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诊断脑胶质瘤中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019-08-29李孝懿
朱 兰,凌 洪,余 涛,李孝懿,王 聪,陈 垦
(四川宝石花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213)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常见脑胶质瘤类型有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神经元肿瘤及髓母细胞瘤,患者临床症状也因肿瘤的发病部位,存在一定差异,但多以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癫痫、记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1~3]。CT成像速度快,CT平扫可直观显示脑胶质瘤具体病灶部位、大小、形态,三期增强扫描可清晰的观察到不同类型脑胶质瘤的强化特点[4]。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脑胶质瘤中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65例,入选标准:①经过手术或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脑胶质瘤者;②影像学图像资料保存完好者;③未合并CT检查禁忌证者。男36例,女29例,年龄18~72岁[(33.22±5.41)岁];病程19~2.3年,平均4.9个月;临床症状:头痛、恶心症状者26例,癫痫、视物模糊者17例,运动与感觉的障碍者14例,肢体的疼痛者8例。
1.2 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患者采取仰卧位,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摆位:头摆正,下巴部位稍低,以听眦线为扫描定位基准线。扫描范围:自听眦线向上连续扫描80~90 mm。设置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95 mA/s,层厚5 mm,螺距3.2 mm,矩阵512×512。患者均于平扫结束后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流速2.8 ml/s,于注射对比剂完成后16~20 s进行动脉期扫描,60~70 s进行实质期扫描,5~10 min进行延迟期扫描。为更突显病灶,在保证图像质量水平的基础上,可进行相关调窗处理。
1.3 观察指标分析65例脑胶质瘤患者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中密度、强化特征等图像表现,参照手术治疗结果,计算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脑胶质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胶质瘤在CT平扫及三期增强中的图像特征65例脑胶质瘤患者中,星型细胞瘤39例,少枝细胞瘤21例,混合胶质瘤5例。CT平扫中,病灶单纯低密度影19例,混杂密度影34例,高密度影12例,其中合并钙化者4例。三期增强扫描中,1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未见明显强化,27例星形细胞瘤强化明显;环壁厚薄呈现不均匀者17例,65例患者环壁厚度为4~8 mm,环内CT值18~25 Hu。13例患者出现环状强化特征,同时伴有囊变液化坏死低密度区,6例患者出现单纯实质性斑状增强,10例患者病灶区域呈现花环状强化,实质期病灶内见斑状活毛细血管纹状强化改变。见图1。
图1脑胶质瘤患者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a:CT轴位平扫示患者右侧大脑半球可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及混杂密度影(箭头↑);b:图像示右侧大脑半球周围脑组织受压,右侧侧裂池及侧脑室受压、变窄,同时部分脑沟变浅(箭头↑);c:CT轴位增强扫描动脉期图片示,大脑右侧病变动脉期呈结节样及片状不均匀强化(箭头↑);d:增强静脉期显示病灶呈持续强化,其间低密度病灶任未见明显强化(箭头↑)
2.2 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脑胶质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CT平扫诊断脑胶质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15%、80.00%,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脑胶质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46%、95.38%,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脑胶质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明显高于CT平扫(χ2分别为6.933、7.127,P<0.05),见表1。
表1 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脑胶质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n(%)]
3 讨论
尽管近来外科手术及放化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其预后仍然较差,考虑脑胶质瘤的主要发病机制并未明确,事实上临床治疗脑胶质瘤的目的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他们的生存时间,完成一系列手术切除、活检辅助治疗只是为了切除颅内肿瘤,降低占位性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大脑健康的损害[5~9]。既往较多文献报道[10~14],脑胶质瘤的临床检查中,常规影像成像往往导致低估肿瘤累及的程度,在脑胶质瘤分级中,I级脑胶质瘤在生物逻辑上是良性的,早期进行外科手术切除可以治愈,II级脑胶质瘤为低级恶性肿瘤,可能遵循持续临床治疗原则,但目前临床治疗无法阻止早期周围弥漫性浸润;III级脑胶质瘤病情严重程度高,相对于Ⅱ级肿瘤,其癌细胞增殖速度更快,而Ⅳ级脑胶质瘤则更为严重,同时多数患者伴有水肿。基于上述因素,明确肿瘤具体发病部位、判断肿瘤类型对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本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对65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了对照观察,主要总结了不同扫描方式中脑胶质瘤的图像特点并比较了两者间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CT平扫中脑胶质瘤主要表现为单纯低密度影、混杂密度影及高密度影三种图像类型,这与胶质瘤类型存在一定相关性,中分化活高分化的星形胶质瘤在平扫中均显示为分界清晰的低密度病灶,占位效应也较轻[15~17]。在三期增强扫描中,12例星形细胞瘤未见明显强化,27例星形细胞瘤强化明显,该情况仍然与胶质瘤分级有关,I级星形细胞瘤多数并不会出现明显强化,而II级星形细胞瘤则可出现连续或断续的环形强化[18]。本组研究中17例存在环壁厚薄呈现不均匀,13例出现环状强化特征,根据其强化特征、有无坏死囊变、占位效应程度可进行恶性程度的评估,同时脑胶质瘤体中会出现毛细血管显影,可利用该特点与脑脓肿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9,20]。在诊断效能中,本组研究中CT平扫诊断脑胶质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15%、80.00%,明显低于CT三期增强扫描98.46%、95.38%,表明CT三期增强诊断脑胶质瘤的优势更明显,在多层螺旋CT设备不断更新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区别病变区域性质鉴别中作用突出,因注射了对比剂,可通过观察到病灶强化特点进行性质鉴别,更有利于明确胶质瘤的部位以及恶性程度,为临床制定相关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信息。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能清晰显示脑胶质瘤的图像特点,其中增强扫描诊断脑胶质瘤敏感度及特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