总服务员”。体现了周恩来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服务最光荣、最崇高的价值观。革命时期,他说:“对人民,我們要如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做牛的。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还说:“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建设时期,他把人民的衣食住行件件放在心上,把人民生老病死样样放在心上。特别是对人民的吃饭问题操劳最多。他重视水利,因为国家初建时期的水利特别关系到人民的吃饭问题、生死问题。他兼任北方八省农业小组组长,抓打井抗旱,为的是扭转南粮北调的局面。三年经济困难中,他直接抓粮食进口和省际间的粮食调拨,为的是帮助严重缺粮省份的人民渡过难关。
“我是总服务员”,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观。他说:“过去历史上有多少暴君、皇帝、独裁者,都一个个地倒下去了。但是历史上的多少奴隶、被压迫者、农民还是牢牢地站住的,而且长大下去。”他认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民的力量是无限的。抗战时期,他说,广大民众是“支持持久战的不竭源泉”。鱼儿离不开水,“失掉民众,这是万劫不复的”。建国后,他视察地震灾区对群众讲话时,自己站在面对着风沙的方向,却请群众坐在背对着风沙的方向。这就是周恩来,视人民群众为主人,视自己为公仆。
“我是总服务员”,体现了依靠人民,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论。周恩来的修养要则之一是:“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他认为一个好的领导者“要相信群众力量”,要“面向群众”,“领导者本身知识还不完全,经验还不够,领导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识和经验,所以面向群众,汲取群众经验,十分必要”。他领导治水时总是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比较各种不同的方案,然后,“集中对的,去掉不对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他把许多规模巨大而复杂的工程搞成功的根本方法。
周恩来和毛泽东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共产党人,都是忠诚于人民的共产党人。与毛泽东不同,作为总理,周恩来的忠诚还包括着对领袖和导师的忠诚。周恩来生前一直佩戴着一枚像章,上面有毛泽东头像和占70%面积的毛泽东字体“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在周恩来心目中忠诚于人民与忠诚于人民领袖是一致的。正如郭沫若在悼念周恩来的诗词中所称赞的那样,“光明磊落,与导师协力、同心、共命”,“忠诚与日同辉耀,天不能死地难埋”。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中国传统重视自强不息,强调艰苦奋斗才能取得胜利。中国古代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故事都颂扬了奋斗精神。毛泽东、周恩来多次讲这些故事,就是要明确守初心担使命在于奋斗,在于加油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
周恩来写道:“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坐着谈,何如起来行!”辛勤耕耘,不能指望别人,要依靠自己的双手,从自己做起。“不用希望人家了!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边,飞向光明,尽由着你!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种子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在国家建设中,周恩来同样重视努力奋斗,认为“只要奋斗,就有出路;不奋斗,就无法生存”。
周恩来奋斗的本色是艰苦朴素。在他眼里好逸恶劳、好吃懒做、贪图享受,就不可能成为奋斗者。他要求国家干部要艰苦朴素。他说:“我们从人民群众中来,离开得久了,就满脸灰尘,就忘记了艰苦朴素,这一点,我们的高级干部要时常敲警钟,要互相警惕。”他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他这位国家总理,竟穿着补钉叠补钉的衣服、织补了又织补的袜子、修了又修的皮鞋,用着打补钉的毛巾。嚼得菜根,百事可为。周恩来正是这样的人。
周恩来认定奋斗的力量在于团结。他从来不搞个人的小圈子,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他赞赏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干部谈的一句话:“你们每天写日记不要写别的,就只写一句‘团结百分之九十就行了。”在具体工作中怎样团结呢?周恩来讲了一句名言:“人们的智慧、才能、性格各有不同,相互之间有时是有矛盾的。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
周恩来崇尚奋斗的精神在于忘我。1980年8月,在回答外国记者有关周恩来的提问时,邓小平曾说:“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有时在十六小时以上,一生如此。”这是对周恩来的勤劳和忘我奋斗的赞美。周恩来与尼克松会谈时,谈到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咏梅》词。他说:“在这首词中,毛主席的意思是说,那些开拓事业的人,不一定都是收获成果的人。百花盛开之时,也是他们行将凋落的日子。”周恩来就是辛勤播种、埋头耕耘、忘我奋斗的人。
(作者系原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