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献资源可视化与阅读
——以在线地图工具为基础的新探索

2019-08-29程贇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历史文献可视化工具

□程贇徽

一、地方历史文献的数字化发展

数字人文图书馆的建设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前沿课题,涉及了图书馆学、计算机学、文献学和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对于历史学研究而言,则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和数字工具让研究者的视野可以随着研究的需要突破传统史学研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桎梏;对于文献学研究而言,通过数字资源的可视化,让原本碎片化的资料重新通过时间和空间规律的整合,产生可分析的数据增值;从图书馆学的角度而言,引入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利用更丰富的媒介进行阅读的推广,推动阅读行为本身的变革。

目前,地方历史文献数字化的研究可以细分为文献数据库和线上展览馆两大子领域。过去,西方数字人文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对数字文本的分析和搜集,数量已经十分庞大,文献数据库自然成为了国内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以《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为代表的文献数据库近年来已经被有针对性地建立了文献学方法论的相关研究。而近年来,随着国外数字人文图书馆不断向线上展览馆的方向发展,数字人文图书馆的研究也已经开始致力于将传统研究领域的文本通过互联网技术转变为可视化的、互动的成果呈现出来,其成果主要以法国里昂第二大学安克强教授牵头的Virtual Shanghai相关项目成果为代表。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不同学科的学者提出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属性来创建拓片、家谱、动植物分布等文献数据库,引导读者快速检索馆藏资源的理论设计。自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引入以来,国内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大多还停留在将纸质文献数字化的阶段。2004年,北大图书馆将GIS技术作为金石拓片资源的辅助检索工具应用到北大古籍数字图书馆中。2007年以来,由于地方历史文献大量的研究融入了数字人文的技术,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开始尝试在“徽州文书”相关课题中对地方历史文献资源展开数据化和文本挖掘。近二十年来,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的相关项目进入了数据化和文本挖掘的实践阶段,然而却一直鲜见通过GIS组织线上展览的实践成果出现。

二、历史文献资源可视化与阅读推广

(一)历史文献资源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通过标记信息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来呈现数字资源的工具,广泛应用于金石拓片、家谱、地名辞典和地方志研究中。随着近两年来GIS软件的不断迭代更新,以Google Earth、Super Map为代表的在线地图工具越来越成熟,不仅具备了支持数字地球的能力,还可以兼容多种形式的链接,拓展了在线地图工具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二)历史文献资源的整合。笔者所设计的历史专题就建立在在线地图工具的基础上,将传统馆藏文献和其他多种网络媒体资源集合到同一个专题叙述空间中,通过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的创建者构建叙述逻辑,从而让历史文献资源可视化的实践。

以“南京保卫战”专题为例,笔者根据主题事件发展的时间线为轴创建了事件发展列表,以上海至南京沿线的卫星图为基底主图,在关键地点进行标注并添加说明。在说明项中可以添加本地馆藏历史文献数字化资源、馆藏OPAC信息链接以及其他网络多媒体超链接。此外,在相应的时间列表下可以对行进路线建立导览线,最终形成时间轴和空间轴并行的专题叙述空间。如图1所示。

图1 历史文献资源可视化的原理

(三)历史文献资源可视化在阅读推广中的优势。

1.图书馆员服务更加专业化和跨学科化。历史文献数字资源可视化阅读专题有参考咨询的功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具备了三次文献的部分特征。不同主题的专题制作是图书馆员搜集、利用一次文献并经过一定程度地考证,提炼出知识,形成不同层级的目录,并提供读者史实、数据和文献线索等信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馆员通过在线地图工具实现协助读者检索、提供数据、文献知识和概括归纳等服务。这其中可能涉及多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题,也经常会遇到同一个专题下多门学科交叉共同出现的情况,为了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专题内容,在线地图工具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来满足历史学、文献学、地理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需求,而且在跨学科研究中往往发挥出了其传统学科研究方法无法达到的研究能力和效果。

2.优化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参与度。通过在线地图工具让传统数字资源可视化,可以更直观地提升阅读观感。以“南京保卫战”专题为例,通过在南京地区实时卫星图上叠加南京保卫战时期城防示意图,呈现了南京自保卫战备战时期至保卫战结束后的区域地理环境。通过卫星图和历史地图的切换或叠加,读者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空间因素在历史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通过阅读专题后的读者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到,与单纯依靠一次文献相比,在同样的信息量下,通过可视化阅读专题的读者对该专题的关键知识点有着更深刻的印象和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在线地图工具让传统数字资源可视化,可以提升读者阅读的参与度。可视化阅读专题是在短时间内通过创建者的知识体系提炼而出的对一次文献的认知。在线地图工具不仅可以通过馆内OPAC信息直接导向相关馆藏链接获取参考文献,还可以通过超链接导向互联网的记录片、电影、报纸和照片,读者可以便捷地获取更详细、更精准的信息,也利于激发读者进一步扩展阅读的兴趣。同时,在线地图工具操作简单易行,经过简单的操作说明,普通读者就可以参与到可视化专题的创作中来,对阅读推广来说,无疑增强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并促进了阅读的交互性。读者和图书馆员的专题制作和发布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专题投稿和发布流程

三、历史文献资源可视化的前景

(一)数据增值。众所周知,历史文献作为图书馆的重要馆藏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历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其长期以来存在着的“藏”与“用”的矛盾,实现馆际间乃至全网的资源共享。通过在线地图工具和网络资源对历史文献资源进行的可视化,是对数字化和数据化的数字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是对一次文献进行的提炼和再加工,它不仅可以对读者就某一主题开展阅读推广,更能帮助读者更便捷地定位参考文献并推荐主题相关数据,推进阅读行为进一步拓展深化。因此,无论是对历史文献资源利用本身,还是对阅读推广而言,都实现了对一次文献的数据增值。

(二)缺陷和策略。历史文献资源的可视化专题的编辑要求创建者对特定主题的文献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相对较高的水准,在表达和可视化效果的呈现上亦有所要求。而要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可视化阅读专题数据库需要一个跨学科化的专业团队来推进,并建立一个专业能力相符且学习能力强的审稿馆员小组,才能处理来自各个领域各个学科不同角度的专题投稿。如果要解决团队建设周期长的问题,最好是让读者、爱好者或者专业学者加入审稿员小组,这样不仅能对读者开放更多交互性学习的权限,也能缓解馆员定期创建专题的压力,有更充分的学习和交流时间。如何利用现有网络自媒体平台(如直播平台等)便捷地开展历史文献资源可视化的阅读推广,将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历史文献可视化工具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珠镶玉嵌 蔚为大观——读《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近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